投稿
首页 > 综合内容 > 三支一扶 | 我国古代水利著作及农业灌溉工具

三支一扶 | 我国古代水利著作及农业灌溉工具

农信网 2024-06-15 16:46:58 综合内容 381

三支一扶 | 我国古代水利著作及农业灌溉工具

中国古代水利著作

1.《山海经》:古代地理著作,计十八篇。作者不详,近代多认为此书非出一时一人之手,

其中十四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 西汉初年作品

2.《水经》:晋郭璞撰。《水经》是我国第 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

3.《水经注》:北魏郦道元著,四十卷。该 书文笔绚烂,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4.《河防通议》:北宋沈立编撰。元代瞻思 将沈立的《河防通议》一书的多种版本合而为 一,并加补充,重订成《河防通议》二卷。

5.《禹贡山川地理图》:南宋地理名著,程大昌撰。

6.《吴中水利书》:北宋单锝撰。

7.《至正河防记》:元欧阳玄著。

8.《河朔访古记》:元色目人葛罗禄乃贤 (一译郭罗洛纳新)撰,十六卷。

9.《河防一览》:明潘季驯的代表作,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河工专著之一。

10.《三吴水利录》:明归有光著。

11.《潞水客谈》:明徐贞明著,一卷。因作于潞河旅次,以宾主问答为体裁,故名。

12.《三吴水利便览》:明童时明著。原书散佚,后于1963年在四川省理县明墓中重现。

13.《水经注图》:近代杨守敬、熊会贞绘制。

14.《水经注笺》:明朱谋炜撰,计四十卷, 为《水经注》的第一部注书。

15.《治水筌蹄》:明万恭著,16世纪70年代治黄通运的代表著之一。

16.《问水集》:明刘天和著,六卷。

17.《水经注释》:清地理名著,赵一清撰, 乾隆十九年(1754年)成书,五十一年(1786 年)刊行。

18.《水道提纲》:清齐召南著,二十八卷。内容主要以清廷内府珍藏全国实测地图《皇舆全图》及各省图籍为据。

19.《龙沙纪略》:清康熙时方式济撰,一 卷。详载黑龙江水系各派。

20.《行水金鉴》:清傅泽洪、郑元庆编辑。后人又有《续行水金鉴》,为黎世序、俞正燮等编辑。

21.《合校水经注》:清王先谦撰,四十卷。

22.《河源记》:元潘昂霄撰,一卷,记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都实至星宿海寻河源事。

23.《河源纪略》:清纪昀等撰,三十六卷, 记乾隆时遣使探溯河源事。

24.《河渠纪闻》:清康基田著,是一部按年编次、夹叙夹议的水利资料书。

25.《治河方略》:清靳辅著,原名《治河书》,崔应阶重编时改今名。

26.《黑龙江外纪》:清西清撰,八卷。

27.《黑龙江述略》:清徐宗売撰,六卷。

28.《水经注疏》:清杨守敬、熊会贞合著, 四十卷。

2、我国古代农业灌溉工具

1.桔槔

利用杠杆原理的取水工具,早期的桔槔主要用于园圃中的“井”上,代替缸、瓮等来汲水灌田,后来也应用在湖、河、塘、溪的边上汲水。应用桔槔的汲水过程主要是借助人的体重向下用力,因而大大减轻了人们提水的疲劳感。

桔槔始见于《 墨子·备城门》,作“颉皋”。商代在农业灌溉方面,开始采用桔槔。

2.辘轳

汉族民间提水设施,流行于北方地区。由辘轳头、支架、井绳、水斗等部分构成。利用轮轴原理(杠杆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的起重装置。据《物原》记载:"史佚始作辘轳"。史佚是周代初期的史官。到春秋时期,辘轳就已经流行。

辘轳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用于从竖井中提升铜矿石。起重辘轳的早期记载见于南朝宋刘义庆著《世说新语》。

古代的起重机械,是绞车的一种类型。绞车一词,最早见于《晋书》,石季龙在东晋永和三年(347)发掘赵简子墓时挖及泉水,“作绞车以皮囊汲之”。

常用于从井中汲水的称为井辘轳。井辘轳应用的较早记载见于南唐李璟(916~961)《应天长》词:“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元代王桢著《农书》(成书于13)和明代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成书于1634年)都有井辘轳图。

《农书》还记述了一种复式辘轳:绕在轴筒上的绳子两端各系一个容器,“顺逆交转,所悬之器虚者下,盈者上,更相上下,次第不辍,见功甚速。”

3.耧车

耧(lóu)也叫“耧车、“耧犁”、“耩子”,是一种畜力条播机。西汉赵过作耧,由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等构成。

据东汉崔寔《政论》的记载,耧车由三只耧脚组成,就是三脚耧。三脚耧,下有三个开沟器,播种时,用一头牛拉着耧车,耧脚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播种,同时进行覆盖和镇压,一举数得,省时省力,故其效率可以达到“日种一顷”。

4.翻车

也叫龙骨车,是利用链轮传动来带动水槽内的刮板翻转从而将低处的水引向高处的灌溉机械。翻车可用手摇、脚踏、牛转、水转或风转驱动。翻车在东汉毕岚发明,后经过三国时马钧的改良成为灌溉园圃的工具,直到唐代才成为农业灌溉机械发展繁盛起来。

翻车是世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中国古代链传动的最早应用就是在翻车上,是农业灌溉机械的一项重大改进。

5.筒车

大约发明于隋朝,是利用水流冲击水轮转动的农业灌溉机械。筒车一般要安装在有流水的河边上,且挖有地槽,被引入地槽的急流推动水轮不停转动,从而将地槽里的水通过水轮上的木筒或竹筒提升到高处,最终流进农田进行灌溉。筒车是靠激流冲击来实现自动运转的,所以筒车的使用受到一定地形限制。

6.曲辕犁

又称江东犁,是中国唐朝时发明的犁。根据唐朝人陆龟蒙的《耒耜经》记载,曲辕犁由11个用木头或金属制作的部件组成。曲辕犁一直沿用至清朝,未作很大改进,其原理为机引铧式犁采用。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

7.风力水车

明清出现厂风力水车的记载。风力水车的动力装置是风帆,工作机的构造与龙骨水车相同。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这类提水机械用于太湖流域排水,有风就转且可经常工作。清代长芦利用风力水车提取海水制盐,一具风帆可带动两部水车。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5 评论

  • byeday

    byeday

    水利工作一直都很重要,古代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2024-06-18 12:16

  • 芥风

    芥风

    @那一抹天真丶丢失在了曾经 古代的灌溉工具一定有很多我们现代人可以借鉴的地方。

    2024-06-17 22:46

  • 那一抹天真丶丢失在了曾经

    那一抹天真丶丢失在了曾经

    @半岛阳光 -发展古代水利工程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应该倍加珍惜和传承。

    2024-06-17 09:16

  • 半岛阳光 -

    半岛阳光 -

    农业灌溉工具看起来一定非常精巧,古人的智慧真是令人敬佩。

    2024-06-16 19:46

  • 在海上

    在海上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古代水利工程真的很厉害,值得学习!

    2024-06-16 06:16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