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综合内容 > 会宁西瓜大棚:种植致富新路

会宁西瓜大棚:种植致富新路

农信网 2024-05-24 05:43:08 综合内容 435

会宁西瓜大棚:种植致富新路

西瓜大棚里种致富新希望

白银日报记者 胡忠 杨涛 梁进赟

入夏以来,每天天刚亮,会宁县草滩镇麦李家村的脱贫户任义强都会在自家西瓜大棚里忙碌起来。绿生生、圆滚滚的西瓜,他像照顾孩子似的每天都“泡”在这里,精心侍弄……随着太阳升起,大棚里越来越闷热,任义强脸上的汗珠不时掉落在地上。“种大棚西瓜让我脱了贫,日子有了希望,只要勤劳肯干,就没有过不好的日子,再苦再累也幸福。”任义强抹了把汗笑着对记者说。

今年61岁的任义强全家4口人,之前一直是麦李家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年前,他和村里的其他人一样,守着自家的田地,延续着传统的种植模式,一年下来7亩地收入不足4000元,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会宁县大力扶持脱贫产业项目,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拓宽贫困户增收致富渠道。麦李家村成立了多个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任义强看到了“商机”,流转自家两亩土地种植大棚西瓜,他的“小康生活”从此看得见摸得着。

顺着麦李家村境内一条蜿蜒曲折的乡村小路,一个规模较大的瓜菜大棚扶贫产业园露出了面容。田间,塑料大棚比邻拱立,甚为现代;棚内,绿叶覆盖之下一个个西瓜青翠可人、生机勃勃。在任义强家的西瓜大棚内,扯断瓜蔓,捧起一个足有十斤的大西瓜,任义强一脸喜悦。这份喜悦源自大棚西瓜丰收在望,更源自自家的收入愈有保证愈加稳固。

大棚西瓜的种植成本要比露天种植的高很多,为何麦李家村不算“经济账”呢?任义强介绍说,由于该村地处旱山塬区,降雨量小,早些时候,他和当地瓜农一样,种植露天西瓜,“全靠老天爷赏脸,老天爷不给力,我们也没办法。”栽培技术落后加上瓜种老化,产量低不说,瓜品也差,在市场上卖不上好价钱。

为从困境走出来,推动这一传统产业向高效、规模化方向发展,最近几年,按照现代农业的标准,麦李家村把加强技术服务推广和集约化经营作为提高西瓜产业效益的突破口,依靠科学技术推进瓜园改造、升级,创办千余亩大棚瓜菜基地。“基地有2000个大棚,采用避雨、避寒、避晒为主的‘三避’实用技术,减轻暴雨、热、冻、风等气象灾害和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大大提高了西瓜的品质。”任义强介绍说。

同样,种植大棚西瓜也经常需要水源灌溉。而在麦李家村,目前有引洮工程主水源和2万立方蓄水池备用水源,完全满足2000个大棚瓜菜的供水需求。据麦李村党支部书记李永平介绍,当主水源的水进入到2万立方的蓄水池内,依靠高压泵房就可将水抽到大棚,并且有专人管护,形成泵房开泵、缺水上水、用水抽水的灌溉模式,实现了既节约用水又增产增收的双赢效应。此外,卖李家村还为种植户们搭建了气调库,可临时性存放瓜菜,并能根据蔬菜品种特性调节温度,从而保证瓜菜的品质。

任义强介绍说,他种植的大棚西瓜品种叫美都牌无籽西瓜,具有清脆面沙、瓜瓤晶莹剔透、入口就化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一个大棚是半亩地,可种植约310株西瓜,4个大棚每年产量可达3000公斤。除去人工肥料水电成本,根据当年西瓜价格行情,保守估计纯收入在1万元左右。尤其是近年来,在县、镇、村三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下,麦李家村大棚西瓜的销售渠道相对稳定,西瓜未熟,订单已到,这让农户们吃上了定心丸。如今,价格高、品牌强、销路好的麦李家村大棚西瓜已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让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

“4亩红葱加5亩土豆,净利润可达2万元左右,大棚西瓜可收入1万元,农闲的时候打工也能赚钱,平均下来五六万元没有问题。”任义强掐指一算今年的收入,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The first love ╮

    ♡.The first love ╮

    听起来很有新意,不仅可以丰富农民的种植业务,还能让更多人享受到新鲜的西瓜。希望这个项目能够取得成功,为当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2024-05-24 06:11

  • 飞禽林木

    飞禽林木

    这个主意不错,可以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的收入机会,也能提供更多的新鲜水果给市民。希望能够顺利实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2024-05-24 05:57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