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综合内容 > 全面小康周刊·南县篇:铺就致富的康庄大道

全面小康周刊·南县篇:铺就致富的康庄大道

农信网 2024-03-31 15:53:07 综合内容 983

全面小康周刊·南县篇:铺就致富的康庄大道

全面小康周刊·南县篇》聚焦南县的发展故事与致富路径,探索铺就致富的康庄大道。从农村振兴到产业升级,周刊将深入报道南县在全面小康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呈现地方经济、农村改革、人民生活等多个方面的新变化与成就。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领读者走进南县的发展之路,感受乡村振兴的活力与希望,启迪致富之路。

编者按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决战决胜的最后阶段,勤劳智慧的益阳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努力。小康源自奋斗,小康点亮生活。为了聚焦百姓身边变化,真实反映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实惠,生动展现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益阳日报特推出《决胜全面小康》周刊,展现全市上下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力决胜全面小康和决战脱贫攻坚的最新实践。

小康头条

铺就致富的康庄大道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要致富,基础在公路。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到出门就走水泥(柏油)路、抬脚就上公共汽车,南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南县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加大县级投入和引进社会资金等多种渠道筹资,打破计划限制,大力实施以农村公路通畅、沟港渠道通畅为重点的农村“双畅”工程,共新建或拓宽农村水泥路1260公里,实现了公路“组组通”、“村村通”,成为了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群众踏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建养并重 管运结合

农村公路是连通镇村的“毛细血管”,不仅事关群众出行,还是推动乡村振兴的“血脉通道”,对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得益于上级和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些年南县公路交通建设特别是农村公路建设进入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作为公路人,我们是累并快乐着!”谈起近些年南县农村公路建设的情况,南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主任李军满是自豪。

李军介绍,近年来,南县将农村公路建设列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首项工作,采取多项措施,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该县创新投融资机制,统筹整合发改、扶贫、农开、国土等部门涉农资金,用于通村公路建设。同时,通过村民自愿筹资和投工投劳、财政“一事一议”奖补、联村部门扶持、乡村闲置资产置换、鼓励企业捐资等途径,破解乡村公路建设筹资难。已完成通村公路建设投资13.2亿元,建成农村公路里程2460公里,成为全省首批省级“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农村公路,三分建设,七分管养。南县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管养也是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管养新模式,坚持“严”字当头抓管理,“效”字为本抓养护,稳步提升农村公路管护水平。该县建立健全了“政府负责、部门执法、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督员、村有护路员的“三员”路产路权保护机制基本形成,有效化解了农村公路线长面广与养管力量不足问题。为了加强路面管理,南县一方面坚持源头管理和路面整治相结合,形成治超高压态势;一方面大力整治农村公路周边秩序,定期组织集中整治行动,确保“畅、安、舒、美”的路域环境。为保证养护资金充足和投入高效,南县将农村公路养护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起稳定的增长机制,基本满足了养护需求,实现了有路必养。

紧扣精准扶贫、全面小康这一总体目标,南县坚持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出行。近年来,南县累计建成客运站7个,乡镇建成农村客运招呼站128个,实现了农村客运招呼站与新改建农村公路同步设计和同步建设。为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整合,南县下决心淘汰“散、弱、小”客运经营主体,先后完成南县至大通湖、南县至注滋口、南县至胜天等8条农村客运班线的新能源汽车公交化改造。该县还以农村电商为切入点,围绕农民生活需求,按照“多站合一、资源共享”模式,整合现有客运、电商、邮政、物流资源,突破农村物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瓶颈,初步形成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物流体系。

路通财通 村美民乐

“路修好了,不仅方便了出行,激发了群众的致富活力,公司、产业基地也纷纷来村里落户……”地处南县城郊的南洲镇南山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今年该村将全村33个组5279.07亩土地整体流转,着力打造新型智慧农业体验基地及国内最大、最先进的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村党总支书记赵志祥深有感触的说:“能有今天这样蓬勃发展的局面,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修好了村里的公路,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我说这话是有根据的。”赵志祥回忆,,南山村虽然地处近郊,但没有像样的公路,一遇雨天出门,村民都是“深一脚浅一脚的”。那时村里还不富裕,村支两委决定组织村民发展蔬菜产业。村里的田很肥,蔬菜也种得不错,但就是买不起价钱。同样品质的蔬菜,价格比别人的低好几毛钱,这种情况深深地伤害了村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什么原因?还不是没有一条好路!”赵志祥说,蔬菜成熟后,先要从田里运到泥巴路上,再用板车转运到大路上去,要转运2次,菜贩子还嫌耽误了他们卖菜的时间。

这几年南山村一方面向上争资立项,一方面广泛发动村民群众,并充分利用县里“双畅工程”的政策,村里的公路面貌焕然一新,不仅户户通了水泥路,现在正整村推进路面白改黑。“公路通了,效果你们看到了吧?”赵志祥有些得意地说。

成栋排列的民房鳞次栉比,宽敞的水泥路纵横交错,平整的稻田绿意盎然……站在雨后初霁的浪拔湖镇南红村村委门口,放眼四望,秀美的湖乡风貌让人心旷神怡。“不好意思,协助落户企业处理一点事情,来晚了一些。”南红村村委会主任何精平骑着摩托车赶来时,看到我们站在村部门口,连声表示歉意。“村里又落户了什么企业咯?”“南洲王食品有限公司,上亿产值的大企业呢!”

健硕的何精平十分健谈,讲话也十分有条理。他说,得益于这些年的农村公路建设,村里家家户户都通了水泥路,到镇上、县城都十分便捷,买私家车的农户也越来越多。不仅出行方便了,村里的特色农产品“五彩米”也有了销路,水果、虾稻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好,去年村里99户贫困户也彻底脱了贫出了列……“路修好了,村里老百姓的精气神都好起来了。”何精平感叹。

路通财通,村美民乐,一幅全面小康的生动画卷在我市广褒的乡村大地徐徐展开……

堡垒力量

头雁带领群雁飞 小康路上不停歇

对现在的生活是否满意,人们如今习惯用脚来投票。

南县南洲镇南洲村是一个拥有51个村民小组、7388人的大村,但今年村里跨县务工的仅仅300余人,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为什么都不出去务工了?”“村里现在条件这么好,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还外出打工干嘛呢?”南洲村四组村民夏新乐呵呵地“反驳”。

32岁的夏新过去常年在外打工,也没赚到什么钱。今年他在村支两委的帮助下,通过竞争当上了村商务中心的代办员,成了一名老板。像夏新一样,留在家里创业、工作的人,在南洲村还有很多。

南洲村在南县很有名气,名气不仅仅来源于该村是本县赫赫有名的富裕村,不仅仅是该村获得的诸如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省级卫生村、省级安全文明村、湖南省发展集体经济强村等荣誉称号,还源于该村有一位能干的村支书和一个强有力的村领导班子。

“好班长带出好班子,好班子走出好路子。”在南洲村,群众都说用这句话来总结该村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可谓是“恰如其分”。村总支书记卢光平,1971年出生,今年不到50岁的他已在农村基层组织任职长达30年,连任党组织书记达25年之久,农村工作的资历之深、经验之丰富,在南县乃至全市都屈指可数。这些年来,卢光平团结带领村总支一班人硬是把一个整体都不算突出的村子带成了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农村,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的样板,村班子也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五好党总支”。

要实现南洲村全面建成小康,必须产业发展开路。卢光平和村总支一班人通过反复讨论探索,决定以现代生态农业旅游业为主攻方向,打破传统产业束缚,引导全村大力发展稻虾共生、稻蛙菜共生等新型产业,并结合地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服务、加工、商业等二、三产业,村里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占50%以上,非农收入占家庭年收入的60%以上。,该村人均现金可支配收入19000元,全村95%的村民住上了楼房,50%以上的农户有20—50万元的存款、拥有一台以上的家用汽车。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南洲村更加舍得在人居环境上投入,近年来该村整合资金5000余万元,对全村51个小组7条长32公里的居民线实施全面美化、硬化、绿化、黑化、亮化,并按“一线一品”原则,每条居民线都设有一年四季不同花期花色花品花香的特色花路,每到一处都让人耳目一新。南洲村还以村部文化广场为核心,投入400万元,在全村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建设了10个面积200平方米—1000平方米不等的文化广场,群众在这里跳舞、健身、唱戏、下棋,各得其所,其乐融融。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有些村民有了摆“阔”的心态,遇上家里有红白喜事就爱讲些排场。针对这一现象,南洲村在全县率先出台村规民约,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建立婚丧事宜报备制度,党员干部带头垂范,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不良风气得到有效遏制。为了在村民中树立崇文尚德之风,南洲村每年都要组织“十星级农户”“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等各类评选,并大张旗鼓进行表彰。该村还每年从村集体收入中拿出近十万元对全村优秀学子进行表彰,并拿出专项资金开办村民夜校,举办假期少儿免费兴趣培训……

农村全面建成小康后,到底是个啥样?可能大多数人心里都没有一个具体的模板。如果是在南县,人们肯定会推荐你去南洲村。这里的白天,树翠绿,花艳红,水清粼,鸟啾啾,村民或忙于农事,或张罗产业,行色匆匆,满满的精气神。夜幕降临,广场舞音乐在村里10个文化广场准时响起,村民们或坐或舞,其乐融融;在村服务中心的多个运动场地里,村里的年轻人或挥着羽毛球拍,或拍打着篮球,肆意挥洒汗水,新农村小康生活的美丽画卷铺展于眼前。

小康故事

盛双喜:脱完贫我还要“脱单”

“老板,给我拿两瓶可乐、两瓶花生奶。”“好嘞,一共18元。”盛双喜熟练地装好客人购买的商品,扫码收账一气呵成。

盛双喜是南县青树嘴镇沙港市村的贫困户,在外务工时意外遭遇车祸,导致肢体重度残疾,妻子也因承受不了压力离开了他,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的盛双喜成为贫困户。尽管后来通过康复治疗,他日渐恢复了自理能力和些许劳动能力,但他已没有自立自强的心志,每逢过年过节,他还会早早地向村干部伸手求助。

“房子国家帮你盖好了,拎着包住现成的,你只要自己想办法挣点生活费把日子过好就行……”为了帮助盛双喜走出生活困境,驻村工作队以及村两委干部经常上门做他的思想工作,为其出谋划策,慢慢的,盛双喜的心态也悄悄地发生了改变。

“我想创业,靠自己的劳动吃饭!” 盛双喜的想法得到了帮扶干部的大力支持。“你之前不是在超市打过工吗?干脆就在家里开个便利店吧。”但开店,装修、进货的资金从哪里来呢?“别担心,你先试着卖一点小商品,后面的事我帮你想办法。”在帮扶干部的带动下,“捧场”的村民越来越多,盛双喜的干劲也越来越足。底,村两委联系到盛双喜在外经商的弟弟,投资5万元装修了老家一间房子,开了间便利店,让盛双喜负责经营。

“我脱贫了,我还要靠自己的努力脱单!”盛双喜对生活有了新的憧憬。

来源:益阳日报作者:李伟 彭嘉诚 周芳 刘吉 姚剑波 杨小勤 刘风编辑:梁慧恩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夜·惊羽

    夜·惊羽

    期待更多全面小康报道!

    2024-04-08 10:35

  • 伙伴设计

    伙伴设计

    这本周刊真是了不起深入挖掘南县致富路让人受益匪浅!

    2024-04-04 13:14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