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综合内容 > 石城致富带头人:产业带+小康路

石城致富带头人:产业带+小康路

农信网 2024-03-28 19:24:22 综合内容 676

石城致富带头人:产业带+小康路

石城致富带头人:携产业+奔小康”这篇报道将介绍石城县的一位杰出企业家,他以其卓越的领导力和创新精神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通过发展产业和推动经济发展,他不仅带动了当地的就业机会,还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脱贫致富的机会。在他的引领下,石城县的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他还积极响应国家的扶贫政策,带领团队致力于实现全面小康目标,通过多种途径助力贫困地区的发展,为当地群众奔小康添砖加瓦。在他的努力下,石城县正迈向更加繁荣和美好的未来。

扫一扫 看视频

山环路、路环山,沿途绿树成荫,路边脐橙园里脐橙挂满枝头。站在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麒麟山头往下看,规模化的种植园有序排列,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贯穿其中,当地村民正在园中紧张劳作。

这个生机勃勃的村庄,曾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数年前,距离县城约20公里的石城县珠坑乡坳背村资源匮乏、物产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站在山头望去,山体全是裸露的紫页岩,一片荒凉。

“如今,回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很多成规模的产业都是返乡的青年人经营管理。”赣州市石城县创业致富带头人黄小勇骄傲地说。

“凤还巢”:创业、治理水土两不误

,石城县吹响脱贫攻坚的冲锋号角,在深圳打拼多年的80后黄小勇得知家乡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返乡创业、招商引资等实实在在的政策。他返乡调研,发现紫色页岩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元素,能出产高品质的水果,于是决定回乡创业,先后成立了江西省铭鸿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石城县普丰果蔬专业合作社。

创业之初,他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水土保持问题,“水土保不住,种什么都留不下来”。

坳背村有435户、2030人,人均旱地耕地面积0.52亩,人多地少,再加上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村庄发展困难。曾有村民尝试从麒麟山上挖来紫色页岩、进行风化,再在风化后的紫页岩泥土里种些耐旱的作物。可是,往往一场大雨过后,泥土和作物都会被冲掉。

黄小勇投资五六百万元,与合作伙伴流转了坳背村及周边村庄的6000多亩荒山和农田,修路整地,开始建设麒麟山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石城县遭遇特大洪灾。示范园的路网设施刚完工就被冲毁,新开发的经济果林区出现大面积塌方,部分合伙人提出撤资。

“大家都说我没经验、没技术,又遇天灾,劝我放弃。”是继续坚持下去,还是就此放弃及时止损?黄小勇陷入两难。

得知黄小勇的困难,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帮他争取到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竹溪小流域治理资金,并以此为契机,将珠坑乡麒麟山6000多亩山地列入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园的规划建设范围,确立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黄小勇迅速调整园区开发思路,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融入园区建设,走“生态改良+乡村旅游”的发展新路。

但水土保持工作的专业性极强,为了更快推进园区发展,学经济管理专业的他硬是啃下一本本水土保持专业书籍,并虚心向专家请教。慢慢地,黄小勇从门外汉成长为行家里手。

如今,山上植被较好的地方,采取“封禁管护+人工补植”;植被覆盖率低的,种植各种针叶阔叶树。山下修复山塘,采取清淤、加固等措施,恢复防洪、蓄水、灌溉功能;岸边植树种草,并对易崩塌的边坡采取各种防护措施。园区种有1200多亩油茶、500亩脐橙、900多亩综合果园、300亩红薯,年产值达800万元。

,麒麟山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

荒山变“绿色银行” 贫困户创业成致富带头人

如今,昔日的荒山秃岭正逐步变为村民的“绿色银行”。

,黄小勇响应石城县创业致富带头人“千人铸造计划”,在自己带头致富创业的同时,还担任县级创业导师。两年多来,黄小勇与1000多名学员分享创业经历,孵化创业致富带头人4名,辐射就业农户28名(其中贫困户14名),户均增收5000元。

贫困户张金亮就是受益者之一。,28岁的张金亮回到家乡,以贫困户的身份到麒麟山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葡萄园务工,日薪80元。“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勇哥见我比较年轻,还肯吃苦,就将我调去脐橙园做管理负责人。”

“350多亩的脐橙园,我从没管过那么大的园区,当时觉得压力很大。”后来,黄小勇聘请了专业的种植技师,向张金亮传授种植技术

,在黄小勇的鼓励下,张金亮参加了“千人铸造计划”,学习技术管理、员工管理、电商运营、病虫害防治等知识。

“只有将自身融入产业链条中,增强‘造血’功能,才能实现持续增收、长期受益。”,张金亮在长江村承包了50亩山地种植脐橙,成立了石城县明辉专业种养合作社。该合作社帮带10名农户(其中4名贫困户)增收,户均增收1.2万元。

“有了技术,有了经验,工资就高了。”如今,早已顺利脱贫的张金亮家里盖了两层楼,工作也越来越忙,参加培训、学习技术、培养人才……他说,“现在的忙是有奔头的忙,累并快乐着”。

打造利益共同体,为“奔小康”注入持续动力

农业产业面临天气、价格、产量等多种不稳定因素,风险大。如何避免贫困户短期内增收、遇到意外一朝返贫?

石城县有很多创业致富带头人以本土优势产业为纽带,将自己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持续增强贫困户致富能力,携手奔小康。

龙岗乡的赖景传返乡创办旅游发展公司,流转贫困户山地1800多亩,返聘30多名贫困群众务工,每人每年务工收入1.8万元;琴江镇的黄光洪成立乡村旅游协会,组织协会成员办农家乐、民宿,吸收20余名贫困群众参与民俗表演,既吸纳了贫困户投资,又帮助他们就业;木兰乡的谢火生组建山地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将鸡苗发给贫困户养殖,养大出笼后,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每户每年获利2000元以上。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大批农产品滞销。以黄小勇为代表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和社会贤达成立产业联盟,最大程度地利用各家优势、形成合力,通过电商促销等多个渠道,构建起内部的产供销体系,与困难群众共渡难关。

黄小勇说:“能与家乡人一起把日子越过越好,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1 评论

  • 59秒.啲愛

    59秒.啲愛

    这是个很好榜样希望更多地方可以效仿努力实现小康目标。

    2024-04-03 23:21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