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综合内容 > 孟州脱贫户的勤劳致富之路与巧做菜

孟州脱贫户的勤劳致富之路与巧做菜

农信网 2024-03-28 12:19:38 综合内容 646

孟州脱贫户的勤劳致富之路与巧做菜

巧做文章+孟州脱贫户趟出勤劳致富之路》简介: 本文将深入探讨孟州脱贫户趟出勤劳致富的故事,并结合巧做菜的技巧为主线,生动展示他们通过勤劳努力、智慧经营,走出贫困、实现致富的真实经历。文章从农户脱贫的背景、劳动技能的学习与运用、餐饮创业的过程以及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等方面进行全面报道和分析,展现了涓滴之水可以穿石的力量。通过这些真实的生活案例,将为读者提供启示,激发人们对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也为农村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学习。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岩 通讯员 牛联平

8月20日凌晨三点,孟州市赵和镇西庄村北的地头,一阵“轰隆隆”的发动机声打破了夜的寂静。

“微信转账的钱昨天下午收到了,豆角150斤、青茄400斤,一会儿就送到,都是刚采摘的,放心,新鲜着呢。”青年司机边打电话,边发动一辆装满蔬菜的摩托三轮车,熟练地驶向18公里外的济源市蔬菜批发市场,消失在夜幕中。

青年人名叫赵伟伟,今年37岁,已是十里八村远近闻名的种菜能手。

从6年前的贫困户,到现在种植蔬菜10多亩,年收入突破10万元,赵伟伟不仅摆脱了自身的贫困,还带动村里5户群众增收致富,在奋斗中收获了幸福和成就感。

“伟伟这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眼里很有‘活儿’,不管干啥事都有章法、肯下劲。”在村支部书记刘兴和看来,肯吃苦、有恒心是赵伟伟能够脱贫致富的根本原因。

赵伟伟家原是村里的普通农户,他在外地打工贴补家用,其母亲因慢性病长年吃药,父亲在家打理3亩多菜地,顺便照顾老伴,收入勉强顾住一家人的花销。

,赵伟伟妻子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孩子的养育成本加上当年种菜销路不好,他只能放弃务工从外地回来帮忙照看孩子、就近务工,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顿。

当年,赵伟伟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顶着贫困户的“帽子”,赵伟伟一度意志消沉。后来,在孟州市民政局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赵伟伟的母亲、两个孩子分别享受到了慢性病补贴和教育“两免一补”的扶贫政策,加上精心打理的3亩多菜地的收入,,赵伟伟家实现了脱贫。

脱贫之后,如何稳定增收,确保不返贫,成为新任驻村第一书记薛永庆最大的“心事”。

薛永庆一有空就到赵伟伟家做工作,鼓励他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并帮助他申请创业扶持资金。

近年来,驻村工作队、赵和镇扶贫部门连续两年帮助赵伟伟申请了15万元/年的短期创业担保贷款,遇到滞销期还帮助他找销路,全力支持他发展蔬菜种植。

“干部们对咱家的事都这么上心,当时咱就琢磨,决不能躺在国家的好政策上睡大觉,得干出个样子来。”赵伟伟说,正是国家的一系列扶贫政策的落实和跟进让他没有了后顾之忧,也坚定了创业的信心。

蔬菜的品质取决于管理,销量取决于勤快,种菜出身的赵伟伟深谙此理。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送菜,日落西山时,他还顾不上吃饭,在菜地浇水、除草、施肥……

一亩园,十亩田。起,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助下,赵伟伟利用会种菜的基础,加上肯钻研、总结蔬菜种植技术,不仅把种菜的规模从原来的3.5亩逐步扩大到11亩,而且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种植品种、提高蔬菜品质,年收入也是一年一个样。

如今,赵伟伟每天主要通过手机微信“收款”“接单”,一天600多斤的蔬菜,不管多晚,他都赶在客户要求的时间内保质保量送达。有时送货途中接到客户手机打来的订菜电话,就立即拿笔记到手上,确保不耽搁一户。

凭借着良好的信誉,他的销路越来越广,生意越做越大。

“今年的市场行情好,菜价比往年同期高出不少,预计今年能比去年增收3万元,毛利润估计能达到12万元。”赵伟伟说,今年自己准备再建两座日光大棚,扩大反季节蔬菜种植规模,在自己稳定脱贫的同时,增加用工的数量,带动身边更多的群众增收。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程永兵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3 评论

  • 专属等待的丶幸福

    专属等待的丶幸福

    到他们励志故事让人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2024-04-08 20:04

  • 清鲤

    清鲤

    他们故事让我对脱贫致富有了更深理解很感动。

    2024-04-05 01:29

  • 闺中月

    闺中月

    真替他们感到高兴勤劳致富精神值得学习。

    2024-04-01 06:54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