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综合内容 > 魏晋南北朝时期 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 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 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 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农信网 2024-03-11 19:09:42 综合内容 591

魏晋南北朝时期 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 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时期,其间农业发展为手工业商业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在这一时期,隋唐时期前期的农业经济为工商业的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农业方面,出现了耕作制度的改革和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如水利设施、犁耕和施肥技术的改进,使得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提升,粮食和农副产品的产量增加了。这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市场需求,同时也为商业的兴起提供了物质基础。农产品的增产使得商业活动得以繁荣,各地市场的联系加强,商品流通加快,从而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迅速发展。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业发展为后来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由作者彦君爱历史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手工业,与秦汉时期相比,虽然在行业门类上基本一致,但冶炼、养蚕、丝织、制瓷、造纸等方面的技术上却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产量增加,产品种类丰富,质量也有所提高,使得在开展对外贸易过程中可供交易的商品种类进一步增多。

纺织业: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以纺织业的发展最具代表。东吴立国江南,统治者因而十分重视发展丝织业,孙权诏令各地官员劝课农桑,并让其夫人赵氏在公众前亲自纺纱、织绸以表率全国,甚至在都城建业设立官营丝织机构——蚕堂,专门生产丝织品,生产规模颇大。民间丝绸生产亦颇为兴盛,孙吴时人们培育出“八辈之蚕”,产丝质量很高,江南丝织业有了初步发展。

蜀国盛产蜀锦,成都“机杼相和”,织锦业发达,蜀锦远销魏、吴,驰名全国。东晋南朝丝织业继续发展,荆州、扬州“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两晋南朝统治者继续倡导农桑,并且制定了以丝织品——绢、绵纳税的户调制度,客观上促进了江南丝绸生产规模的扩大。东晋末年,在刘裕灭后秦之后,迁关中“百工”于江南,并在首都建康设立被称为斗场的官营锦署。

冶炼业: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战争与农业生产对武器及工具的需求必然会要求冶炼业取得相应的发展。东吴已开始在江南各地设置相应机构管理冶铁事宜,东晋南朝时沿袭吴制,开展官营冶铸业。长江下游的扬州、丹阳、中游的江夏、武昌,上游的临邛、广都等地均是著名的冶铁产地。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冶炼技术有了进步,百炼钢工艺相当成熟。三国时的“百炼利器”,即是用这种工艺制成的军刀。据记载,东晋南朝时又发明了“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作刀镰”的灌钢法。事实上,冶炼行业的发展也使中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各种劳动工具的使用范围扩大。

制瓷业: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除了离不开丝绸之外,瓷器在中国古代也是另外一种大宗商品。在三国、西晋时代,制瓷业逐渐兴旺起来,东晋南朝时,又有进一步发展。南方各地盛产青瓷,尤其是三吴地区更为著名,不仅青瓷通体青莹,而且造型也十分美观。由于大量生产,瓷器的使用也日益广泛。南北朝时期,随着青瓷制作技术传到北方,北方不仅会制作青瓷,而且还制成白瓷。制瓷工艺的进步,对后来唐宋制瓷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造纸业:虽然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但直到三国时期,纸的使用还不广泛。在东晋南朝时,造纸技术有了进步,经过处理后的纸张质地更为优良,更适于书写,而且纸的产量也更大。到东晋后期,纸张逐渐代替简牍,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书写材料。造纸业的兴旺,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商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地区社会长期动荡,战乱不止,城市屡遭破坏,开展商品交换的条件也并不是十分优越。相比之下,南方地区的商业活动比北方要发达一些,如六朝古都建康,商旅云集,扬州、荆州、益州等地都有一些市镇,会稽、吴郡“商贾并凑”,江陵“当雍、岷、交、梁之会”,很多商人往返于荆、扬之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是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千诺飞羽

    千诺飞羽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业繁荣对手工业和商业的兴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段历史充满了活力与变革。

    2024-03-11 19:49

  • 一个人走i

    一个人走i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业发展为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段历史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

    2024-03-11 19:29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