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综合内容 > 唐代甜食文化:蜂蜜产业面临蔗糖威胁 养蜂人转向家庭养殖

唐代甜食文化:蜂蜜产业面临蔗糖威胁 养蜂人转向家庭养殖

农信网 2024-03-04 16:56:46 综合内容 391

唐代甜食文化:蜂蜜产业面临蔗糖威胁 养蜂人转向家庭养殖

唐代甜食文化是中国古代糕点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蜂蜜产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随着蔗糖的引入,蜂蜜产业受到威胁。蔗糖的生产技术改变了人们获取甜味的方式,对蜂蜜产业构成了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养蜂人开始向家养殖过渡,寻求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养蜂人通过家庭养殖来应对蔗糖对蜂蜜产业的冲击,同时也保留了传统的养蜂技术和文化传统。这种转变不仅影响了蜂蜜产业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和食品文化的变迁,为唐代甜食文化带来了新的发展和变化。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非常独特,包容性很强。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饮食文化都有一个整体的偏向,但中国的饮食文化非常多样,酸甜苦辣咸各色各味,应有尽有。在古代中国,不同的口味可能代表着不同的阶级。

甜食在现代非常常见,蜂蜜更是家家户户都买得起的食品,不过在古代中国,甜食是只有上层社会才有资本经常食用的食物。古代甜食的主要来源是蜂蜜和蔗糖,蔗糖是到了唐朝前后才出现的一种食品,此前蜂蜜一直是甜食文化中的主力军。

唐朝正值粗糖期至沙糖期的转型时期,蜂蜜产业受到了蔗糖的威胁

不管哪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多数本性嗜甜,蜂蜜和水果是最早的甜品。关于人嗜甜的本性,比较科学的解释是,胎儿在出生以后,品尝到的第一种食物——母乳,其味道就是甜。对于人类而言,甜是最初的味道,也是最本源的味道。

远古时期,人类的食物非常紧张,为了保存体力,人类偏向于食用热量非常高的食物,蜂蜜、水果这类甜食的糖分含量非常高,食用这些食物较易储存能量。

当时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只有两种:捕猎和采食。捕猎需要付出大量的前期投入,且成功的概率很低。采食的危险性较低,虽然远古时期水果的种类和数量都不多,但仍然是人类主要的食物。人类对甜食的喜爱,从这一时期就已经打下了基础。

中国古代的糖主要有三种:饴糖、蔗糖、甜菜。除了这三种糖,甜食的主要来源就是蜂蜜,蜂蜜是大自然中天然存在的一种甜品,所以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成为人类的食物之一。

当人类开始学会制糖以后,中国古人的制糖工业经历了三个时期:粗糖期,沙糖期和糖霜期。周朝至唐朝初期的这段时间,属于粗糖期;唐朝至南宋初期的时间,属于沙糖期;南宋至明朝的时间,属于糖霜期。

粗糖期的糖水分比较大,就是简单地将甘蔗汁熬煮成糖浆,或者把糖浆直接冷却结晶做成糖块;沙糖期的糖水分有所减少,更容易结晶,今天的砂糖就是精细加工后的沙糖,不过古代并没有加工如此精细的砂糖;糖霜期的糖水分非常少,糖霜的重量也很小。

从制糖工业的变化中不难看出,唐朝正值粗糖期到沙糖期的一个转型时期,糖的加工工序正在改进,各方面技术也都在完善。制糖工艺的完善,对蜂蜜产业而言并不是什么好兆头。

制糖工艺完善以前,蜂蜜才是主要的甜食来源,人们食用甜食基本都要用到蜂蜜,蜂蜜产业的市场份额非常大。制糖工艺逐渐完善后,蜂蜜的市场份额在被迫减少,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这一时期,刚好也是印度的蔗糖和制作蔗糖的工艺传入中原的时期,蜂蜜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好在唐朝经济发展非常繁荣,人民生活富足,又大多偏好甜食,甜食市场整体扩大,蜂蜜的发展才没有停滞不前。

毕竟古代的蜂蜜和糖都属于奢侈品,只有上层阶级的人才能尽情享受,很多比较偏远的地区,蜂蜜更多被用于制作药物,药用价值远高于食用价值。不过一些蜂蜜产地的民众,仍然能够用较少的价格买到不太常见的蜂蜜。

大量甜品的出现促进了甜食文化发展,冰窖的发达提供了更多可能

唐朝时期出现了种类非常丰富的甜品,尤其是在唐朝都城长安,甜食文化的发展非常繁荣。经济的高度繁荣为唐朝长安百姓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让他们有资本去发展甜食文化

同时,唐朝的统治阶级也大多非常喜爱甜食,似乎富贵人家的饮食习惯都比较倾向于甜食。关于这种现象,多数人的解释是:

甜食能够在较小的体量内提供更多的能量,对权贵之家而言,这种食物更有助于维持他们高贵典雅的形象。上层社会中的礼仪非常复杂,饮食方面约束很多,吃得分量过多很容易招来旁人的嘲笑。

同时统治阶级特殊的身份让他们不得不注意食物的安全性,下毒事件在这些人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古代科学技术水平不发达,毒药的纯度有限,如果食用甜食,份量很小的情况下,很难真的对一个人造成致命伤害。

当然,甜食本身的美味也是追求享受的统治阶级喜爱它们的原因之一,唐朝时期出现的大量新颖的甜食就是佐证之一。当时盛行的一些甜食,直到今天也非常受欢迎,还有些地方拥有属于自己的特色甜食,比如桂花糕、马蹄糕等。

唐朝长安有一种非常著名的甜食:奶酪浇鲜樱桃,这种甜食只有比较富贵的人家才吃得起,也是官员们工作餐中非常受欢迎的一道甜点。奶酪浇鲜樱桃的做法在今天看来非常简单,就是把酸奶浇到新鲜的樱桃上。

不过唐代时并没有今天这般成熟的酸奶制作工艺,交通也不便利,新鲜的樱桃在原产地以外的地方并不常见,所以这种甜点仍属于一种奢侈品。

多种多样的甜点中,有不少都是用蜂蜜制作而成,比如大型冻酥花糕。甜品种类的丰富,不仅保证了蜂蜜产业的市场份额,同时也促进了蜂蜜产业的发展。另外,唐朝的冰窖非常发达,这也方便了甜食的储存,同时为甜食的风味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唐朝时还因此出现了刨冰。

古代的蜂蜜主要有三种:土蜜、木蜜、崖蜜。这三种蜂蜜中,土蜜的质量是最差的,也是底层民众最容易获得的一种蜂蜜,崖蜜最难获取,也最珍贵。崖蜜是一种野生蜂蜜,需要采蜜人到高高的悬崖壁上采摘,采摘过程非常惊险。

采摘蜂蜜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如果一直延续远古时期的采食手段,只从野外采摘,蜂蜜的味道和质量虽然比较高,但采摘过程会非常艰辛,也很难保证能够长久持续地采摘下去。养蜂人的出现,刚好解决了这样的问题。

养蜂人实现从野生养殖到家庭养殖的过渡,蜂蜜产量得到更大提高

蜂蜜主要取自蜜蜂的蜂巢,人类必须通过蜜蜂才能获取蜂蜜,所以养蜂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拥有一批属于自己的蜜蜂。蜜蜂的养殖分为两种:野生养殖和家庭养殖。

野生养殖,属于散养,不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养殖。古代的野生养殖,其实是一种非常偷懒的养殖方式,因为蜜蜂这种动物的特殊性,它们可以靠自己觅食,养蜂人并不需要付出太多养殖成本,只需要在蜂蜜成熟时进行采摘即可。

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野生养殖更像是一种强盗行为,进行野生养殖的养蜂人主要的活动除了采摘蜂蜜外,就是选择一处环境比较适合的放养蜜蜂的地点。因为野外的环境比较特殊,养蜂人也需要担心蜜蜂的走失问题。

家庭养殖需要养蜂人付出的精力更大,蜂蜜的产量也更高。野生养殖时,养蜂人选好地点后就不需要担心蜜蜂去何处采蜜,家庭养殖需要养蜂人同时种植一些适当的花草,保证蜜蜂有蜜可采。

野生养殖多数在一些植被覆盖率比较高的地方,早期没有家庭养殖的时候,蜂蜜的产地相对比较集中,一些植被覆盖率不高的地方蜂蜜价格非常高。家庭养殖开始普及后,蜂蜜的产地不再局限于这些地方,许多原本没有多少蜂蜜产量的地方也开始能够产出蜂蜜。

养蜂人采摘蜂蜜的过程是整个生产流程中最危险的环节,尤其是野生养殖的蜜蜂,危险系数更高。唐朝时期的医疗水平并不高,就连风寒这种现代医学中的感冒都可能让人丧命。

蜜蜂伤人后,如何医治,医治的结果是否能完全恢复,在那个时代都是未知的事情。野生养殖的蜜蜂,还可能在采蜜过程中携带一些病菌,如果伤人时不凑巧地传染给人,那么很可能会引起人的死亡。

为了避免蜜蜂伤人,养蜂人通常会在采摘蜂蜜时选择遮蔽法或烟熏法,这两种方法直到今天仍然被广泛使用。其中遮蔽法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人的身体尽量遮蔽起来,避免蜜蜂有机会触及。现代养蜂产业中使用的护具,就属于这种方法的内容。

烟熏法,就是先将蜜蜂“赶”离蜂蜜附近,然后进行采摘,采摘结束后再让蜜蜂复位。现代养蜂产业很少使用烟熏,转而用喷雾器替代,这样可以避免烟熏时无意间伤到人。

蜂蜜和中国古代的甜食文化一直相依相存,这种情况不只存在于唐朝。唐朝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处在一个蜂蜜产业经历革新的时期,同时因经济繁荣等原因,甜食文化发展良好,因此相关的蜂蜜产业也得到了不少发展契机。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十肄~蘫

    →十肄~蘫

    @lin-蔗糖威胁蜂蜜产业?听起来很新奇,希望这种转变能够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创新甜食!

    2024-03-04 17:16

  • lin-

    lin-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转变,传统的蜂蜜产业正在面临挑战,但养蜂人积极转型,让人对未来充满期待。

    2024-03-04 17:06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