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综合内容 > 打造田园综合体:如何实现不同于休闲农业和特色小镇的新型发展模式?

打造田园综合体:如何实现不同于休闲农业和特色小镇的新型发展模式?

农信网 2024-02-21 08:07:51 综合内容 335

打造田园综合体:如何实现不同于休闲农业和特色小镇的新型发展模式?

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关注。然而,一些人认为田园综合体只是休闲农业特色小镇的简单堆砌,缺乏实质内涵。因此,如何打造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田园综合体成为一个备受讨论的话题。其实,田园综合体并不等同于休闲农业和特色小镇,而是指通过整合农业、旅游、文化、教育等资源,打造出综合性、多功能性的乡村发展模式。关键在于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传承乡土文化、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同时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因此,搞好田园综合体,需要综合利用各类资源,注重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全面振兴。

田园综合体你懂吗?

首先,田园综合体这个概念到底成不成立?按照很多文章的解释,综合体就是以农业作物为基础集休闲娱乐、劳作体验、居住、康养、商业为一体的农村新型休闲地。请问,在稻田、麦地旁边修房子有多少人去住?做商业谁来消费?康养是让老人重回男耕女织的生活吗?

其次农业休闲有很强的地域性,受气候、水文、土壤、自然资源影响特别大,长三角、珠三角能做但不等于大西北的黄土高坡、大戈壁、沙漠能做,不等于一年有半年冬季的大东北能做。

其三,农业休闲不等于特色小镇,因为他不可能具备特色小镇的功能,面对消费者也不一样,其开发模式、盈利模式更不可能一样。两者不是同一个概念。

其四,农业休闲也好,田园综合体也好,说白了就是农业观光带,是周边城市消费周末没事去溜达一圈的地方,最多吃个农家乐就打道回府,你整那么复杂有用吗?

所以,别把田园综合体整的太复杂,也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搞的,别想着靠买房子卖商铺,收点门票,做几个农家乐餐饮赚点小钱就够了。因为你本来投资就不大。

田园综合体需要解决三大问题

田园综合体或者说休闲农业最担忧三大问题:

①是受季节气候影响,漫长的冬季怎么办?

②是绝大多数游客都是以观光为主,一般当天返回,如何让游客过一夜?因为夜间消费一般是日间消费的三倍。

③是如何让游客来了又来?田园综合体的主力消费群就是一坨的中心城市,如果城市规模不大,其消费无法支撑,而田园观光一般观赏一次就很难再有吸引力。

这三个问题不解决,田园综合体很难谈到长效发展。能否解决这些问题,甚至决定着你的项目到底能走多远。

先谈第一问题:漫长的冬季怎么办?我之前反复强调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做田园综合体的,因为气候对农作物影响是直接的,你不可能在稻田、在麦地都栽植梅花吧?那么冬季就必须依据气候特征考虑其他出路,其出路不在于农作物,而在于项目,有没有让游客必然会来的项目?大连有一个这样的项目,冬季进行青少年素质兴趣培养,比如手工艺培训、模拟地震、消防、交通现场自救,小花朵芭蕾舞培训等等,封闭两天训练,正好利用周末。因为就在城市边上,距离不是问题。但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小孩封闭训练,大人怎么办?

田园综合体的夜间消费。要想留住游客过夜,要么有丰富新颖的夜生活,要么有独特的体验项目。但因为就在城市边上,无论你投资多大,你不可能与一个城市竞争,也就是说田园综合体的夜生活是无法和整个城市的夜生活相比的,这条路基本是死路。

那怎么办?其解决之道就是打造独特的体验项目,也就是说创造城市没有的独特夜生活。可是你不能开赌场,不能开酒吧,那么还有什么呢?丽江做了一个项目诊断后曾提出做一个“天幕无声迪斯科”,另一个项目提出“搞砸之夜”项目。这类项目即使城市想搞,但因为没有浩瀚的夜空,没有一静一动的原生态环境,效果一定没有郊外好。其实,我们只要打开脑洞,总会有些新奇的思路。

田园综合体不等于休闲农业

最近我去云贵川等地考察发现,一些原本是“休闲农业”的项目改了一个名字,摇身一变就成了“田园综合体”,然后就想申请国家补贴。

休闲农业与田园综合体存在本质的区别,按照休闲农业的方式去搞田园综合体,只有死路一条;

1、规模不同

一大片生机勃发的向日葵、一望无际的花海……这些都是休闲农业的典型代表,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休闲农业对土地面积要求不高,一百亩可以搞休闲农业,几亩也可以搞花海。至于周围的配套,大多要求不高,有几条路、还要几处农庄就可以。休闲农业个人可以搞,企业也可以搞,只要种种花,把花海搞得稍微漂亮一点,就有游客过来参观拍照。休闲农业更多的呈现出“点状发展”的特征,很少整体、成片开发。

而田园综合体则体现出“综合开发”的特征,它的范围、规模比休闲农业更广,要求成片开发、整体开发。虽然国家并没有对田园综合体的规模提出要求,但是从试点的田园综合体来看,它们的规模都不小。

比如,宋卫平亲自操刀的“春风长乐”占地就达到1.6万亩,整个小镇分成“一环六园”,其中一环是“环报小镇中心”,“六园”分别是香药稼圃、温泉溪谷、古寺禅茶、桃源牧场、耕读人家和森林硅谷。田园综合体更能体现出“镇”的概念。

2、产业不同

休闲农业的产业较为单一,主要就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其中第一产业就是农业,比如向日葵、花海的种植就是第一产业,而第三产业就是旅游业,周末一些城里人会到这里进行“半日游”采摘一下果子、买一些农产品、吃个农家菜。当然,休闲农业也有住宿、度假之类的功能,但目前来看还是处于比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休闲农业的吸引力还是停留在农业植被的观赏有玩方面。

与休闲农业不同,田园综合体的产业更多、产业链更加完善。根据中央的政策,田园综合体包括农业、文旅、地产三个产业,要打造生态、生活、生态的共同体。其中农业就包括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而不单单指种种花,做做简单的造型。

循环农业是什么?循环农业就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利用物质再生的原理,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比如,猪粪、污水通过过滤发酵可以生成沼气,沼气可用于村民做饭等,当然上面知识举例,循环农业还有更多的表现形式。

创意农业也有很多表现形式,比如农业景观创意、农业文化创意、农业饮食创意等等,用稻草做成人的形状、往花盆套上半截的牛仔裤就是属于创意农业。

农事体验就是让城市居民体验农业、农事,满足愉悦身心的需求,比如风车挑米、手工脱粒、石磨豆浆等农事都可以让游客参与。

农业是田园综合体的“核心”,而文旅产业在田园综合体中所占的比例也不低。文旅产业就是指文化产业、旅游产业。

文旅产业就涉及到旅游产品和度假产品的打造,在打造的过程中还要考虑旅游度假的配套、服务以及环境涉及,这样才能达到深度旅游的要求。

最后,休闲农业基本上不考虑地产,游客基本上玩一会就打道回府,专门为看休闲农业住宿的还真不多。而田园综合体就涉及到地产以及社区的建设,因为综合体不是一个普通的项目,它更类似于一个村子,更强调综合开发。没有房地产,田园综合体就无法变得“综合”,人和农村就无法形成联系,复兴农村的目标也只是一纸空文。

总而言之,田园综合体更谋求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强调多功能、多产业的规划,以实现“生活、生态、生产”的共生。在这里,农民不用背井离乡进城务工,利用农耕资源就收到较好的收益。

3、运营主体和运营模式不同

休闲农业运营模式较为简单,可以企业自主投资,也可以农民自己搞。反正游客一来,收一下门票就搞定,没有太多要运营的东西。但田园综合体涉及的内容太多,更强调公司化、科技化、规范化,更强调农民的参与度。

中央的文件就强调“田园综合体建设应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这就充分说明了田园综合体的主体应该是农民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当然这里不是说要排斥企业。

在我看来,田园综合体体现的就是“共享经济”,需要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比如,农房的改造可以由农民合作社通过引入外来资金完成,然后农民可以入股合作社;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或者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大片农作物的种植。

在运营模式上,田园综合体与特色小镇更为相似,即前期通过配套开发维持经营,然后打造文旅产业提升土地价值,土地价值提升后在引入房地产板块,推动旅游产业与地产业务双赢。

而休闲农业没有那么复杂,企业和农民只需要管理好自己眼前的花花草草就可以。

4、盈利模式不同

休闲农业的盈利模式很简单,就是门票收入+餐饮收入+部分商品消费收入。大家到休闲农业项目游玩,基本上就是半天或者一天,逛逛花海、拍几张照片,最多吃个饭就回去了。休闲农业投入小,但回报也相对较少。但田园综合体的盈利模式就更为复杂了。

比如,游客看个花海有门票收入,住民宿有酒店收入,买个房子有地产收入,看个表演有其他消费收入。也就是说,田园综合体的盈利模式实在太多了。

5、文化氛围不同

休闲农业主要是观赏游览,文化元素和文化活动较少。如果恰巧周边有古镇,倒是可以去看一下,感受一下文化气氛。田园综合体本身就承载着复兴乡村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应当把当地风土民情、乡规民约、民俗演艺等发掘出来,让人们可以体验农耕时代的生活,引导人们回归自然,重新审视城市与乡村的关系。

田园综合体到底怎么搞?

1、突出观赏性。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大片大片的金黄稻谷、大片大片的花海……只要是大片大片的,就一定具有规模震撼的观赏性,但仅有规模却显得过于单调,因此在大片大片之间,我们还应该考虑农作物的搭配,同季作物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相互辉映,才有更强烈的观赏性。另外,观赏性也不仅仅依靠作物的表达,我们还可以利用地形地貌的差别,适当布置有主题的景观相呼应,在设计一些情态可掬的小品,整个项目的观赏性就丰富起来。

2、强调层次感。一望无际虽然有规模震撼,但一览无余也少了很多情趣。因此,我们首先在选址上要尽量考虑地形地貌的高低起伏,其次在农作物的搭配上要考虑高矮适宜,在颜色上考虑红黄青蓝紫。另外,农作物和建设,哪怕是临建也要考虑造型、风格、色彩等与整个田园是否协调和相得益彰。

3、做好农家乐餐饮。这是休闲农业不变的主题。除了考虑如何将口味做得更好、食材更地道外,我们还可以考虑融入一些风俗风情。如我在泸沽湖摩梭人家里吃饭,全家女性,无论老少都会为你温酒歌唱,他们就穿着围裙、带着袖套、一件灰黑站在你身边高歌,气氛浓烈,让我至今难忘。我们在蒙古包、在大戈壁,在那些少数民族在餐饮时的随行表演才是让我们流连忘返的最大理由。因此,农家乐不仅仅是好菜好饭,更重要的是场景设计。

4、设置路边田角的休息处。休闲农业最大的功能是观赏性,时间段是主要问题,那么如何让游客留足更长时间呢?一是增加小憩之处,利用路边田角设计一些小亭,用木板搭建露台,用鲜花构造一个长廊等等,如果有个小湖,围着湖岸修一条木栈道,再放置一些小品,遮阳伞、沙滩椅、咖啡、小点等等,自然会留住游客的脚步。

5、大规模的停车场。休闲农业一般都在中心城市边郊,主要接待日也就是周六日和短假,游客的交通工具以私家车为主,因此,大型停车让尤为重要。当然,公共厕所、小商亭也必不可少。

6、来点艺术和文化。再美的花海,再好的麦浪,那只是感官的愉悦,但如果我们来点艺术和文化,那可能更所是心灵的体验了。文化如何表达,这可是高难度的动作,这需要情怀。有情怀,一草一木都是文化;没有情怀,在刻意的设计也只是粉饰雕琢。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5 评论

  • 丑丑的笨猪妹

    丑丑的笨猪妹

    期待政府能够提供更多支持和政策引导,推动打造田园综合体的发展。

    2024-02-21 09:16

  • 吴钟涛

    吴钟涛

    这个模式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也让城市人能够拥有更多与自然亲近的机会。

    2024-02-21 09:02

  • 生来孤独,何必强求

    生来孤独,何必强求

    希望在打造田园综合体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024-02-21 08:49

  • 风雨独行

    风雨独行

    听起来很新鲜有趣,期待能够看到更多创新的发展案例。

    2024-02-21 08:35

  • 自诩安君

    自诩安君

    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发展模式,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田园体验。

    2024-02-21 08:21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