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综合内容 > 从土地中获得丰收的农业谚语和农谚

从土地中获得丰收的农业谚语和农谚

农信网 2024-02-16 17:52:25 综合内容 309

从土地中获得丰收的农业谚语和农谚

农业生产是人类社会的基石,而各种农谚谚语也自然而然地与农业联系在一起。从古至今,人们通过谚语和农谚来传承农业知识和经验,这些谚语凝聚了智慧和世代相传的经验。它们包含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知识和智慧,如“春播一粒种子,秋收千斤粮”、“勤劳是农业之母”等。这些谚语和农谚,不仅概括了农业生产的规律和技巧,更承载了农民对丰收、农作物的祈盼与希望。它们通过朴实的语言,传达了农业生产的艰辛与乐趣,也激励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勤勉努力,尊重自然规律,追求丰收。

老祖宗留下来的农业谚语帮助你分析天气占杰夫妻日常的视频

老祖宗留下来的一些农业谚语,值得我们所有人,农民老铁参考

占杰夫妻日常

农业谚语,都是历代农人的经验之谈。

中医农业植保荣彩霞

6月立秋两头不收,7月立秋早晚都收!今年的秋老虎猛不猛呢!#立秋 #秋老虎 #农业种植 @抖音短视频

01:39

成语+谚语+歇后语+常识!积累一份,考试肯定用得着!

谚语是劳动人民用精练的语言、固定的语句,总结生产斗争、 社会斗争和生活经验的语言艺术结晶, 它是通俗而又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的民间传言。比如: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还有一些农业谚语,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下面整理得更全面,快点收藏起来吧!#小学语文#

【小升初必考】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知识点大全 小考真题 考点全讲

【小升初必考】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知识点大全 小考真题 考点全讲

农业种植谚语

灿舞

老祖宗留下来的十句种植谚语,种不种田你都应该知道 姜在地上长,土里要干爽,不是肥土不种姜,不是肥田不栽秧。 深栽茄子浅栽蒜,淹不死的白菜,旱不死的葱。番茄能结五六层,大去顶尖我心疼。牛不吃草不肥,菜不宜移栽不发。秋冬种,立冬盖,来年清明吃菠菜 头伏萝卜二伏菜,末伏种的好油菜 小暑大暑七月节,追肥援粉种菜园。地肥不足菜不长,追肥不足菜不旺。你学会了吗?

农村谚语两则:

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

“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的说法,是来自我国东北农民种地的经验总结。因为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温差很大,当我国的南方已经步入了夏天的时光,而我国东北却还没有走出春天的怀抱。这时候,农民依然在进行春季播种,一直要到小满这个节气,播种才能够结束,所以才有了上述的说法。

#农村谚语##我要上微头条#

芒种不种,再种无用

民谚有“芒种不种,再种无用。”意思是芒种即农忙时节,错过之后再去插秧,秧苗就不容易立起来,收成的时候就会影响产量。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在农业生产上,必须抓紧时间,抢种大春作物,及时移栽水稻。如果再推迟,由于“芒种”节气气温显著升高会使得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最终到了秋天收割的时候,产量必然不高。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90岁高龄老妈念的一句农事气象谚语。

任何一句农事气象谚语,都是有地域性的。老妈所念的这句,当然是针对于晋南农村而言的。

历史上,晋南是粮棉之乡。

农历五月,正是龙口夺食的冬小麦收获季节,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如果阴雨连绵,农民辛辛苦苦种植的成千上万亩冬小麦就难以颗粒归仓。

农历五月,也是棉花“蹲苗”的季节。所谓蹲苗,就是不让刚栽种不久的棉花苗疯狂快长,而让其把根系往下扎,抓住土壤,促进花丫分化。如果这个时节雨水过多,不利于棉花根系发达,影响日后的生长和收成。

“六月连阴吃饱饭”,是说农历六月,冬小麦收割已经全面结束,迫切需要适量的雨水滋润土壤,攒足墒情,以便农民们及时回茬,适时种上玉米、谷子、黍子、高梁和红薯等秋粮作物。

小麦丰收之后,再获秋粮丰收,那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便可以“吃饱饭”了。

现在,老妈念的这句农事气象谚语,也已经成了“老皇历”了。随着多年来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晋南不少地方已经多年不种植小麦棉花和秋粮作物了。

前多年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县每年都种植150万亩小麦和几十万亩棉花,记得1975年曾经有“四亿三千伍佰万”之说(全年粮食总产4亿斤棉花总产3500万斤)。而今,成了“坡上苹果坡下枣,半坡地带石榴好”的果品生产大县,以果业为主的多业并举的农业生产格局早已形成规模。

现在,你驱车在乡间行路数十公里,路边都是清一色的果品林田生产基地,已很难看见一块麦田和棉花地了。

不知道,千古流传下来的这句农事气象谚语,在如今这样的种植业结构之下,对晋南大地的农业生产还有没有现实指导意义?还有多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咱不懂农业,更不得气象,这个还得农业和气象专家来解释。

只是,我不想忘记,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气象谚语,因为它,记录了晋南大地农民们农事活动的悠久历史。

116条流传至今的经典谚语,每一条都是蕴含着人生哲理,有关于天气、农业、为人处世等多方面内容,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家长可以把这些好资料打印出来,让孩子没事就背下来,不仅能提高语文成绩,更能丰富文化素养。#奇妙知识季##教育听我说#

农村俗语“柳树当年活不算活,枣树当年死不算死”是不是真的是这样?

这不得不说说植物假活和假死的话题。

农民很有智慧的,在千年的种植实践中,总结了很多实用的农业谚语,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很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柳树为啥当年看似活着其实已经死了?柳树种植一般都是扦插柳枝,由于没有根须,但是柳枝含水分很大不易看出假死,还可以继续供给柳枝长出新叶新芽来。其实在地下部分早已干枯腐烂掉了,没有根须怎么存活呢?

枣树却不一样的,枣树是移植,但是往往会被人为的破坏根须,造成吸收地下水肥的障碍性困难,以至于不够当年繁出新枝新叶开花结果的需要,但是枣树的生命力是极强的啊,只要生长条件达到了,很快的就会复活重生。这也是农民喜欢在自家庭院栽种枣树的原因。

农村俗语“柳树当年活不算活,枣树当年死不算死”是不是真的是这样?网页链接

【疫情防控不能误的不仅仅是每一块农地】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这句谚语点明了传统农业生产的时间秘密。而在万物互联的现代农业生产中,不能误的不仅仅是每一块农地。

4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深入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确保全年粮食丰收。要层层分解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督促地方种足种满种在适播期、不得撂荒,对未完成任务的严肃追责。强调在从严从实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不能“一刀切”和层层加码,严禁以防疫为由擅自设卡拦截、随意断路封村、不让农民下地,及时打通影响农民回乡务农、农机上路作业、农资调运下摆、农产品生产供应等的堵点卡点,保证农业生产正常开展。详情:疫情防控不能误的不仅仅是每一块农地 | 立方快评

青岛近几日较冷,但按照那句著名的农谚:冬在中,单衣过冬,今年应该总体是个“暖冬”

农谚,是指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虽然大多数都是通俗的充满“泥土气息”的“庄户话”,但是也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

青岛周边的农村地儿,也流传着许多农谚,其中在事关预测某个冬天总体冷暖时,许多老人都会按照这句:冬在头,冻死牛;冬在中,暖烘烘(单衣过冬);冬在尾,冻死鬼(倒春寒)!

去翻翻“月份牌儿”,大致心中就有数了。

这里的“冬”,不是“立冬”,而是“冬至”这个农历节气。这里的“头”“中”“尾”,分别是指月的上旬、中旬和下旬。

因此所谓的冬在头,冻死牛,意思就是如果某年的冬至节气,是在农历月的月初(上旬),那么该年的整个冬天必然很冷,气温骤降天寒地冻,甚至可能会把牛棚里面的老牛给冻死!因此,某些地方的农谚还表述为“冬在头,卖了被子去买牛”。虽然这是农谚俗语一贯的夸张表述,但也侧面地说明了这个冬天将会异常的寒冷 。

那么今年的“冬”在哪个位置呢?查月份牌儿可知,冬至那天是12月21日,农历的十一月十八,月中心位置,恰好是“冬在中”!由此大局已定!

这就意味着今年冬天必然不会太冷,即便不会夸张到“单衣过冬”,整体也会是个暖冬的局面。丝毫不影响我们哈散啤。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3 评论

  • ♣ 晚来

    ♣ 晚来

    “每一粒种子在土地里孕育着生命,农业谚语如此美好地诠释了这种奇迹,让人深感敬畏和感激。”

    2024-02-16 18:48

  • 风天行

    风天行

    “农谚传承着农民世世代代的智慧和经验,让我们从中汲取力量,继续耕耘和播种。”

    2024-02-16 18:29

  • 意如流水

    意如流水

    “勤劳的农民是土地的守护者,丰收的果实是他们辛勤劳动的结果。”

    2024-02-16 18:11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