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综合内容 > 中国古代家长如何教育子女?历史探析

中国古代家长如何教育子女?历史探析

农信网 2024-02-07 11:15:46 综合内容 646

中国古代家长如何教育子女?历史探析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家长们对子女教育注重道德修养和文化传承。他们重视孝道,教导子女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在教育方式上,父母会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导孩子们品德端正、廉洁正直。同时,他们注重文化教育,教导子女识字识书,传授古诗词、经典典籍。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古代家教产生了深远影响,注重德育与文化传承。在家长眼中,子女的成长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家族荣誉和传承责任,因此教育严格而重视,以期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子女。这种教育方式植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文化传统,塑造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

导读:无论你官多大,或是多富有,也不管你有多穷困,都离不开对子女教育这个重大的人生课题。尤其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些家长百般娇惯孩子,不想再让子女经历自己以前经历过的苦难,更不想让孩子去品尝自己以往创业的辛酸。他们极尽所能地给子女搭建一个舒服、享乐的平台。殊不知,这样却害了孩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不无道理,颇有深意。在中国历史上,就有不少教育子女极其成功的范例。那么,古代家长又是怎样教育儿女的呢?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声名远扬的大将军,他叫子发。一次,因国家形势需要,他率领部队与秦国交战。双方打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楚方前线的军备物资吃紧。无奈之下,子发便派人向楚王告急。特派员临行前,子发还特意嘱托他去探望一下老母亲。老人非常关心前方战事,见到来人就问:“战士们好吗?”特派员回答说:“眼下仅有一点儿豆子维持生活,没办法,只好一粒粒地分着吃了。”“那你们的将军呢?”老太太追问道。特派员心想,咳,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于是,他不假思索地如实相告:“将军的生活您老不用挂心,每餐都有肉有米饭吃,他身体好着呐!“

不久,子发率军凯旋归来,母亲不但没有带人迎接庆贺,反而紧闭大门不让他进家。不仅如此,老母亲还派人去指责子发:“你让战士们饿着肚子打仗,你自己却吃好的喝好的,这样自私地做将军,打胜了仗也不是你的功劳。越王勾践在讨伐吴国的时候,有人曾献给他一坛子酒,越王却派人把酒倒在江的上游,让战士们一起去下游饮水。这是为什么呢?虽然大家没有品尝到美酒的醇香,可却鼓舞了全军的士气,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还有一次,有人送给越王一袋子干粮,勾践又把它分给了士兵们吃,分到每个人嘴里那是少得可怜啊,但士兵的士气却增长了十倍。这才叫同甘苦,共患难。”

子发的母亲还批评他说:“而你呢?在战场上只考虑自己,却不顾士兵的冷暖饥饱,你不是我的儿子,别再进我的家门了!”子发听了母亲的批评,觉得十分惭愧,向母亲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坚决改正,这才得到了老人的原谅,进了家门。子发的母亲有一颗正义、博爱、善良的心。她是个严母,心中却时刻装着国家和千万个“儿子”。她没有因为儿子的功劳儿沾沾自喜,四处炫耀;而是将自己的博爱之心、宽广的胸怀深深地“种植”、传递在儿子的思想里,这就是教育的最大成功。

《三字经》里有几句话说得好:“养不教,父之过”,“玉不琢,不成器”。在子女的成长路上,父母起着关键的教育、疏导作用。溺爱,就是一种放纵,或说是纵容,这样只能助长孩子的不良习惯和不轨行为,最终走上邪路。不要总以为自己的孩子委屈,请换位思考一下,谁家的孩子不是孩子呢?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荆轲无酒

    荆轲无酒

    我对中国古代家长的教育方式很感兴趣,希望能从中汲取一些教育子女的智慧。

    2024-02-07 11:27

  • 紫若独冷

    紫若独冷

    中国古代家长教育子女注重礼仪和孝道,这种传统教育方式对塑造孩子的品格有着深远的影响。

    2024-02-07 11:21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