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综合内容 > 领略不一样的诗圣杜甫:课本里最想见的人物

领略不一样的诗圣杜甫:课本里最想见的人物

农信网 2024-02-01 18:33:27 综合内容 544

领略不一样的诗圣杜甫:课本里最想见的人物

课本里最想见的人物杜甫?安排!带你认识不一样的“诗圣”》 这段简介将带你深入了解唐代大诗人杜甫,探索他的诗歌世界和个人经历。杜甫以其豪放的诗风、深刻的思想和宏伟的抒情诗而闻名,被誉为“诗圣”。本文将介绍杜甫早年的生平经历,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的关怀,以及他的创作成就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将发现杜甫与其他诗人不同之处,了解他的人生奋斗历程和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最近,微博话题“课本里最想见的人物”引发大家的热议。语文课本中,不仅文采飞扬,还穿越回现代当了一次“网红”的杜甫名列第一。

说起杜甫,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漂泊沉沦,想到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想到的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辗转流徙……

在我们的印象中,杜甫总是满脸沧桑、眼神深邃,吟诵着忧国忧民的诗句,痛悼现实的悲哀。

其实,杜甫也有鲜衣怒马的少年豪情,也有茶余酒后的闲适消遣,也有喜见甘霖的童子之乐。

今天,我们一起重新认识不一样的“诗圣”杜甫。

少年豪情、睥睨众生的杜甫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到洛阳参加进士科考,结果却落第而归,但年轻的诗人似乎并不在意这次的落榜。于是诗人向北一路游山玩水,漫游途中,写下《望岳》诗三首,分别咏颂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其中,咏颂东岳泰山的诗作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望岳[唐]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风俗通·山泽篇》中有言:“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岱宗,在这里指的就是泰山。

开篇诗人便作惊人之问:泰山一直声名在外,那么究竟怎么样呢?“齐鲁青未了”,问得妙,答得奇。无法具体言明泰山的巍峨雄壮,只能说,本来是在鲁国境内的泰山,现在已经走出了古代齐鲁两国的国境,还能看到绵延横亘的泰山。

第一联没有直言泰山之高,也没有描摹泰山之雄壮,但这一问一答之间,泰山的气势便在其中了。

第二联继续回答“岱宗夫如何”的问题。“造化”即大自然。泰山的这般神奇,定是大自然有意为之,让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阳”,山南水北也。“阴”,山北水南也。一山的南北竟然处于不一样的时间状态,泰山之高、泰山之大,由此可见一般。

第三联极写诗人对眼前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诗人沉浸其中,双眼久久凝视,日暮时分,鸟儿也归家了,可诗人仍流连其间,不肯离去。泰山之巅,云气翻涌,诗人胸中也被眼前的壮阔景象激起万千豪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最后一联,是诗人的振臂呐喊,喊出了心中的意愿。“会当”是“一定要”的意思。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诗人此时此刻也是这般的感受。登上泰山,其他众山都匍匐在自己的脚下。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敢于攀登绝顶、有着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诗人的政治愿景原本就是如此不同凡响的。

好客善饮、闲适自在的杜甫

安史之乱的爆发打破了诗人对盛唐的所有幻想,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生活更是让诗人无处安顿。幸有一好友,剑南节度使严武,殷勤相邀。诗人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暂时免于漂泊之苦。而草堂刚刚建好,便有客人登门,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了。

客至[唐] 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第一联诗人便向读者殷勤地介绍自己的新居。绿水环绕,鸥鸟自在地栖息。在古代诗歌中,鸥鸟的意象一般是暗示有无心机。显然在这里,通过鸥鸟的意象,是在暗示诗人内心的满足自乐。

第二联虽然也在介绍新居的周围环境,“花径”,落满鲜花的小路,自己并不会去细细打扫,因为看着这些落蕊也是一份惬意。“蓬门”,新居很简陋,但对于遭受国家变乱的诗人来说,这已经是很好的居所了。今天有客人到访,诗人喜不自胜,早早做好一切准备,只等客人上门了。

第三联中,客人已经到了。简单的饭食,普通的酒水,但这并不妨碍主客之间的推杯换盏,把酒言欢。

最后一联颇有情趣。诗人正在招待客人,邻居家的老人大概是被这边的痛饮畅谈所吸引,在篱笆那边不断张望。热情的诗人便隔着篱笆邀请那可爱的老人一起尽兴。

结尾两句可谓“别开生面”,整首诗歌的境界因之而大开。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闲适恬淡、热情好客的杜甫。

自耕自足、随性自然的杜甫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杜甫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这一时期,他的很多诗歌都有一种随性自然的满足感。

春夜喜雨[唐]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一场春雨,万物复苏,农民便有了盼头。亲自耕作的诗人对此,自是有深刻的体会。

第一联中,诗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这万物需要滋润的关键时节,一场春雨适时而来,这雨也是有灵性的吧,不然怎么知道此时正是需要的时候呢?这个拟人的手法用得既准确又有趣味。

第二联继续赞美春雨的适时而来。夜晚,万籁俱寂,春雨悄无声息地来了,随着习习晚风,悄悄滋润着禾苗庄稼。现在很多时候引用这两句诗歌,多半是用来表示在潜移默化中使人受到感化而改变。

第三联诗人的笔锋一转。毕竟是晚上了,春雨悠悠地下着,田野外,延伸的小路已经朦朦胧胧地看得不是很清楚了,只有江上的渔火,依旧明亮。一黑一亮,色彩对比鲜明,画面很有美感。

第四联是诗人听着春雨的想象画面。诗人想象着,经过了一夜春雨的缠绵,明天早上将有很多花儿展露笑颜。那个时候再来看这锦官城,那会是花的海洋。一朵朵、一簇簇,将这片天地装点得更加美不胜收。最后收尾,还是落笔在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上,这也正好紧扣诗题中的“喜”字。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因为投身农作耕种,而更加关注稼穑的杜甫,在这里,诗人赞美春雨,是因为春雨于农耕有益,他的忧国忧民有了更具体更真实的体验。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自耕自足、随性自然的杜甫,亲切而真实。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作为一个有良知有担当的诗人,他不可能不看到社会变迁中的百姓,不可能不为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发出痛苦的呼号。因而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深情而痛苦的杜甫。

可杜甫也是一个情感丰富的真实的“人”,在他的痛苦之外,也曾有过一些明媚的时光,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机会认识到那个“不一样”的杜甫,那个少年豪情不输李白,闲适恬淡不逊王维的杜甫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4 评论

  • ╲╱╱沃.只是個旁觀者

    ╲╱╱沃.只是個旁觀者

    课本里的杜甫真的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人物,他的诗让人如痴如醉。

    2024-02-01 19:44

  • 花紫汐

    花紫汐

    杜甫在诗里展现出了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让人敬佩不已。

    2024-02-01 19:27

  • Alin

    Alin

    杜甫的诗给人一种深沉的感觉,仿佛能听到他心灵深处的呐喊和思考。

    2024-02-01 19:09

  • 蓝欣梦

    蓝欣梦

    杜甫的诗歌真是太有魅力了,读了他的诗,感觉仿佛穿越时空,领略了古代的风采。

    2024-02-01 18:51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