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综合内容 > 高二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高二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农信网 2024-02-01 14:28:41 综合内容 683

高二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这份"高二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语文知识,提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将深入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同时,教学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析文本,提高他们的思维深度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这份说课稿,教师将为学生们打开一扇通往文学世界的窗户,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导语】因为高二开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识肯定有一定的欠缺,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计划,更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会白白流淌的,收获总是自己的。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助你金榜题名!高二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天上的街市》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单元共五课九篇文章:有童话《皇帝的新装》《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神话《女娲造人》;诗歌《天上的街市》《静夜》;《寓言四则》。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像丰富奇特,引人遐思。

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像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

《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诗歌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我试图加强朗读指导,提高学生朗读能力;通过探究调动学生想像思维。

2、教学目的:

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②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③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难点是: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并形成能力。

二、【说教法】:

1、结构、层次:从教师教学角度主要设计为六个环节(引导入境—明确目标—指导朗读—提问探究—小结巩固—练习提高)。

2、思路、理念:

引导入境尽量简洁明快自然得体。

明确目标为的是减少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无效思维,并有利于学习活动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指导朗读,重在学生体验,新课标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所以朗读指导重在示范,不在理论解说。同时这是重点之一,而且是下一环节的基础,要视学生情况舍得花时间,学生朗读训练形式要多样。

提问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及风格,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手法,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伙伴间的互动互生是最接近‘最近发展区’的。”因此,这环节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允许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勇于提问质疑,讨论争辩。

小结巩固要做到紧扣要点,帮助学生形成思维整合。

练习提高,安排图景和文字的联想和想像,目的是引导学生作联想、想像的训练。要求学生不作同类事物的联想,还要要求所联想的事物应该是美的。借此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和健康向上的情趣。

3、手段及依据:教学手段方面,设想运用简单课件辅助教学,做到实用、有效,不搞花样。仅提供配乐朗诵以供模仿学习,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点作资料参考,图片画面的运用也仅为激发联想想像而设,坚定语文课堂“文本学习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立场。

三、【说教学程序】

1、过程总体框架及各板块的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按教师活动分六步:

引导入境(1分钟)

明确目标(1分钟)

指导朗读(15分钟)

提问探究并质疑(15分钟)

小结巩固(5分钟)

练习提高(8分钟)

2、教学环节设计

引导入境:(1分钟)课件屏幕出现文字,教师口述引出“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今天,让我们跟随着郭沫若先生一起步入那《天上的街市》,去感受那份美丽、那份新奇吧!”

明确目标:(1分钟)课件屏幕出现,学生读出明确“学习任务: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②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师解说指出:这首诗很美,“美是需要发现的”请同学们从学习任务入手,带上三个问题去发现诗中的“美”,问题是A、如何有感情地朗读?B、怎样联想和想像?C、诗歌表现的是怎样的情感?

指导朗读(15分钟)学生先个人试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再听读感觉情感基调和节奏重音,接着教师屏幕显示朗读要点并提醒心境体验和眼神运用,学生再听配乐朗诵跟读并核准节奏和重音,然后组织齐朗诵、小组内齐朗诵、男女分组朗诵等形式。

提问探究并质疑(15分钟)分两步,

先探究内容。问题是a.全诗共四个小节,你能指出哪些是写实,哪些是想像吗?b.你能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像过程吗?

再探究情感。先围绕问题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是a.课文中想像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b.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像,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c.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然后再学生提问质疑,同学间互相释疑。

探究过程中提醒学生利用好课前准备的资料,并根据需要提供有关“作者简介”“诗歌背景”“联想和想像”“牛郎织女图片”等。巡视指导小组合作探究。

小结巩固(5分钟)先齐朗诵诗歌一遍,再请学生概括自己对于这首诗歌的理解。最后老师作结“老师认为:这是一首极美的诗。首先,全诗语言优美亲切,节奏舒缓,极具音韵美;其次,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又具意境美;还有,就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情感非常的美。”

练习提高(8分钟)如果探究讨论热烈可安排为课外作业。安排两题:a、由两副烛光图片引发联想和想像,b、课后练习,仿例续写。

3、突破重点、难点的手段和方法:以上设计主要是形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学习梯级,为学生设计一个“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学习过程”;其次,辅助运用多媒体提供配乐朗诵以供模仿学习,提供资料参考,用图片画面作引导,增强直观感受;另外,学生间的交流,也是突破重点、难点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四、【说学法】: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培优转差

从学生学习活动来说,这节课是四个板块:

一是朗读感悟,感受音乐美。培养朗读能力,更多关注基础薄弱学生,落实本课最基础的目标。

二是探究内容,理解意境美。培养信息搜索和概括能力,以中等学生为基准,达成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隐性目标。

三是探究写法,领悟情感美。通过语言分析、信息整合,提高中等及中等以上同学的分析理解能力,让基础薄弱学生有基本的情感体验。

四是模仿学习,拓展思维,培养想像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听说读写”为训练主线,学生通过朗读、模仿续写、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拥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和思维形式。

学生接受的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是:朗读的技巧和探究的方式。高二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课程中要落实核心素养,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各个环节中。

《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本单元学习的是古代的抒情散文。前面学的三篇分别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王勃的《滕王阁序》、庄子的《逍遥游》,这三篇都是作者有感而发,借人、事、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怀,而《陈情表》是晋朝的社会名士李密向晋朝的新任皇帝司马炎抒发自己因祖母生命垂危而不能就职的先尽孝后尽忠的情怀,抒情的对象是皇帝,措辞上就要更加委婉含蓄。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过语言关,积累文言知识,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深入一层,把握文中抒发的情感及抒情的方式。

本文用三课时来学习,第一、二课时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指导学生背诵,第三课时小结全文,分析文中蕴含的多种情感,领会精彩的论辩艺术,赏析写作手法。本教学设计是第三课时的。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的普通中学,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比较差,学习意识淡漠。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要求过高,要低起点小步子。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有了前面所学知识的积累,加上老师的指导点拨,可以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分析理解文中蕴含的多种情感。

2、领会本文精彩的论辩艺术。

2、赏析本文陈情于事、寓理于事的构思艺术

过程与方法:

疏通文意,分析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对祖母至真至诚的孝心,并转化为自己的一种情怀

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作者的孝情和忠情,学习作者的孝心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从感化入手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示人以弱的论辩艺术

二、说教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与备课组老师多次讨论修订而成。

1、讲解法: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老师要作必要的讲解,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

2、点拨法:学生在思维过程中遇到障碍的地方,老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拨开云雾,深入领会文章的内涵。

3、探究法:对于文中的难点,让学生讨论探究,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火花,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本文是本单元最后一篇文章,前面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对问题形成自己初步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讨论探究法:新课标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把难点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讨论,积极参与,在思维的碰撞中有所收获。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古忠孝难两全。晋朝的社会名流李密很小的时候父死母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祖孙两人相依为命。可李密遭遇到了一件烦心事,一方面是官府催促他就任太子洗马一职,一方面是九十六岁高龄的祖母刘氏危在旦夕。辞官就是不忠,就职就是不孝。在忠与孝之间该如何抉择?我们在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以李密遇到的两难问题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检查语句翻译:

活动一:检查翻译:

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译: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弟弟哥哥,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我出身卑微身份低贱,担任侍奉太子一职,不是我牺牲生命就可以报答的。

3、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译:如今我是亡了国的低贱的俘虏,卑微到了极点,受到过分地提拔,恩命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企图呢。

4、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译:我希望怀着乌鸦反哺般的私情,乞求奉养祖母到终年。

5、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我没有祖母,就后不到今天;祖母没有我,就无法颐养天年。我们祖孙两人,相依为命,正因为这种特殊的感情我不能停止奉养祖母而远离。

通过检测,了解学生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帮助学生精准翻译文言语句。

(三)整体感知,分析理解作者的情感:

活动二:本文是臣子李密呈给晋武帝司马炎的倾诉衷情的一篇表文,又是一篇抒情散文。李密写这篇表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文中到底倾诉了哪些衷情呢?

明确:

陈情目的:尽孝,侍奉祖母,不去做官

倾诉衷情:

苦情:父死母嫁,孤苦多病,内外无人,相依为命

两难之情:进退两难,就职与祖母供养无主矛盾

孝情:以孝治国供养祖母

忠情:忠诚两全办法:先孝后忠

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作者所陈的情是本文的重点,指导学生疏通文意,理解所有的情中孝情和忠情是关键,为下文的分析做好铺垫。

(四)合作探究,研讨论辩艺术

理解本文精彩的论辩艺术是本文的一个难点,通过讨论探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难度,也是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一种方式。

活动三:晋武帝读完奏章后,仿佛看到李密泣涕零落地站在自己面前,便喟然长叹:“密不空有名者也!”并“嘉其诚款,赐奴婢两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特批了他的请求。那么,李密是怎样通过“陈情表”说服晋武帝让自己为祖母尽孝的?

明确:(1)动之以情:孝情、忠情

(2)晓之以理:法理:以孝治天下

事理:理性节制,先孝后忠

(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孝治国,李密身体力行,符合时代的主旋律

(4)示弱法:李密敢在强大的晋武帝面前坦露自己的家庭悲苦,坦露自己的一片忠诚之心,卑己敬人,把自己弱的一面展示出来,以此博得别人的同情与理解,达到终养祖母的目的。

(五)拓展延伸:

本文李密说话的方式值得我们深思,在今天的社会我们怎样交际呢?学以致用,探讨交流的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四:本文语言极其委婉谦恭,比如“慈父见背”“猥以微贱”“犬马怖惧”等等。有人认为在个性张扬的今天,这种说话的方式太过保守是不可取的,你认为呢?

明确:李密陈情的对象是晋武帝这样一个很特殊的人物,他采用这样的语言方式博得晋武帝的同情,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样说话,对人格没有任何的损害。生活在今天的我们,要清楚交际的目的,为达到这个目的,只有不损害人格、国格,采用一些委婉的说法,外圆内方,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六)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孝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今天的我们怎样做算是尽到了孝心?当忠孝二者冲突时,你会怎么做?

通过背诵,加深印象,深入体会文章的魅力。

学习本文,学生零距离触摸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的“孝”道,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体力行,让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植于学生心中,传承并发扬,很好地落实了新课标提出的关于“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目标。

(七)课堂小结:

自古忠孝难两全。李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地解决了了这一问题,跨越千年的时空,成为千古传颂的经典。百善孝为先。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作为华夏子孙,要传承并发扬这种孝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争做尊老爱幼的典范。

小结再次强调孝道,突出了主题。

五、说板书设计:

陈情表李密

人:李密(臣)晋武帝(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事:供养祖母,辞不就职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情:孝情---忠情辩示弱法

理:以孝治国,先孝后忠语言委婉

板书突出了主题,体现了本文的重难点,对学生理解本文有指导意义。

六、说教学评价

本节教学设计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下,以“孝”贯穿始终,结构完整,重点突出,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将语文课的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比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的目标。在研讨论辩艺术这一环节,学生预习不充分,认识有限,气氛不够热烈,还需要老师的启发引导。教学中,作为教师自己在评价方面总觉得不尽如人意,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4 评论

  • 农村孔明

    农村孔明

    语文课上应该多注重激发阅读兴趣,这样学生会更有动力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2024-02-01 14:52

  • 良人奈何天

    良人奈何天

    提升文学鉴赏能力真的很重要,这个说课稿可以给我们很好的指导。

    2024-02-01 14:46

  • 梦中桃源

    梦中桃源

    希望老师可以多多分享这种激发阅读兴趣的方法,让我们更享受学习语文。

    2024-02-01 14:40

  • 不同的旋律

    不同的旋律

    这个说课稿真的很有用,我觉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2024-02-01 14:34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