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粮油种植技术 > 大麦种植技术 > 如何预防大麦白粉病的发生

如何预防大麦白粉病的发生

农信网 2023-11-28 04:57:01 大麦种植技术 220

受气候变化 ,播种量的增加以及施肥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影响 , 大麦白粉病时有发生。该病可侵害大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虽病情轻微时以危害叶片和叶鞘为主,但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因此,熟知大麦白粉病的发病症状及传播途径,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很有必要。

为害症状

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这些粉状物就是该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

形态特征

菌丝体表寄生,蔓延于寄主表面在寄主表皮细胞内形成吸器吸收寄主营养。在与菌丝垂直的分生孢子梗端,串生10~20个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25~30×8~10(um),侵染力持续3~4天。病部产生的小黑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黑色球形,大小163~219um,外有发育不全的丝状附属丝18~52根,内含子囊9~30个。子囊长圆形或卵形,内含子囊孢子8个,有时4个。子囊孢子圆形至椭圆形,单胞无色,单核,大小18.8~23×11.3~13.8(um)。子囊壳一般在小麦生长后期形成,成熟后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开裂,放射出子囊孢子。该菌不能侵染大麦,大麦白粉菌也不侵染小麦。小麦白粉菌在不同地理生态环境中与寄主长期相互作用下,能形成不同的生理小种,毒性变异很快。

传播途径

病菌靠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到感病小麦叶片上,遇有温湿度条件适宜,病菌萌发长出芽管,芽管前端膨大形成附着胞和侵入丝,穿透叶片角质层,侵入表皮细胞,形成初生吸器,并向寄主体外长出菌丝,后在菌丝丛中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随气流传播蔓延,进行多次再侵染。病菌在发育后期进行有性繁殖,在菌丛上形成闭囊壳。

该病菌可以分生孢子阶段在夏季气温较低地区的自生麦苗或夏播小麦上侵染繁殖或以潜育状态渡过夏季,也可通过病残体上的闭囊壳在干燥和低温条件下越夏。病菌越冬方式有两种,一是以分生孢子形态越冬,二是以菌丝体潜伏在寄主组织内越冬。越冬病菌先侵染底部叶片呈水平方向扩展,后向中上部叶片发展,发病早期发病中心明显。冬麦区春季发病菌源主要来自当地。春麦区,除来自当地菌源外,还来自邻近发病早的地区。

发病条件

该病发生适温15~20℃,低于10℃发病缓慢。相对湿度大于70%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少雨地区当年雨多则病重,多雨地区如果雨日、雨量过多,病害反而减缓,因连续降雨冲刷掉表面分生孢子。

施氮过多,造成植株贪青、发病重。管理不当、水肥不足、土地干旱、植株生长衰弱、抗病力低、也易发生该病。此外密度大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淘汰感病品种。

2.科学育苗,合理轮作,减少传染源。前作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减少病体侵染源。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生长期及时拔除病株并集中烧毁。

4、合理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和无机肥搭配施用。合理浇水,做到通风排湿通畅。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5 评论

  • 吉利顺子

    吉利顺子

    可以选择抗病优良品种,降低大麦白粉病的发生率。

    2024-01-07 16:31

  • GENERAL.LI

    GENERAL.LI

    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病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023-12-30 14:12

  • Ste。

    Ste。

    @嚇雨↓迗▄︻增强土壤肥力,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预防措施。

    2023-12-22 11:53

  • 嚇雨↓迗▄︻

    嚇雨↓迗▄︻

    @℡ Sunny ゛多种作物轮作,有助于减少大麦白粉病的传播。

    2023-12-14 09:34

  • ℡ Sunny ゛

    ℡ Sunny ゛

    我觉得可以定期喷洒杀菌剂,保持作物叶面干燥,减少病菌滋生。

    2023-12-06 07:15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