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类 > 养猪 > 浅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误区

浅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误区

农信网 2023-11-16 02:18:01 养猪 356

浅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误区

2005-2009年,宜昌市某些乡镇出现以高热、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的猪病,其流行范围广、传播快,各年龄猪和不同品种猪均有发生。该病病因复杂,2007年前广大养殖户和兽医人员将该病称为“生猪无名高热综合征”,后诊断为变异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由于该病对养猪业危害大,很多养殖户和兽医人员都没有很好的办法,甚至“闻高热色变”。本人结合临床专家的观点和自己的工作经验,对该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中的误区提出一些见解,供养殖户及广大基层兽医人员参考。

1 发病原因

(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多发生于6~10月,特别是在饲养环境恶劣,猪舍通风不良,炎热潮湿,饲养密度过大的散养户和小型猪场多发。一个猪场发病很快波及周围猪场,各年龄段猪均可能发生,而且在同一时间可能有多个不同地方的猪场发生疫情。病猪临床症状表现不一致,多以高热(41~42℃),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卧地不起,皮肤发红,眼结膜发炎、眼睑水肿为主,有部分猪表现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如气喘、流鼻涕、咳嗽等,便秘、腹泻等消化机能紊乱,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药物治疗后效果不理想,易反复,最终衰竭而亡。依靠扑杀、焚烧病猪,彻底消毒,切断传播途径等措施,不能完全控制该病的传播。

(2)高热高湿是该病的一个诱发因素,使猪群应激反应增大,抵抗力下降。同时,夏季蚊蝇的大量孳生也为疫病传播提供了便利。

(3)防疫效果对该病病程起主导作用。不论规模大小,只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养殖理念,防疫保健意识到位的、较好地进行了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免疫的猪场则较少发病,即使发病也较易治疗;而不重视防疫工作的猪场发病后死亡率则较高。

(4)饲料霉变是该病的另一个诱发因素。部分饲养户为节约成本,采用劣质的饲料或营养不全面的饲料,使猪群的营养水平达不到标准,猪群处于应激状态,易发病。随着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部分养殖户库存较多的玉米、麸皮、豆粕等,夏季梅雨季节最易发生霉变,用这种饲料喂猪极易诱发猪呼吸道损伤,导致该病的发生。

(5)滥用药物、不对症下药,对该病的高死亡率起到了放大作用。因为该病诊断复杂,同时受技术水平等因素制约,猪发病后大量使用青霉素类及磺胺类以及安乃近类退热药、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虽然可使病猪体温暂时下降,但只能起到治标不治本的作用,一旦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此类药物,不但不能治愈该病,反而使猪体肝、肾等器官功能受损,不利于机体抵抗力的提高及体内各种毒素及药物的排泄,反而导致死亡率上升。据调查了解,因滥用药物、不对症下药引起的病猪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1/3以上。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4 评论

  • 不俟终日

    不俟终日

    对养猪业来说,这个话题非常重要,希望能够及时找到防治误区,减少经济损失。

    2024-01-01 16:58

  • 今雨花

    今雨花

    @司马后人发病原因是什么,我觉得了解清楚这个对预防很有帮助,希望有更多的权威机构可以深入研究和宣传。

    2023-12-21 01:18

  • 司马后人

    司马后人

    猪蓝耳病对养猪业影响很大,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和宣传,让更多养殖户了解到防病知识。

    2023-12-09 09:38

  • 不哭的眼睛

    不哭的眼睛

    这个话题真的很重要,希望能够及时了解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2023-11-27 17:58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