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类 > 养猪 > 乳猪发生猪瘟防治技术

乳猪发生猪瘟防治技术

农信网 2023-10-19 07:33:01 养猪 801

乳猪发生猪瘟防治技术

发病情况

福建省福清市某养猪场饲养二元(长大、大长)杂交母猪200多头,以出售l5 kg体重仔猪为经营模式。于2008年12月中旬发现15~20日龄乳猪(该场21~23日龄断乳)陆续发病l周后,7~10日龄乳猪也开始发病,发病率达80%左右,病死率几乎100%,并同时出现部分妊娠母猪流产、顺产母猪产死胎增多现象,断乳后仔猪也会出现上述症状。

临床症状

发病乳猪体温升高至41~42℃,呈稽留热,乳猪在吃乳后出现突然吐乳.持续腹泻,大便呈糊状,灰色、黄白或淡黄色。发病乳猪表现怕冷、嗜睡、厌食、口渴、喜饮水,全身颤抖、被毛蓬乱、毛孔显现、步态不稳等症状。患猪眼结膜潮红,两眼有多量的眼屎(黏性、脓性分泌物)。后期表现呼吸困难、消瘦、打堆。耳尖、乳头、会阴、四肢末端皮肤发绀,腹股沟皮内肉眼可见紫色的出血斑点,死亡快。病程一般为5~10 d,个别可达15 d,病程长者,眼睛有大量分泌物,眼睑常黏连,抗生素治疗无效。

剖检变化

剖检l5头患猪,可见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切面呈大理石样,肾脏颜色苍白,表面布满密密麻麻的针尖状出血点,约有40%以上乳猪膀胱有出血点.约25%乳猪脾脏边缘有黑色的梗死病灶。几乎所有解剖的乳猪扁桃体、气管、肺小叶、心冠脂肪有点状出血,胃、小肠黏膜有大片弥漫性出血斑,回盲瓣附近的淋巴结滤泡出血、坏死。

实验室检查

扑杀病死乳猪,取淋巴结和脾脏送实验室检查,用ELISA法检测猪瘟病毒,结果为阳性:并取脑和扁桃体用ELISA法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结果阴性。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最后确诊为猪瘟感染。

控制措施

5.1 对初生乳猪用脾淋苗1头份进行超前免疫,注射后1.5 h才让乳猪吮吸初乳.35日龄用脾淋苗1.5头份二免,70日龄用脾淋苗2头份进行三免,直至出栏。

5.2 在分娩舍内对7日龄以上的所有哺乳仔猪用脾淋苗1.5头份紧急免疫,注射1头猪换1枚针头,以免发生水平交叉传染。5.3 对产前1个月的怀孕母猪抽血检测抗体,抗体水平低下的个体用脾淋苗2头份实施产前免疫,以免猪瘟病毒经胎盘传播给乳猪。

5.4 消毒灭源,用杜邦公司生产的“卫可”消毒药按1:200浓度对分娩舍每天l次带猪喷雾消毒。

5.5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产房的保温通风工作,饲料中添加有免疫增强作用的黄芪多糖和强力霉素250 g/t料,连用7 d。

5.6 对发病的乳猪实施扑杀、深埋或无害化处理,消灭传染源。

5.7 对空栏猪舍采用高压冲洗干净.待干后经甲醛熏蒸、消毒l次,农福l:400喷雾l次,卫可l:200再喷洒1次.空闲7~10 d再进下一批猪,严格实施“全进全出”。

经1.5个月的处理,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继续观察至今不再发病。

小结

6.1 此次该场发生哺乳仔猪猪瘟是由于妊娠母猪母源抗体低下致使仔猪感染发病。该场母猪每年一刀切接种猪瘟疫苗2次。但由于个别母猪复发情配不上等原因引起母猪母源抗体不足以保护初生乳猪而发病.因此建议母猪于产后l5~20 d注射猪瘟疫苗,最好为2头份脾淋苗,怀孕后期(85d)时检测猪瘟抗体。对低抗体的个别母猪给予补免猪瘟疫苗1次,能更有效地保护所产的乳猪。

6.2 猪瘟超前免疫是补救初生乳猪母源抗体水平低下的有效免疫方法,是预防和控制猪瘟的可靠、确切措施,实行乳猪超前免疫是此次猪瘟得以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

6.3 猪瘟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以发热、腹泻为主要特征,其特征性剖检病变为淋巴结、。肾、膀胱有出血点、脾脏梗死等,诊断并不困难。

6.4 为做好猪瘟的防控,猪场必须严格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实施“全进全出”,经常性开展猪瘟抗体检测工作,以确保猪瘟免疫的有效性。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沙漠行舟

    沙漠行舟

    猪瘟对养猪业影响非常大,希望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地控制疫情。

    2023-12-08 10:42

  • 笑猪猪

    笑猪猪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研究和防控措施。

    2023-11-13 09:07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