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牧养殖 > 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

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

农信网 2023-08-05 06:23:01 畜牧养殖 542

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

仔猪黄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仔猪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排出黄色或黄白色浆状稀粪和引起仔猪早期死亡为特征。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主要危害出生后数小时到1周龄内的仔猪,特别是1~3日龄仔猪,窝发病率可达90%以上,头发病率在20~60%之间[1],死亡率可达80%以上。尤其以头胎青年母猪所产仔猪的发病率为最高,发病急,死亡率也高[2]。

仔猪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10~30日龄仔猪非败血性、急性肠道传染病,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糊状腥臭黏腻稀粪为主要特征。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该病发病率较高,可达80%,死亡率相对较低,但会严重影响仔猪生长发育降低饲料报酬而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1 发病原因

1.1 母猪管理不善大肠杆菌为猪肠道的正常菌群,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致病菌,这些致病菌随同粪便一起被排出体外。仔猪通过吮吸母猪乳头、舔啃圈舍地面、饲料、母猪皮肤等而食入病原菌引起感染,这是引起仔猪黄白痢的主要原因。少数母猪产后感染[3],发生乳房炎症而导致仔猪发病;经产母猪患产褥热的情况下[4],母猪体温升高,引起乳质变性,致使仔猪消化不良,再加之病原菌不断增殖,从而发生肠胃炎症性病变。

母猪饲喂高能量饲料[4](当母猪饲料中玉米占配合饲料的60%以上时)会使乳汁过浓或过稠,特别在乳汁内乳脂含量增高,仔猪很快会出现黄白痢症状。初产母猪由于初乳内特异性抗体球蛋白的含量稀少,所以初胎仔猪更易患黄白痢。

1.2 仔猪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初生仔猪胃肠道消化功能还未发育完善[2],分泌胃酸的机能极低,对细菌的抑制和杀灭能力弱,致使食入的致病菌在胃肠道大量繁殖,消化道机能紊乱,乳糜迅速分解成有害物质,严重刺激肠道粘膜,引起卡他性肠炎。肠道内容物发酵[4]、腐败,产生大量气体,增加对肠道的刺激,使肠道蠕动加剧,造成严重的吸收功能障碍症,从而引发仔猪黄白痢等腹泻性疾病。另外,母乳质量差[2]、供给不足或仔猪补饲较晚、缺铁性贫血、低血糖症、硒和维生素E缺乏等营养代谢性疾病也可导致仔猪机体抵抗力下降而诱发或继发该病。

1.3 环境及应急因素影响仔猪的机体调节机能不完善,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如遇气候突变[3]而仔猪保暖不及时,极易导致仔猪黄白痢的发生。断奶仔猪如管理不善,仔猪转栏后,由于环境、温度改变,仔猪还未适应,易发生争斗。猪舍环境差,不定期进行清洁卫生和消毒或猪舍饮水卫生差、阴雨潮湿、转群等应激因素,均可诱发或加重该病。

2 临床症状及剖解变化仔猪黄白痢的潜伏期短,出生后12h即可发病,初见1~2头不明病因死亡[3],随后其他仔猪排出黄色稀粪,有的内含凝乳小块。仔猪停食或减食,部分仔猪吸奶后呕吐。病猪迅速消瘦、眼睛凹陷,被毛粗乱,肛门呈红色,继而卧地不起,肛门失禁,严重脱水而昏睡致死。剖解可见全肠道卡他性肠炎,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肠壁变薄,松驰充气,胆汁吸收不良。空肠分泌大量粘液,造成仔猪发生高渗性脱水。死亡率高达80%以上,有时在短期内全窝死亡。

一周龄以上的则拉白色或灰白色稀粪,且粪便浆糊状,腥臭黏腻。病猪严重脱水,颈部、腹部皮下水肿、可视粘膜苍白。剖检可见肠道粘膜呈卡他性炎症,肠壁变薄、松弛,肠内有大量气体和黄色或灰白色内容物,以十二指肠最严重,空肠、回肠次之。肝、肾常有小坏死病灶。在仔猪出生后13~14d发病的多呈慢性型,患病仔猪多呈局部性肠道炎症,死亡率不高。发生过黄白痢的仔猪,会带来发育不良、营养不足、生长滞慢与僵猪等危害,严重影响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3 综合防治

3.1 加强饲养管理猪场的环境和饲养管理不当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预防该病的发生主要从环境消毒和加强种猪饲养管理着手。夏季加强通风降温等防暑措施,减少热应激;冬季应加强圈舍保暖,勤换垫草,防止贼风侵袭等应激因素造成仔猪感冒而继发仔猪黄白痢。搞好环境卫生,猪舍饲养密度不宜过高,注意保暖通风,有条件的饲养户最好采用“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2]。

3.1.1加强消毒灭源工作成年猪对大肠杆菌抵抗力较强,通常不发病,仔猪的病原常常来自于育肥猪或后备猪[5]。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种猪和育肥猪的隔离,种猪舍和育肥猪要有适当的距离或隔离措施,饲养人员不得互串猪舍。舍内和舍外要定期进行消毒,并注意定期更换消毒药。严格产房消毒[3],产房门口必须设消毒池(盆),每周两次全舍带猪消毒,每批母猪调走后对产床、围栏、料槽、地面等彻底冲洗后消毒。

3.1.2加强母猪饲养管理中兽医理论认为“乳下婴儿有疾,必调治其母,母病子病,母安子安”,说明幼畜发病与母畜有很大的关系,供给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全价饲料,可使胎儿发育健全,促使母猪分泌更多更好的乳汁,保证仔猪的营养需要。

妊娠母猪不能使用四环素等对妊娠母猪和仔猪不利的药物,或长期连续或一次大量用药,否则停药后会导致条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大量繁殖,从而导致仔猪黄白痢的发生。

保证哺乳母猪健康,猪舍的温度湿度适宜,保持清洁卫生、干燥。母猪饲料要保持稳定,切勿突然变更,尤其是掌握好母猪的饲料营养,切勿失调,不用高能量或高蛋白的饲料喂哺乳母猪,以免造成母猪乳脂含量突然升高。在选择母猪饲料时应注意玉米/麦麸与纯淀粉等能量饲料的比例,应控制在60%以下,粗蛋白质含量不应低于18%。

3.1.3加强初生仔猪护理初生仔猪皮下脂肪薄[3],被毛稀疏,体温调节、适应环境能力差,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据资料报道,仔猪出生9天后体温调节功能才得到改善,20d接近完善。因此,产房和仔猪保温是提高仔猪成活率、预防黄白痢发生的关键措施之一。产房温度保持在18-20C°[6]。仔猪保温箱1-7日龄为32-28C°,8-30日龄为28-25C°,31-46日龄为25-23C°。

刚分娩的仔猪,先把鼻、口腔内的粘液掏出[3],再用纱布擦干全身。对于初生仔猪,应尽快吃上和吃足初乳,提高机体的被动免疫力。吃初乳时,先用温水将母猪的胸、腹部洗净,每个乳头挤出几滴初乳,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才让仔猪吮初乳。仔猪2—3D时早补铁、硒等微量元素,并补加多种维生素,以预防因铁、硒不足而引起的贫血及拉痢,增强造血功能,促进仔猪胃肠的消化功能早日健全;3~5日龄补水(在水中加入人工盐);在7日龄要开口教食;2周龄左右合理补饲全价仔猪饲料,这些都是预防仔猪黄白痢的有效措施。

3.2 疫苗预防

3.2.1灭活菌苗引起仔猪黄白痢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必须同时具备二个致病因子:一是细菌表面的菌毛粘着素(目前已发现的与仔猪黄白痢相关的菌毛抗原主要是K88、K99、K987p);二是肠霉素(包括热敏肠毒素LT和热稳定肠毒素ST)。目前,预防仔猪黄白痢效果较好的灭活苗主要有三价苗(K88、K99、K987p)、双价苗(K88、K99)及用本地(场)分离的不同抗原型菌株制成的“自家苗”,在产前40天和15天颈部肌注各1次,能大幅降低仔猪黄痢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于发病严重的猪场采用本场流行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制备的“自家苗”,用于种猪和仔猪的免疫接种,可以有效预防黄白痢发生[7]。种猪的免疫接种使得初生仔猪通过吮乳获得被动免疫抵御黄痢的发生,而仔猪接种则有利于防止白痢的发生。对于本地(场)致病性大肠杆菌应定期监控,一般每2-3个产仔高峰分离更换一次菌种;同时,定期分离致病性大肠杆菌作药物敏感性试验以指导临床药物选择。

杨伯华等报道用鸡新域Ⅰ系冻于苗治疗仔猪白痢并取得显著效果。作者按每头猪50羽份的量加人1毫升生理盐水稀释,经仔猪交巢穴注射,有效率达100%(作用机理尚不明确)[8]。

3.2.2基因工程苗大肠杆菌双价基因工程苗有K88、K99、K88LTB(MM-3),STl-LTB,大肠杆菌三价基团工程苗K88、 K99、K987p。母猪产前30天和15天各注射一次大肠杆菌双价或三价基因工程菌苗1-1.5头份,对仔猪黄痢的保护率较高(分娩后立即给母猪注射青霉素320万U和链霉素200万U,以防产后感染),笔者在本县大力推广运用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预防仔猪黄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3 抗体治疗致病性大肠杆菌黏附因子血清[9](禹滨等采用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含的黏附因子[K88、K99、K987p、F41]提纯物超免健康成年猪后采血制成),既可用于预防又可用于治疗仔猪黄痢;冷碧[10]等用多价幼畜腹泻灵(抗体制品)口服治疗仔猪白痢,治愈率达96.2%。

3.4 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是利用畜禽体内固有的菌属通过养分竞争、黏着位点竞争等调整菌群格局,通过抑制不利微生物的定居和繁殖达到治疗目的[8]。如调痢生(由正常微生物SA33研制);下痢菌制剂(为蜡状芽胞杆苗);菌痢康(GV717无毒需氧芽胞杆菌);益益久(由光合菌、放线菌、酵母菌、乳酸杆菌、芽胞杆菌等复合而成)。微生态制剂安全,无副作用,而且使用方便,有利于猪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不仅有助于防止仔猪黄白痢,还可预防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同时还可以促进仔猪生长,提高断奶重[7]。

3.5 药物治疗

3.5.1抗生素不同猪场的不同O抗原大肠杆菌血清型,对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很大差异[5],且同0抗原群不同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也很大。另外不同发病猪场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的分布也不均衡。由于养猪生产上滥用抗生素,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卡那毒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青霉素、土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红霉素等对本菌已基本没有作用。不同地区的菌株对同种抗生素敏感率差异也较大,这与临床上使用该药的频率有关[1]。在进行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面,各地(场)最好以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来指导选药,切不可盲目滥用抗生素。临床用抗生素3-6个月应至少更换一遍。

从仔猪出生至7日龄时每天给仔猪灌服氟哌酸粉剂(10mg/kg体重)每天2次预防黄白痢;用安普菌素(25mg/kg体重)能有预防和治疗乳猪的黄痢,提高乳猪的存活率和增重[11];氟苯尼考[1](20mg/kg体重),每天肌注1次,严重时每天2次,连用1~3次;用乳酸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注射液(1.5-2.5 ml/kg体重)每天肌注1次,连用3天,能有效治疗仔猪黄痢;头孢唑啉、新霉素[1]、粘杆菌素[12]在某些地区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抑制效果较好。

3.5.2中草药制剂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普遍性造成许多原来防治本病有效的抗生素在某些猪场已无明显效果,反而使应用剂量不断地加大。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转移,又会使细菌对人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给临床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造成困难。中草药具有毒副反应小、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并能调节整体功能,提高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目前在临床上对防治仔猪黄白痢的应用前景正越来越广。

母猪口服或拌料:“加味白头翁汤”(白头翁、黄柏、黄连、地榆、泽泻、白术、陈皮、厚朴、苓皮)90%喂母猪,余10%喂仔猪;“母子康”(蒲公英、地榆、黄柏、白头翁、苍术、陈皮等10余味中药)在母猪产仔前1d-2d至仔猪20日龄阶段内,每头母猪每日拌食100g,仔猪在20-35日龄期间,在饲料中加入3%母子康;“黄白痢散”(穿心莲、白头翁等)拌料喂服母猪预防仔猪黄、白痢;“消痢散”(草豆寇、厚朴、陈皮、苍术、神曲、山楂茯苓、木香、罂粟壳等)拌料饲喂母猪来防治仔猪黄、白痢;“泻康宁”(白头翁、黄连、黄柏、鱼腥草、秦皮、苦参、神曲和麦芽等16味中药) 添加到母猪饲料中来防治仔猪黄、白痢。

仔猪注射或口服:“复方白毛藤注射液”(白毛藤、蒲公英、板蓝根等5味中药);“克痢注射液”(石膏、滑石、白头翁、苍术等);“仙翁止痢针”(仙鹤草、夏枯草、白头翁)对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明显;“泻痢杀”制剂(白头翁、黄连、苦参、黄柏、地榆炭、三棵松、青皮、青木香、当归、山楂、芍药等11味中药),并佐以免疫增强剂对仔猪大肠杆菌的抑菌敏感率达100%;“穿心莲”注射液后海穴注射2mL,严重者隔日再注射1次的方法治疗仔猪黄痢,效果比较显著。“克痢王”口服液;“止痢散”(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金银花等10余种中药);三黄汤”(黄柏、黄连、白头翁等12种中药):等用来防治黄白痢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4 小结引起仔猪黄白痢的原因很多,在本病的预防和治疗上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坚持以“加强饲养管理和疫苗预防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原则,治疗时最好对发病仔猪和母猪采用中药和敏感抗生素相结合的办法,从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仔猪黄白痢的发生,提高仔猪的成活率,最大限度的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男人不哭

    男人不哭

    综合防治方案也很实用,希望能帮助更多养猪人提高防病能力。

    2023-12-06 20:25

  • 你好,陌生人。

    你好,陌生人。

    这篇文章对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分析得非常透彻,值得一读。

    2023-10-06 01:24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