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害虫图谱 > 鳞翅目害虫 > 桃蛀果蛾(蛀果蛾科)

桃蛀果蛾(蛀果蛾科)

农信网 2023-07-26 03:13:01 鳞翅目害虫 501

桃蛀果蛾图片,桃蛀果蛾长怎么样?桃蛀果蛾怎么防治,桃蛀果蛾用什么药最有效?桃蛀果蛾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桃蛀果蛾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耕种帮种植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桃蛀果蛾(蛀果蛾科)

一、中文名称:桃蛀果蛾

二、别名:桃小食心虫

三、学名:Carposinaniporaeniis Walsingham

四、分部地区:为世界性害虫,分布于北纬31。以北,东经102。以东的我国北部及西北部苹果、梨及枣产区;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等地。

五、危害作物:苹果、梨、桃、山楂、杏、梅、花红、海棠、李、木瓜、榲桴等。其中以苹果、枣、桃、山楂、梨、花红受害最重。

六、危害方式:咀嚼式口器

七、危害症状:桃蛀果蛾危害苹果时,以初龄幼虫由萼洼或果面等处钻入果实危害,被害果实的症状表现在人果孔针眼大,蛀果1~2天后,便从入果孔处流出泪珠状的胶质点,遇太阳凉晒后不久就干涸,并在入果孔处留下一小片白色蜡质膜,随着果实的生长变大,入果孔愈合成一个小黑点,周围的果皮略呈凹陷。幼虫入果后首先在皮下潜食果肉,因而果面上常呈现凹陷的潜痕,使果实变形,造成畸形的“猴头果”。随着幼虫的发育,食量逐渐增大,并在果内纵横潜食,深入果心,取食果心周围果肉及种子,同时排粪便于果实内及果心种子周围,造成所谓“豆沙馅”,因此人们常惯称“桃小食心虫”。使果实被害后失去食用价值,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幼虫在果内发育至老熟时从果内脱出,在初咬穿的脱果孔处,常积有新鲜虫粪。近几年来,许多果园食心虫回升,在一些地区苹果的虫果率为50%左右,枣的虫果率达40%~60%,严重的高达70%以上。因此,桃蛀果蛾的防治已成为北方枣果区和苹果产区最为突出且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桃蛀果蛾(蛀果蛾科)

八、形态特征:

1、成虫:雌体长7~8mm,翅展16~18mm,雄体长5~6rmn,翅展13~15mm,全体灰白或浅灰褐色。复眼红褐至深褐色。触角丝状,雄虫各节腹面两侧有纤毛。下唇须:雄虫短而向上弯曲,雌虫则长而直伸。前翅前缘中部有一蓝黑色近似三角形的大斑,基部和中部有7族黄褐或蓝褐色的斜立鳞片。前翅缘毛灰褐色,后翅缘毛浅灰色,但翅面灰色。

2、卵:初产淡红色,后渐变深红色,形似椭圆形或桶形,以底部黏附于果实上,卵顶部四周处环生2~3圈“Y”形刺状毛长物,卵壳上具有不规则的略呈椭圆形刻纹。

3、幼虫:老熟体长12~16mm,全体桃红色,腹面较淡,幼龄幼虫体色黄白或白色,但头部皆黄褐色,颅侧区有深色云状斑纹。前胸盾黄褐至深褐色,前胸侧毛组具2毛,第8腹节的气门较其他各节的气门更靠近背中线,臀板黄褐或粉红色,上有明显的深色斑纹,腹足趾钩排成单序环10~24个,臀足趾钩9~14个,无臀栉(肛门上面梳齿状的骨片,呈棕褐或褐色,用以弹去粪便)。利用臀栉的有无与前胸侧毛组的刚毛数这两个特征,可以把桃蛀果蛾、苹果蠹蛾与苹小食心虫、白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区分开来。苹果蠹蛾和白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苹小食心虫的前胸侧毛组均为3根;而桃蛀果蛾为2根;苹果蠹蛾,桃蛀果蛾均无臀柿,而苹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白小食心虫均有臀祁。

4、蛹:体长6.5~8.6mm,黄白至黄褐色,羽化前灰褐色,体壁光滑无刺。翅、足及触角端部不紧贴蛹体而游离,后足端至少达第5腹节后缘,并明显超出翅端很多。

5、茧:明显分为两种:冬茧为扁圆形的“越冬茧”,其长为5~6mm,宽为2~3mm,为幼虫吐丝缀合土粒形成,质地十分紧密;夏茧为纺锤形的“蛹化茧”,长12~14mm,质地疏松,常一端留有羽化孔。

桃蛀果蛾(蛀果蛾科)

九、发生规律:

1、生活史:桃蛀果蛾在辽宁苹果产区1年发生1~2代各占50%。山西北部1年发生完整的1代和部分发生第2代;在山西南部、陕西、河北年多发生2代(约占70%左右),甚至在山东青岛有1年发生3代的记载。在甘肃天水一带1年仅发生1代,在河南、南京、浙江等地1年发生3代。但在枣林区,上述地区以1年发生1代为主,仅少数发生第2代。各地均以老熟幼虫主要在3~13cm深的土内作扁圆形的“越冬茧”过冬。部分未脱果的老熟幼虫在果内或堆果场和果库中越冬。“越冬茧”于第2年5月上旬至7月上中旬破茧出土,越冬幼虫出土期能持续2个月或更长,这就成为各地以后各虫态发生时期不整齐,出现世代重叠的重要原因之一。出土后的幼虫在树干基部近土壤、石块下、草根旁或其他隐蔽场所作“化蛹茧”化蛹。

越冬代幼虫从出土至化蛹和羽化所需时间为11~20天,平均为15.5天。一般前蛹期1~3天,蛹期13天左右。越冬代成虫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陆续发生,一直延续到7月中下旬或8月初才结束。产卵前期1~3天,卵期为7~10天,大多数为8天。田间卵发生在6月上中旬,第1、2代卵期相接,一直延续到9月中下旬,发生期长达90~100天左右。通常第1代卵盛期在7月,第2代卵盛期在8月中旬左右,第1代卵期为1周左右,第2代卵期4~9天不等。

幼虫孵化后进人果内危害。田间最早在6月中下旬可以发现个别被害果,7月初明显增多,7月中旬左右蛀果危害最烈。幼虫在果内危害14~34天不等,平均22~24天。7月初至9月上旬幼虫陆续老熟后脱果落地。脱果晚的便直接入土做“越冬茧”过冬,仅发生1代,大部分脱果早的则在树冠周基处的土石块或缝隙下结“化蛹茧”化蛹,蛹期8~12天不等,于7月中旬至9月下旬羽化为成虫,继续发生下一代,这代幼虫在果内危害至8月中下旬开始脱果,一直延续到10月陆续入土结“越冬茧”过冬。当中、晚熟品种的果实被采收时,仍有一部分幼虫尚未脱果,而随果带入堆果场或果库中才脱果,也有极少数幼虫仍在果实内越冬,从而有随果品调运而形成传播的机会,因而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2、习性:幼虫在果内完成发育后,往外咬一圆孔,脱出果外,直接落地作“蛹化茧”化蛹或作“越冬茧”过冬。桃蛀果蛾的脱果幼虫具有背光的习性,脱果幼虫在果园的分布规律随地形、土壤质地、果园管理情况以及耕作制度的不同而有差异。在平地无间作,土壤细疏平整,地形不复杂而无杂草的地块,脱果幼虫喜欢向树干方向爬去,多集中于树冠下距树干0~1m范围内的土中结成“化蛹茧”发生第2代或结成“越冬茧”过冬,且以树干基部背阴面的虫口密度最大。如树冠下地形复杂,杂草丛生,间作有其他作物,土石块多的地块,脱果幼虫即可就地入土结茧越冬,冬茧多分散于树冠外围土里,山地果园,地形更复杂的地方,冬茧的分布则更为分散,这就增加了山地果园消灭越冬幼虫的困难,在平地果园越冬茧垂直分布在树冠下3~13cm深的土层中。该菌在某些年份寄生率可高达85%左右。除此之外,脱果幼虫常会被蚂蚁、步行虫和一些猎蝽所捕食。但如何有效地繁殖,保护和利用上述各类天敌,尚需我们继续努力,作进一步的研究。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3 评论

  • 魂、殇、

    魂、殇、

    果园里的果树都被这种蛾子糟蹋了,真让人气愤。

    2023-12-27 23:01

  • 七步梨花雨

    七步梨花雨

    希望农业部门能够找到控制这种害虫的方法。

    2023-11-06 08:25

  • 沫づ沫

    沫づ沫

    这种果蛾真的很烦人,总是让果实被啃食。

    2023-09-15 17:49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