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牧养殖 > 一例母猪细菌性尿道炎的诊疗及体会

一例母猪细菌性尿道炎的诊疗及体会

农信网 2023-07-12 06:04:01 畜牧养殖 639

一例母猪细菌性尿道炎的诊疗及体会

一例母猪细菌性尿道炎诊疗体会

蔡羲,吴南洋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禽疾病诊疗中心

母猪尿道感染(UTI)是目前猪场普遍存在的现象,典型尿道炎是由猪真杆菌引起的以膀胱、输尿管、肾盂和肾组织的化脓性或纤维性坏死性炎症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但导致UTI的病原很多,常见有大肠杆菌、链球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因为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不引起重视。

1发病情况

2012年9月下旬,福州地区某养殖户,经产母猪60头,其中10头母猪分娩后有3头发病,乳猪、仔猪和育肥猪均未发病。据该养殖户讲述分娩母猪采用土栏圈养,未做高床,母猪分娩前也未做任何清洁措施,母猪分娩前后,仅注射一次青霉素进行消炎,也未在母猪饲料中添加药物。每批仔猪断乳后都有几头母猪发情不正常,久配不上;部分母猪排尿后地面呈石灰样,另外该养殖户有掏小猪习惯。

2临床症状

发病母猪精神萎靡,食欲减退,逐渐消瘦,体温稍高,但不超过40℃;饮水量略有增加,排尿次数增多,外阴部轻度肿胀,阴道口周围潮湿、肮脏,尿液浑浊,呈暗红色,有浓氨味;3头母猪外阴部都可见到少量乳白色脓性分泌物。

3实验室诊断

尿液分析试纸条检测:用洁净一次性纸杯,收集3头母猪早晨第一次排出的中段尿液50mL,并做好标记;将检测试纸的所有试验区浸入样本,让试纸条的边缘沿着样本容器口轻轻擦拭,以除去残尿,60s后,横握试纸与瓶签上比色图谱比较,并记录结果。

4试验结果

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最后确诊为细菌性尿路感染并伴发子宫炎。

5治疗措施

用0.1%聚维酮碘溶液冲洗子宫,2次/d,连续3d;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5%拜有利注射液(5%恩诺沙星)1mL,连续3次,间隔48h;对全群母猪,在每吨饲料中添加拜力多(10%氨苄西林钠)1kg,连用7d。3d后,排脓明显减少,食欲恢复,7d后母猪基本恢复正常。

6防控措施

6.1以预防为主,定期监测,早期治疗可以减少母猪淘汰率。特别是断乳前的母猪,一旦检测为UTI阳性,及时治疗后,再配种。淘汰慢性MMA、严重UTI、以及多次返情的母猪。

6.2供应清洁饮水,保持环境卫生、母猪卫生。清洁的饮水能够维持母猪正常的尿量,稀释有害细菌浓度,环境的卫生能减少母猪接触感染细菌的机会,降低感染的风险。

6.3合理使用药物,特别是产前产后一周,适当添加广谱抗生素,能大大降低UTI。有助于产后清除自身携带的病原菌,给仔猪创造良好的环境。

7分析与讨论

7.1首先重视母猪泌尿生殖系统健康母猪泌尿生殖系统的特点,决定了母猪容易感染UTI。母猪尿路短,仅7cm~8cm,生殖器官周围细菌压力大。特别是母猪犬坐的时候,阴道口直接接触地面。由于粪便没有及时清除,阴道口直接接触粪便,增加了尿道感染的机会。临床上典型猪真杆菌感染少见报道,但据不完全统计中国40%左右的母猪群感染UTI,15%的母猪因为尿道感染引发生殖系统感染而被淘汰,特别是卫生条件差、通风不畅、地面潮湿的养殖场,环境中细菌繁殖速度快,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尿道感染压力。并且这些养殖场不同程度上都存在母猪淘汰率高、返情率高、屡配不上的现象,都由于临床UTI症状不明显而被忽视!

7.2重视母猪分娩阶段的保健妊娠后期和产后是暴发UTI的高峰时期,因为妊娠后期,外阴持续开张,尿道括约肌松弛,环境中的病原体更容易进入泌尿生殖道,同时分娩过程中的人为干预(特别是遇到母猪产程长,饲养员掏小猪)而造成产道损伤,分娩母猪外阴周围不洁,没有及时采取产后措施(如注射和添加快速杀菌抗生素),常常导致UTI发生,从而进一步发展为子宫炎、肾炎、膀胱炎,导致母猪产后外阴流脓,尿液混浊,持续性发烧,发情不正常,久配不上,流产率高,严重的甚至引起母猪死亡。

7.3保证母猪适当运动与充足、洁净的饮水缺乏运动,往往会导致母猪便秘,发情不正常,排尿不正常,特别是当饮水不足的时候,尿道内的条件病原菌浓度增大,机体物质代谢紊乱,大大提高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机率。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1 评论

  • 珍珍

    珍珍

    希望能够引起养殖户对于母猪疾病重视及进行治疗和预防保证猪只健康生长。

    2023-10-11 04:53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