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牧养殖 > 猪场“老兽医”谈消毒技巧(条条值得借鉴)

猪场“老兽医”谈消毒技巧(条条值得借鉴)

农信网 2023-07-09 03:02:01 畜牧养殖 417

猪场“老兽医”谈消毒技巧(条条值得借鉴)

消毒”乃猪场生物安全中的重要环节,做好消毒工作具有防止外来病原体入侵、消灭环境已存在病原微生物、防止疫病扩散等效果。但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此却是“一说全会,一做全废”,往往只是将消毒的重要性挂在嘴边,不能落实于实践。

猪兜融媒体记者近日采访了一位一直从事临床技术服务工作的陈先生。因为他的工作性质,他每年会与大量的养殖朋友产生交集,包括大型集团养殖场/代养场、大型个人养殖场、中小规模养殖场等。他说,对于消毒这个事儿,除了大型集团养殖场,其他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一些管理上和观念上的问题。下面陈先生以实际案例说明我们实际生产中的错误操作(因为要保密,猪场以字母来命名区分)。

案例1

猪场A:大型猪场,进入厂区大门时脚踏消毒池、紫外线+喷雾消毒、消毒液洗手,然后进厂区穿戴一次性防化服才能进入生产区。

解读:猪场一般不允许外来人员进入,特殊情况需要进入时首选通过视频或专门的参观通道进入,均得按流程消毒。进入厂区后需要沐浴更换生活区专用衣物,同时隔离一定时间。从生活区进入生产区必须再次更换衣物并消毒。

案例2

猪场B:中大型猪场,负责人从交通集散地接到专业技术人员后,在进入厂区大门消毒时,让外来人员通过消毒间消毒,而自己则未做任何处理直接进入了厂区。

解读:这是典型的地主心态,认为自己是这个场子就能随意进出。其实对于消毒工作是人人平等,不管员工或是老板,只要跨出猪场大门,返回厂区必须遵循消毒流程及隔离制度。

案例3

猪场C:中大型猪场,老板与随行人员一起消毒(气雾消毒),因觉得消毒液呛人,便打开一侧消毒室门(非感应式门),并躲避消毒液,最后“完成”消毒后进入了厂区。

解读:喷雾消毒时,消毒室门关闭不严、消毒时间不够、躲避消毒液等行为都将导致消毒不彻底,给猪场造成严重隐患。以上行为在标准化猪场管理中将会受到重罚。

案例4

猪场D:中小型猪场,针对畜牧相关行业人员进场时则进行消毒,若非此行业人员进入则采取简单式消毒处理(踩踏消毒液),甚至不予消毒就准其入场。

解读:同以上猪场B,消毒工作人人平等对待。

案例5

猪场E:中小型猪场,入场消毒液只有1种,以聚维酮碘溶液居多。或者是觉得某种消毒液效果好,就一直使用此种消毒液。

解读:由于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同,长时间使用一种消毒液将导致某种致病菌不能被杀灭而大量繁殖,造成疫病爆发。

案例6

猪场F:中小型猪场,当有人进场或者需要使用消毒液时,拿出一瓶消毒液,随意兑上水便使用。

案例7

猪场G:中小型猪场,认为消毒液浓度越大越好,使用时随便加大使用浓度,甚至不稀释直接使用。

解读:不同消毒剂有其不同的最佳使用浓度范围,低于一定浓度范围或高于临界值,其消毒效果都会打折扣甚至无消毒作用。以酒精为例,浓度为70%-75%的酒精具有消毒作用,但当浓度达到90%时反而没了消毒的效果。另外,大部分消毒剂超浓度使用,会有一定的刺激性或腐蚀性。因此,以上FG两猪场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陈先生最后总结道,“这些操作不当的情况,只要在猪场中多重视一些,完全可以避免。”在他看来,做到以下几点,猪场感染病原的风险将大大降低:第一,猪场应限制访问者数量;第二,消毒面前,人人平等,员工或场外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严格遵循消毒流程及隔离制度;第三,禁止长时间使用单一消毒剂,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抵抗力,使用多种有效的消毒药物,全面高效抑制病原生长繁殖;第四,喷雾消毒时,消毒室门关闭不严、消毒时间不够、躲避消毒液等情况要明令禁止;第五、消毒药物要根据指导说明配制最佳使用浓度。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安儿melov

    安儿melov

    希望能从老兽医那里学到更多关于消毒技巧确保猪场健康发展。

    2023-11-24 06:53

  • 一帘噩梦

    一帘噩梦

    听猪场老兽医谈消毒技巧定很有经验值得学习啊!

    2023-09-16 04:57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