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类 > 养猪 >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的诊断)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的诊断)

农信网 2023-06-19 05:10:01 养猪 954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的诊断)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沙门氏菌混合感染诊断

汪德生1,2,王文亮2,史开志2

1.贵州大学动物疫病研究所;2.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蓝耳病是猪殖繁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俗称,病原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近年来,国内广泛流行由变异PRRSV毒株引起的高致病性蓝耳病,发病和死亡率均比较高,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由于PRRSV以具有重要免疫功能的肺泡巨噬细胞为靶细胞,破坏宿主免疫功能,造成带毒猪免疫抑制,从而易混合或继发感染其他疫病。2008年初,贵州省某养猪场出现仔猪群大批发病死亡,病猪表现高热、呼吸困难、皮肤微循环障碍,部分猪还出现一定程度腹泻。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猪剖检病变观察和实验室诊断,确定该猪群为变异毒株引起的高致病性蓝耳病,同时混合感染猪瘟和沙门氏菌。

1流行病学调查

2008年初,贵州省某养猪场发病时共存栏861头,其中,生产母猪240头,后备母猪96头,种公猪15头,断奶仔猪150头,哺乳仔猪360头。品种为大白、长白及其二元杂交后代。生产母猪和种公猪群在每年春秋二季(约4月和10月份)普遍接种口蹄疫、猪瘟、猪伪狂犬病疫苗。本次发病猪全为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部分发病猪曾在哺乳期间接种猪瘟脾淋苗。截止调查时,哺乳和断奶仔猪群发病率达70%左右,死亡率约40%,病猪临床表现为厌食,高热,体温达40.5℃以上,呼吸困难,皮肤特别是肢体末端皮肤充血发绀,部分猪还出现腹泻症状,体质弱,被毛粗乱。使用常见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

2病猪剖检病变观察

现场剖检的4头病死猪中,100%(4/4)病例肺脏均观察到暗红色的实变区,肺叶萎缩、出血,淋巴结特别是肺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严重出血,水肿,脾脏边缘有丘疹状突起呈锯齿状;75%(3/4)心包膜不透明、增厚、心包积液,心外膜附着纤维性渗出物并与心包黏连,肺与胸腔黏连;50%(2/4)肠道黏膜充血;25%(1/4)胃底腺出血,肾包膜下有针尖状出血点。在病猪会厌软骨、膀胱等处未见有明显的病变。

3实验室诊断

3.1细菌学检查

病猪胸腹腔剖开后,从心脏、肝脏、脾脏、肺和淋巴结用接种环无菌操作取样,在含鸡鲜血的琼脂培养基上划线进行细菌接种,37e厌氧和普通培养24h,从1头病猪病料分离到圆形、中等大小、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半透明微隆起、多而纯的菌,经染色后镜检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该细菌纯培养物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生长为无色透明菌落,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不发酵乳糖、蔗糖;甲基红试验阳性,不产生靛基质。细菌纯培养物与沙门氏菌多价血清(A-F群)进行平板凝集试验阳性,且能够凝集沙门氏菌单因子血清O7和鞭毛特异性抗原C。通过形态学、染色特征、生化图谱鉴定和凝集试验可以判定分离到的细菌为沙门氏菌,1头病猪存在沙门氏菌感染。

3.2蓝耳病病原核酸检测

取病猪肺和淋巴结,加适量无菌生理盐水研磨至匀浆,反复冻融3次后用Tizol法提取总RNA样本。针对PRRSV非结构蛋白基因NSP2选择合成引物,对提取的RNA样进行RT-PCR检测,同时以蓝耳病NVDC-JX-A1株作阳性对照,预扩增片段大小1064bp。上游引物P1:5.-CGATGATGGCTTGAGCTGAGTAT-3.,Tm=59.05e;下游引物P2:5.-CCTCCGTGGTGCAACAAATCTTG-3.,Tm=56.88e,用TE稀释到浓度为20Lm备用。RT-PCR反应体系:10@PCRbuffer5LL,MgCl210LL,dNTP5LL,P1和P2各1.5LL,Rnasin1LL,RTnase1LL,Taq酶1LL,样本RNA5LL,RNA模板5Lg,DEPC-HO2补足至50LL。RT-PCR循环参数:50e反转录50min,94e3min后,进入94e30s,56e30s,72e45s,34个循环,最后72e10min。反应结束后取5扩增产物进行1.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后凝胶成像系统观察。

结果,4份待检病料提取的RNA样本,经RT-PCR扩增后均检测到特异性核酸片段,大小与作阳性对照的NVDC-JX-A1株相同,为1000bp~1100bp。NVDC-JX-A1全基因组序列已经测定,作为高致病性的PRRSV变异毒株代表之一,与经典的PRRSV毒株相比,NVDC-JX-A1株以上扩增区域缺失90个碱基,能够通过凝胶电泳进行区分。NSP2基因90个碱基缺失是高致病性PRRV的标志,本次检测的4个样本,通过电泳图可见与NVDC-JX-A1株相同,均为90个碱基缺失型的高致病性PRRSV变异毒株。因此,4头发病猪均有高致病性蓝耳病。

3.3猪瘟检测

取死猪扁桃体、淋巴结、脾脏和肾脏等处新鲜病料制备组织触片,干燥后滴加-20e冷丙酮室温固定,待丙酮完全挥发后用0.01M/L,pH7.2的PBS溶液反复漂洗5次,干燥后用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生产的猪瘟荧光抗体染色,37e恒温孵育60min,取出用PBS漂洗6次,干燥后加磷酸甘油缓冲液封片,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在检测的4头猪中,2头猪病料触片的细胞边缘胞质中观察到了特异性黄绿色荧光,这说明,有50%感染了猪瘟。

4小结与讨论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猪剖检病变观察和实验室诊断可以得出猪群为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沙门氏菌混合感染,检测的4头猪中,高致病性蓝耳病感染率为100%(4/4),猪瘟感染率50%(2/4),沙门氏菌感染率25%(1/4),高致病性蓝耳病和猪瘟可能是引起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猪群发病集中在仔猪群,估计为仔猪抵抗力较弱所致。

生产中最常见蓝耳病与猪瘟、猪圆环病毒、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链球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混合或继发感染,从而增加感染猪死亡率,这可能与蓝耳病的免疫抑制有关。因此,猪群发生蓝耳病后,应预防病猪进一步继发感染其他细菌和病毒,以降低发病死亡率。虽然是否接种蓝耳病疫苗在实际养猪生产中有一定争议,但从长远看,疫苗预防蓝耳病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国内目前最常见的蓝耳病疫苗主要有CH-1a株灭活疫苗、NVDC-JX-A1株灭活疫苗、SD-1株灭活疫苗和CH-1r株弱毒活疫苗。其中,NVDC-JX-A1株基因组与国内近期流行的毒株有很高的同源性,被农业部推广使用。对猪瘟的预防,目前主要通过脾淋苗接种预防,猪场可通过提高母源抗体水平保护仔猪,避免仔猪发生非典型猪瘟,对已经发病的猪场,可进行脾淋苗紧急接种。与蓝耳病、猪瘟混合发生的细菌感染,可通过药物敏感试验筛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可降低病猪死亡率。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1 评论

  • Marry me °

    Marry me °

    希望能够早日控制住这种致命疾病保护好猪群健康!

    2023-09-26 10:57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