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类 > 养猪 > 蓝耳病儿专题(2)

蓝耳病儿专题(2)

农信网 2023-06-06 03:02:01 养猪 111

蓝耳病儿专题(2)

2、临床症状

猪蓝耳病主要侵袭繁殖和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仔猪断奶前高死亡率、育成猪的呼吸道疾病三大症状。

经产和初产母猪多表现为高热(40-41℃)、精神沉郁、厌食、呼吸困难,少数母猪(1-5%)耳朵、乳头、外阴、腹部、尾部发绀,以耳尖最为常见。出现这些症状后,大量怀孕母猪流产或早产,产下木乃伊、死胎和病弱仔猪,死产率可达80-100%。早产母猪分娩不顺,少奶或无奶。

仔猪特别是吃奶猪,死亡率很高,可达80%以上。临床症状与日龄有关,早产的仔猪出生时或数天内死亡。大多数新生仔猪出现呼吸困难(腹式呼吸)、肌肉震颤、后躯麻痹、共济失调、打喷嚏、嗜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断奶仔猪感染后大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肺炎症状,有些下痢、关节炎、皮肤有斑点。

育肥猪体温可升高至41℃左右,食欲明显减少或废绝,多数全身发红,呼吸加快,咳嗽明显,个别病猪流少量黏鼻液。无继发感染的病猪死亡率较低。

种公猪发病时症状轻微,持续时间短,但精液品质下降,死精增多。

3.猪蓝耳病病毒的抵抗力如何,我们怎样利用这些特性开展疫病预防工作?

答:通常情况下PRRSV对环境因素的抵抗力较弱,但在特定的温度、湿度和pH值条件下,病毒可长期保持感染性。

PRRSV在-20℃时长期稳定;20℃室温条件下感染性可持续1~6天;4℃一周内病毒感染性丧失90%,但是在一个月内仍可检测到低滴度的感染性病毒;病毒在温度较高时很快失活:37℃3~24小时、56℃6~20分钟。

PRRSV在干燥的环境中容易失活。

PRRSV在pH6.5~7.5环境中稳定,但是在pH低于6和高于7.5时,其感染性很快丧失。

PRRSV用脂溶剂(氯仿和乙醚)、去污剂处理后,病毒囊膜被破坏,失去感染性。

因此,针对病毒的以上特性,应保持环境的清洁、干燥,及时清洗圈舍和用具,可用除污剂、酸性或碱性溶液处理病毒污染物。

4、如发现疑似病猪,养殖户该怎么办?

国家为有效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出台了相关防疫政策。一是实施强制免疫,所需疫苗经费全部由国家财政承担。二是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后,对因防疫需要组织扑杀的生猪,国家财政给养殖户(场)扑杀补助。任何单位和个人(包括养殖户)发现猪出现上述临床症状,并伴有急性发病死亡情况,应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按照规定到现场调查核实,必要时将采集相关样品进行试验室诊断。如确诊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养殖户(农户)应配合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疫点内的扑杀、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疫区的封锁、隔离、消毒、强制免疫等紧急防控措施。养殖户在平时应加强养殖场管理,实行封闭饲养,建立健全各项防疫制度。不得随意处置及转运,屠宰、加工、经营、食用病(死)猪及其产品。

5、猪蓝耳病发生场(户)的综合防疫措施

(1)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尸体。养猪场(户)要及时通过深埋、焚烧等无害化方法处理死胎、死猪,严格控制病猪的流动,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2)开展紧急免疫工作。从省畜牧兽医局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看,蓝耳病疫情中常同时伴有猪瘟发生,有蓝耳病存在的地方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明显下降。因此,要加强猪瘟的免疫工作,规模饲养场户要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时要保证质量,可适当增加剂量,注意接种消毒,防止免疫失败或人为传播疫源。另外,根据各场实际,积极做好口蹄疫、猪气喘病、猪伪狂犬病等的免疫工作。规模饲养场建议使用猪蓝耳病疫苗对全部母猪和公猪进行免疫,基础免疫进行2次,间隔3周,以后每隔5个月免疫1次。

(3)积极做好对症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可用下列方法减少损失。母猪分娩前20天连用数天水杨酸钠或阿司匹林等抗炎性药物,以减少流产。母猪分娩前后各一周喂服氟甲砜霉素或支原净+金霉素,以减少细菌性继发感染。对发病母猪,应推迟一个泌乳期配种。对初生仔猪可补给电解质、葡萄糖,对仔猪断奶前后、转群等,按预防量适当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金霉素、土霉素等抗菌药物,及时淘汰、无害化处理无治疗价值的病仔猪。对年龄较大的发病猪,可用安乃近和相应的抗菌药物治疗,防止继发感染。

(4)加强养猪场(户)的饲养管理。加强环境消毒,实行带体消毒,保持饲养用具的清洁,减少饲养密度,通风、降温,改善猪舍环境。调整日粮,对病猪饲喂高能量饲料、青绿饲料,提高维生素含量5-10%(其中维生素E可提高100%,生物素可提高50%),矿物质5-10%(Fe、Ca、I、Se、Mn),注意氨基酸平衡。

(5)防止猪群流动。发病期间停止猪只出售,停止从外地购猪,隔离治疗病猪,场内健康猪群应努力做到停止或少移动,减少疫病传播机会。

6、猪蓝耳病未发生地区的综合防疫措施

(1)疫苗免疫。用猪蓝耳病疫苗对全部母猪和公猪进行免疫,基础免疫进行2次,间隔3周,以后每隔5个月免疫1次。

(2)种源控制。严禁到猪蓝耳病疫区购买种猪或商品猪,规模饲养场应坚持自繁自养,慎重引种。

(3)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除并无害化处理猪的粪、尿,严格消毒制度,每2周全场大消毒一次,每周一至二次带猪消毒。猪场尽量做到全进全出,改善猪舍环境。

(4)加强猪瘟、口蹄疫等的免疫工作。定期开展免疫抗体监测,根据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和免疫程序及时免疫。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天使的就苏

    天使的就苏

    对于蓝耳病儿家庭无论是物质还是心理支持都至关重要让我们共关注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关怀。]

    2023-12-31 03:29

  • ◇信封

    ◇信封

    [蓝耳病儿专题真是个让人心疼话题希望孩子们能够尽快康复战胜疾病健康快乐地成长。,

    2023-09-18 03:15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