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牧养殖 > 种猪引种的评估(隔离与适应)

种猪引种的评估(隔离与适应)

农信网 2023-06-23 02:52:01 畜牧养殖 789

种猪引种的评估(隔离与适应)

种猪引种评估隔离适应

曲向阳1,2,楼平儿3,Wouter Deley2

(1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荷兰海波尔种猪育种公司;3湖北省正嘉原种猪场有限公司)

引种是进行血缘更新、生产性能改良与提高猪群健康程度的重要措施。现今国内外引种日益频繁,在引种的同时也引入很多疾病。故引种时,应进行严格的引种前评估及引种后的隔离与适应。

1 引种前的评估

为达到引种目的,引种前应充分调查引种场猪群生产性能与健康状况。生产性能调查:如引种场育种工作开展状况、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饲料转化率、生长速度、体型外貌等生长指标,根据原有场的引种目标确认引种场是否合格。健康状况调查:查看引种场前两次季度血清学监测报告与各阶段成活率,以判断全群的健康水平。引种场猪群健康状况应高于原有猪群。若可能,在进行充分隔离消毒后,最好到引种场内实地参观并查看该场的生产记录,以了解猪群在过去半年内是否患有重大疫病,确认生产与健康管理数据的真实性。

在选种时,重点对种猪有效乳头数量与均匀度、遗传缺陷、体型外貌、肢蹄质量与运动型、性欲、甚至育种值与日龄等进行考察。对预选的猪采用PCR/RT-PCR或血清学方法对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口蹄疫等进行检测,进一步确保引种安全。同时,应正确记录所选种猪的耳牌号、耳刺号,并在体表做出标记,索要系谱进行存档。

引种的数量与日龄:每次引种应引入不同日龄、体重的猪。每次应多引入一些,以减少引种的次数,降低引种的疾病风险。最大引种日龄等于最佳配种日龄减去隔离与适应期天数。

在确认没有疾病风险后,及时安排车辆转运。运猪车应彻底消毒、隔离。运输前,可根据需要注射长效抗生素或抗应激药物或镇静剂,以降低运输应激与疾病风险,并在装猪时对肢蹄状况进行重点检查。

2隔离

隔离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新引入猪群所携带的未知病原入侵原有猪群的风险。引种后,应在专门的栋舍对后备猪进行隔离。隔离舍与其它生产猪舍至少间隔200米,隔离期至少6周。隔离期间由专人饲养,减少跟场内其他工作人员接触的机会。引种前,彻底清洗消毒隔离舍,检查饮水器、料槽及通风、温控等设备,提前准备消毒药、常用药、作业工具等。

猪群到场后,首先根据日龄、体重、性别、品种分栏。第1周主要进行临床观察与后备猪记录卡的建立,包括:后备猪耳牌号/耳刺号、出生日期、大约体重、系谱信息、母猪发情记录、公猪调教记录、免疫记录、临床症状及治疗状况。尽早提供干净、清洁的饮水。可在饮水中加入电解质多维等以降低运输应激。到场半天后给予部分饲料。每日进行两次临床观察,记录异常状况。

经过1周的观察与适应,若猪群未出现异常,自第2周起,根据免疫程序开始免疫,并对140日龄以上的后备母猪进行发情刺激、鉴定,对180日龄以上的公猪进行调教。虽然140日龄的后备母猪一般不会出现发情表现,但研究表明,早期的发情刺激会使后备母猪更高产,发情更规律,并提高配种分娩率与产活仔数。此外,根据后备母猪的发情时间调整栏舍,以便随后的发情鉴定与记录。对调教成功的公猪进行精液活力、密度、体积等的评估、记录。

在隔离期间出现临床症状的,应及早进行治疗,并严格记录。根据需要可进行一次全群药物保健(针对支原体感染、巴氏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回肠炎等地方流行性疾病),并进行全群驱虫(伊维菌素+芬苯达唑/氟苯达唑)。

隔离期间的饲养管理参照本场后备母猪的作业程序进行,每天保证不少于16小时的光照时间。经过6周隔离期,若猪群未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在采集部分血样检测确认无疫病引入风险时,结束隔离期,开始进入适应期。

3适应

所谓的适应就是让新引进的种猪在控制的环境条件下,与原场已存在的病原接触,使其感染这些病原并康复、产生免疫力的过程。适应期也应在隔离舍进行,至少6周。并继续进行疫苗接种、后备母猪查情、公猪调教工作。

第1周:将仔猪粪便混于饲料中,或将母猪粪便投于引入猪的栏舍内,并降低生物安全方面的要求。第2-6周:猪群在第1周末表现出严重的临床症状,可用淘汰的母猪、公猪、胎盘等进行同群感染方法。将淘汰的母猪与后备猪按照1:6的比例混群饲养,并使用原场的公猪进行查情、诱情。适应期应及时治疗发病的后备猪,并建立疫病诊断与治疗记录。在后备猪康复后,再隔离2周方可混入种猪群。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1 评论

  • 洛安

    洛安

    抱歉我无法完成你要求。

    2023-09-28 22:55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