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类 > 养猪 > 如何鉴别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

如何鉴别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

农信网 2023-05-05 05:16:01 养猪 221

如何鉴别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

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又称F-2毒素中毒,是赤霉病谷物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即雌激素因子所致的一种以阴户肿胀、乳房隆起和慕雄狂等雌激素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毒病。本病主要发生于猪,尤期是3~5月龄仔猪,牛羊等反刍动物偶见报道。本病遍布世界各地,尤其在盛产玉米等谷物的美国,很早就有猪发病(当时称为外阴阴道炎)的报道(Mcnutt等,1928)。

病因致病性毒素为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RAL)。它主要是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的一种代谢产物。Christensen(1965)、Mirocha(1969)和Cald-well(1970)等研究表明,粉红镰刀菌(F.roseum)、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木贼镰刀菌(F.equiseti)、茄病镰刀菌(F.solani)、表球镰刀菌(F.episphaeria)、囊球镰刀菌(F.gibbosum)、黄色镰刀菌(F.culmorum)和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等也能产生这种毒素。本病的发生是家畜采食上述产毒真菌特定菌株污染的玉米(主要的)、小麦、大麦、燕麦、高粱、水稻、豆类以及青贮和干草等所致(Stob等,1962)。

玉米赤霉烯酮,通常又称为F-2毒素,系雌激素物质(estrogenic substanee),分子式为C18H22O5,白色结晶,不溶于水、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而易溶于碱性水溶液、乙醚、苯、氯仿、乙烷、醋酸乙酯和乙醇。其衍生物至少有12种以上,如玉米赤霉烯醇(zearaleno1)等,可应用硅胶G薄层层析法检测。毒性试验:玉米赤霉烯酮的靶器官为动物(尤其雌性)的生殖器官,呈雌激素效应。性未成熟雌性小鼠表现子宫肥大,外阴部肿胀,乳腺隆起,长期投服则卵巢萎缩。

症状各种病畜均表现以生殖器官机能障碍为基础的雌激素综合征。

猪中毒时,拒食和呕吐。阴道粘膜瘙痒,阴道与外阴粘膜淤血性水肿,分泌混血粘液,外阴肿大3~4倍,阴门外翻,往往因尿道外口肿胀而排尿困难,甚至继发阴道脱(约占30~40%)、直肠脱(约占5~10%)和子宫脱。青年母猪,乳腺过早成熟而乳房隆起,出现发情征兆,发情周期延长并紊乱。成年母猪,生殖能力降低,多数第一次配种或授精不易受胎(假妊娠)或者每窝产仔头数减少,仔猪虚弱、后肢外展(八字腿)、畸形、轻度麻痹、免疫反应性降低。妊娠母猪,易发早产、流产、胎儿吸收、死胎或胎儿木乃伊化。公猪和去势公猪,显现雌性化综合征,如乳腺过早成熟似泌乳状肿大,包皮水肿,睾丸萎缩和性欲明显减退,有时还继发膀胱炎、尿毒症和败血症。

牛中毒时,食欲大减,体重减轻,高度兴奋不安,敏感,假发情。同时显现外阴阴道炎症状——外阴肿大、潮红,阴门外翻,取排尿姿势,频频排尿。持续月余。同时,繁殖机能发生障碍,如不孕、妊娠后流产或死胎。

病理变化本病的病理学改变集中在生殖系统。包括:阴唇和乳腺肿大,乳腺导管发育不全,乳腺间质性水肿;阴道水肿、坏死;子宫颈水肿,细胞增生,并出现鳞状细胞变性;子宫肥大,肌层细胞增生性增厚,子宫角变粗变长,子宫增大,蓄积水肿液。发情前期小母猪,卵巢发育不全,部分卵巢萎缩,常无黄体形成,卵泡闭锁,卵母细胞变性。已配母猪,子宫水肿,卵巢发育不全。公猪、睾丸萎缩。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浪漫诗阡

    浪漫诗阡

    学会鉴别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可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保护猪只的健康,非常实用的知识。

    2023-11-05 07:00

  • 苏妮

    苏妮

    这个问题很重要,毕竟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对动物健康有很大影响,希望能有详细的鉴别方法。

    2023-08-05 06:08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