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类 > 养猪 >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农信网 2023-05-21 04:49:01 养猪 783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猪瘟(hogcholera,HC),又称古典猪瘟(classicalswine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受世界各国关注的传染病之一,由于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国际兽疫局(OIE)将其列入A类或一类法定传染病[1,3].虽然采取了法定免疫防制措施,该病仍在全国范围内不间断地流行,每年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流行形势和发病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急性暴发的少,主要表现为临床感染、隐性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仔猪胎盘垂直传播及仔猪先天免疫耐受、免疫麻痹等。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归根于猪瘟免疫失败。根据我国目前实际进行分析总结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猪自身遗传因素的影响。

免疫反应的范围整体倾向于呈正态分布。也就是说大部分对猪瘟疫苗的免疫反应呈中等水平,少数猪免疫反应极好,保护力强,而另小部分则免疫反应很差,这一小部分由于遗传缺陷的原因,如免疫器官发育不全或虽有免疫系统但无免疫应答,机体自身缺失抵抗疾病的本能,尽管已免疫接种,也不能获得抵抗感染的足够的保护力。

2母源抗体干扰与免疫程序不合理

2.1猪母源抗体对猪瘟免疫的影响

仔猪由于母源抗体持续存在,阻止了免疫接种的有效应答。仔猪母源抗体水平的高低与母猪抗体水平的高低呈正相关。仔猪母源抗体水平的衰减速度也和母猪的抗体水平有关联,母猪抗体水平高的衰减速度慢,抗体水平低的衰减速度快,35日龄以后衰减速度明显高于35日龄前。如果在母源抗体水平较高时接种,会有较多的疫苗被母源抗体中和,影响抗体的产生,就可能导致免疫猪成为易感者,假若此刻环境中有大量较强的病毒,这些敏感猪就可能在接种疫苗后几天内发病。初免日龄的选择最好依赖于抗体检测监测,各规模场依据自己场猪瘟及其它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流行情况,依据检测选择合适的初免日龄。近期研究表明,仔猪在35-42日龄进行猪瘟的初免可以避开母源抗体的干扰,达到比较理想的保护效果[4].

2.2免疫程序不合理

各个猪场的免疫程序各不相同,不能生搬硬套其他猪场的免疫程序或某专家推荐的现成程序,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间隔过短或过长,都不会产生好的免疫效果。因此,应定期对母源抗体水平进行检测,要根据猪群的抗体水平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一般来说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期为1年,而猪的出栏期为7个月,所以仔猪从断奶至育肥出栏,免疫一次是可行的(种猪除外).母猪配种前免疫1次,尽量不要在怀孕期间用猪瘟疫苗免疫,因为母猪在怀孕期接种猪瘟活苗,猪的胎盘屏障可阻挡抗猪瘟母源抗体通过,但猪瘟病毒则可能穿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引起胎儿持续感染猪瘟[5].种公猪每年至少免疫2次[6].

3各种免疫抑制因素存在的影响

在正常猪只的猪瘟免疫接种时,猪只注射猪瘟疫苗1周后即可产生坚强免疫力。但由于猪只所处的环境、营养、疾病等负面影响造成猪只免疫抑制,注射后机体不能产生免疫应答,引起免疫失败。

3.1环境应激造成的免疫抑制

所有与猪只接触的外界环境因素。如:冷、热、风、雨以及猪舍拥挤、有害气体、噪音超标、人为驱赶等环境应激往往被忽视,猪只在应激条件下使体内皮质醇升高,抑制免疫功能。此时注射猪瘟疫苗影响抗体的产生。

3.2饲料、添加剂及药物的影响

当饲料营养不平衡,缺乏某种营养元素或饲料中有害物质超标,缺乏维生素E、维生素A和矿物质元素锌、铁、硒等,均会影响机体的抗体合成,而霉菌毒素超标往往引起免疫功能下降。有些药物,如磺胺类药、痢特灵等对机体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能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在免疫接种前后使用这些药物或含有这些药物的饲料添加剂,导致机体白细胞减少,从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

3.3疾病的影响

猪场要重视控制可引起免疫抑制的疾病,如:蓝耳病、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猪流感、猪圆环II型病毒。这些疫病的存在可影响猪瘟的免疫效果,甚至使猪瘟免疫失效。

4疫苗问题

4.1疫苗本身质量差

目前国内生产疫苗厂家多,种类繁杂,有组织苗、细胞苗、脾淋苗等,种毒虽然都是农业部的,但由于各厂家生产工艺各有不同,其质量千差万别,疫苗瓶失真空的现象屡有存在。猪场必须认真选择一个比较好的,质量可靠的厂家供苗,并长期保持稳定,不得经常更换生产厂家[7].

4.2疫苗保存温度不当

猪瘟冻干疫苗要求低温保存,而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存的日期亦有不同,按规定保存期从生产日期起,于-15℃保存有效期为1年,0~8℃阴暗干燥处保存有效期6个月,8~25℃阴暗干燥处保存有效期为10d.使用时经稀释后的降解速度加快,即稀释后室温在15℃以下6h内用完,15~27℃应在3h内用完。猪场在保存与使用猪瘟疫苗时,应特别注意疫苗的保存和使用时的有效期和温度变化。

4.3

疫苗使用不当

疫苗不适当的处理或接种,可使猪不产生预期的免疫反应。如疫苗没有使用指定的特殊稀释液配制;稀释疫苗的水中含有消毒剂或酸碱度不适宜;稀释液用量的计算或称量错误;稀释不均匀等均会对疫苗的免疫效果有较大影响。注射的部位不当或针头太粗,将疫苗液注入到脂肪内,或注射液从针眼倒流出来。接种时由接种人员或接种用具带入强毒病原微生物。

5造成猪瘟免疫失败的其他因素

5.1猪瘟野毒的攻击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外源性的猪瘟野毒通过人员、车辆、水源、饲料等进入猪场都会构成猪瘟野毒对规模化猪场的严重威胁。部分免疫水平低的猪,感染猪瘟耐过后,成为慢性带毒并持续向外排毒的病源。研究表明,感染HCV的猪60%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呈亚临床感染、持续性感染和胎盘感染[8].感染了野毒或低毒力毒株的繁殖母猪,由于具有一定的免疫抵抗力,通常没有明显的发病症状,呈现亚临床症状,但是却不断地向外排毒或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染给胎儿[9].

5.2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的影响氯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皮质激素、抗生素类等这些药物,对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尤其在免疫前后不规范地使用这些药物,可导致机体白细胞减少,致使机体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影响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5.3多种疫苗间的相互作用

一般情况下多种疫苗同时使用或在相近的时间接种时,疫苗之间都可能会产生干扰作用。研究表明,猪伪狂犬病疫苗会影响猪瘟活疫苗的免疫应答[10].

猪场应建立完善的卫生防疫制度和消毒制度,加强以净化种公猪母猪及后备种猪为主的净化措施。定期进行抗体监测,根据本场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严格免疫,提高猪群整体免疫力和抗病力。猪场的药物保健要科学、合理、以求达到控制猪场的消化道、呼吸道、寄生虫等疾病。同时在猪场中建立有效的、合理的、动态的监测预警机制,实施多点式饲养模式、全进全出的饲养工艺以及早期隔离断奶饲养技术,做好猪伪狂犬、猪瘟及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免疫及净化工作,减少圆环病毒Ⅱ型及饲料霉菌毒素等免疫抑制因素。

分享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叶帘清

    叶帘清

    加强疫苗监管、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和加强病毒监测是应对免疫失败关键措施。

    2023-11-02 05:23

  • 一路的风景

    一路的风景

    猪瘟免疫失败可能涉及疫苗质量、接种程序或病毒变异等多种因素。

    2023-08-11 17:06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