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牧养殖 > 仔猪腹泻病的病因分析与技术控制措施

仔猪腹泻病的病因分析与技术控制措施

农信网 2023-05-16 05:08:02 畜牧养殖 676

仔猪腹泻病的病因分析与技术控制措施

仔猪腹泻病是由一种或多种不同病因作用于机体后引起仔猪消化机能紊乱,导致消化吸收不良、菌群失调、肠道聚集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粪便呈液体状排出体外的一种病理现象。发生腹泻的病猪轻者消瘦、生长缓慢,重者脱水、死亡,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很多,饲养管理不良、饲料变质、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多种因素都会引发仔猪腹泻,现就不同原因引起的仔猪腹泻及控制措施逐一介绍。

1饲养管理不良

1.1饲养环境差圈舍潮湿、温度低、湿度大、空气污浊,特别是在寒冷季节,圈舍的温度难以控制,母猪、仔猪受阴冷刺激,极易造成哺乳仔猪的腹泻。控制措施主要是提高温度,特别是要提高配怀舍、产房、保育舍温度。大环境温度:配怀舍,不低于15℃;产房,产前第1周为23℃,分娩第1周为25℃,以后每周降2℃;保育舍,第1周为28℃,以后每周降2℃,降至22℃即可。产房小环境温度,使用红外灯和电热板供暖,第1周温度32℃,以后每周降2℃。

1.2应激性腹泻仔猪诱食较迟,投料不足,仔猪恋奶,猪场动力网,造成仔猪断奶补料时,仔猪肠道不适应,引起应激性腹泻。控制措施主要是产后7d开始诱食,逐渐增加投料量,并适当添加促消化吸收、促肠绒毛发育的饲料。

1.3消化不良性腹泻投料不均匀,容易造成仔猪消化不良性腹泻,并易诱发水肿病。控制措施主要是定时定量投料,少投勤添,并适当添加微生态活菌制剂,抑制肠道内的有害菌繁殖,增加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促进消化吸收。

1.4霉菌毒素诱发的腹泻霉菌毒素给畜禽造成的危害极大,除了可直接导致畜禽中毒死亡外,还可损伤机体的免疫机能和导致生产性能下降,使畜禽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造成免疫失败和频频发生疾病。当使用霉变的饲料饲喂母猪时,霉菌毒素可透过胎盘直接危害到胎儿,造成新生仔猪发生呕吐和水样腹泻。剖检腹泻仔猪,可见其肝脏呈土黄色。防控措施主要是:①保管好饲料,在饲料中添加防霉剂,以降低饲料中霉菌的数量,抑制霉菌毒素的产生。②利用霉菌毒素吸附剂防止动物吸收这些毒素。③利用纳他霉素等解毒剂,来分解饲料和动物体内产生的霉菌毒素。

2细菌性腹泻

2.1仔猪黄、白痢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特点是发病仔猪日龄小。其中,10日龄以内的乳猪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后排出黄白色胎粪,称仔猪黄痢,由于这时乳猪抵抗力较低,故死亡率较高;10日龄以上的乳猪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后排灰白色稀粪,称仔猪白痢,死亡率虽低,但康复后容易形成僵猪。控制措施主要是在母猪怀孕后期注射大肠杆菌K88-K99二价基因工程疫苗,以及加强母猪产前产房环境和母猪猪体的消毒。可将产前2周以上的母猪用聚维酮碘清洗、消毒干净后赶人产房提前加温,并做好接产时的消毒工作。母猪产后注射长效土霉素等抗菌药物,可控制子宫炎和乳房炎的发生。同时,为发病仔猪补液、抗菌、消炎可降低死亡率。

2.2仔猪副伤寒该病由沙门氏菌引起,多发生于20日龄至4月龄的猪。剖检可见:弥漫性纤维素坏死性肠炎,肝实质可见糠麸状、极为细小的灰黄色坏死小点。临床主要表现为下痢。预防该病应加强管理,保持饲料和饮水清洁、卫生,此外,还可免疫仔猪副伤寒疫苗。

2.3仔猪红痢该病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主要感染l—3日龄仔猪,患病仔猪排出红色(含血液)的稀粪,剖检可见:小肠高度充血、出血。应使用灭活疫苗免疫母猪群预防该病。由于该病病程短,治疗效果不佳,使用抗生素治疗可降低仔猪死亡率和母猪的发病率。

2.4猪痢疾俗称猪血痢,由致病性猪痢疾短螺旋体引起的猪的一种肠道疾病。其特征为黏液性或黏液出血性下痢,主要发生于90日龄以后的育肥猪。病猪突然死亡,剖检可见大肠黏膜增厚充血、出血。该病目前尚无疫苗可用,临床可用痢菌净等药物控制。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3 评论

  • 花生壳里的地球仁

    花生壳里的地球仁

    对于我这样的养猪初学者来说,这篇文章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希望作者能继续更新相关内容。

    2023-12-29 18:42

  • Dear、小茹

    Dear、小茹

    很有价值的文章,对于养殖户来说,控制仔猪腹泻病非常重要,希望能看到更多相关的技术分享。

    2023-10-14 22:11

  • YQX1994

    YQX1994

    这篇文章对仔猪腹泻病的病因分析和控制措施介绍得很详细,对养猪技术有很大帮助。

    2023-07-31 01:39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