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牧养殖 > 猪增生性肠炎的预防和控制

猪增生性肠炎的预防和控制

农信网 2023-02-04 04:22:01 畜牧养殖 909

猪增生性肠炎的预防和控制

增生肠炎(Porcineproliferativeenteropa-thy,PPE)又称猪回肠炎或坏死性肠炎,是由一种生存于细胞内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一胞内劳森菌(Law.soniaintracellularis)引起的。是主要发生于生长育肥猪和成年猪以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下痢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

1病原及流行病学

猪增生性肠炎的病原为胞内劳森菌。很多猪在感染活跃期会排放出大量细菌,在接种1~3周后的粪便中可检出大量细菌,感染猪可持续排菌4~10周。病菌一旦被排放在猪场外界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存活于猪只粪便中,从而造成猪场持续性感染。猪增生性肠炎发生于世界各地,特别是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亚洲国家猪场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我国猪场猪增生性肠炎的感染率也相当严重,对广东、海南、湖北、广西、福建和河南6个省的33个猪场采集l650个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所有33个试验涉及的猪场都感染过增生性肠炎(100%),不同年龄猪和不同猪场之间感染存在差异,后备母猪和母猪感染情况最严重,感染率在50%~l00%,3~10周龄仔猪感染率最低,一般小于50%,但13周龄大小的仔猪感染显著增加,可高达90%患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传染源。应激因素的发生是该病暴发的一个征兆。如长途运输、转群、混群、湿度过大、昼夜温差过大、饲养密度太大等:频繁引种;频繁接种疫苗;抗生素类添加剂使用不当:猪群中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如PRRS、圆环病毒病):饲料中的霉菌毒素超标;猪场同时存在的其他肠炎的病原如猪痢疾、沙门氏菌等因素都可以促发增生性肠炎。白色品种猪,特别是长白和大白品种猪以及白色品种猪杂交的商品猪易感性较强。

2临床症状

有急性型与慢性型之分。患猪中,急性型占的比例小,慢性型占的比例大。不管是急性型还是慢性型,如无继发感染,体温一般都正常。急性型的患猪.主要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贫血。首次出现临床症状排柏油样黑色粪便或血样粪便,大约有半数患猪不久就虚脱死亡,也有的仅表现皮肤苍白,未发现粪便异常而在挣扎中死亡。慢性型的患猪,表现为同一猪栏内不时出现几头腹泻的猪,间歇性下痢、粪便呈稀薄不成形糊状或不成形,多呈水泥样的灰色,也有黄色的,混有血液或坏死组织碎片,这些猪虽然采食量正常,但生长速度减慢,表现在6~20周龄的生长猪体重大小不一。部分表现为厌食,对食物好奇,但往往吃几口就走,精神萎糜,弓背弯腰,皮肤苍白.消瘦,生长不良,甚至生长停止或下降.病程15~25d.有的形成僵猪,有的在衰竭中死亡。大部分慢性感染的患猪可以在发病4~6周后恢复,食欲恢复“正常”。但与正常猪相比,平均日增重降低6%~20%,饲料转化率降低6%~25%。

3病理剖检

剖检特征是小肠及回肠黏膜增厚、出血或坏死等;浆膜下和肠系膜常见水肿,肠黏膜呈现特征性分枝状皱褶,严重时似脑回。坏死性肠炎的病变有的整个肠壁变厚、变硬,像一条橡胶管,有的还可见溃疡.肠黏膜表面覆盖有黄色、灰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严重的可见坏死性肠炎。出血性肠病的病变类似于增生性肠病,但很少波及大肠,主要在小肠末端.表现为小肠壁局部增厚,肠腔内有血液,结肠内积有含血的粪便。

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肠腺上皮细胞显著增生.未成熟的肠腺上皮细胞畸形排列,代替了正常的黏膜结构。

4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必须结合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包括硝酸银染色镜检、聚合酶链式反应(PCR)、ELISA、间接免疫荧光或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

需要做好与猪痢疾、肠道螺旋体感染、沙门氏菌病、猪瘟、圆环病毒病等的鉴别诊断。

5防治与讨论

5.1加强饲养管理,加强猪场的灭鼠工作最好实行全进全出,严格执行消毒措施,按照清洗一消毒一空置一消毒一进猪的方式进行。由于胞内劳森菌对一般的消毒剂有抵抗力,但对季铵盐和含碘消毒剂敏

感。可以选择百菌消1:300进行消毒。减少转群、运输、温度、湿度、密度及更换饲料等方面的应激。实行引种lO周隔离制度,在隔离期内每月添加敏感的抗菌素80%乐多丁l25g/t.7~10d。

5.2免疫接种鉴于我国目前猪场的环境状况及猪场疾病的流行情况,猪场靠疫苗的免疫来控制是不太现实和经济的。最有效的是选择最敏感的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对于猪场环境卫生良好及疾病压力不大的猪场,可以考虑结合使用疫苗进行免疫.以提高其防控效果。可以口服接种德国勃林格公司的无毒活疫苗。在接种口服活菌苗时,要求接种疫苗前后3d不能使用抗生素。

5.3药物防治

5.3.1药物选择乐多丁(泰妙菌素)是防治胞内劳森菌确实且经济有效的抗菌素。乐多丁Rodotium(比利时浩卫制药公司生产)的活性成分是延胡索酸泰妙菌素,是一种动物专用抗生素。

5.3.2药物使用方法由于母猪起到胞内劳森菌储存宿主的作用,并将病原传给仔猪。仔猪则携带病菌从哺乳期传到保育期、育肥期,这期间是排菌并引发传染的主要时期。且常并发或继发其他细菌感染.如沙门氏菌及螺旋体等。因此,在进行药物预防时.要注意加药的阶段安排及药物使用方法,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饲料中添加80%乐多丁l25g+强力霉素200g,后备母猪配种前每月加药连用7~10d;生产母猪产前产后各连用7d,可有效降低仔猪增生性肠炎的早期感染;在断乳仔猪换料后连用l0~15d,不仅能有效预防猪增生性肠炎、猪痢疾,而且可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细菌性感染。

5.3.3药物治疗对患猪可以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10mg泰妙菌素或泰乐菌素,2次/d,连用2~3d.也可用乐多丁饮水(60mg/L),连用5d。慢性病例可用乐多丁50mg/kg,连用15d。

5.3.4用药时机当猪场流行猪增生性肠炎时,最适当用药时机是感染后立刻用药,这样可以通过自然感染的机会发展自体免疫。猪场可以采用血液及粪便来检测猪只抗体水平或排毒时间,以找出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最适当时机。这样,既可以降低或限制感染猪临床症状的发生,而且能自然发展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在治疗时经常会出现治疗失败,笔者碰到最多的情况是药物选择不正确和用药时间太短。急性的往往还和用药时间太迟有关。究其原因,由于大量胞内劳森菌定居于未成熟的上皮细胞中,引起旺盛的

细胞增生。在细胞增生的基础上,由于机体的代偿和修复作用,使病变重叠发生,随着表面纤维化反应的延伸及向纵深发展,炎性变化范围凝结、坏死,形成坏死性肠炎病变。随着病变的进一步发展.有些猪发生肉芽性组织增生,导致纤维性组织渗出和肌肉肥大,形成局限性回肠炎病变。因此,如果没有选择敏感的药物和连续用药10~15d,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广大兽医工作者和养殖户在防治该病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1 评论

  • 100km的仰望

    100km的仰望

    关心动物健康,预防疾病是关键。

    2023-06-02 04:51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