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牧养殖 > 干货分享(简明猪病学C01非洲猪瘟)

干货分享(简明猪病学C01非洲猪瘟)

农信网 2023-02-01 06:30:01 畜牧养殖 875

一、病原

1. 非洲猪瘟病毒属于DNA病毒目录(dsDNA)、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Asfivirus)、唯一成员,具有22个基因型。

目前外国流行的主要为基因2型类格鲁吉亚毒株。也有基因1型。

2. 与其他DNA病毒不同的是,ASFV是一种真正的虫媒病毒能在脊椎动物和无脊推动物(软蜱)宿主中繁殖,它与猪瘟完全不同!

病毒特点一:基因组大而复杂。二、毒力和免疫等蛋白100多种,疫苗研制困难。三:基因突变快。

3. ASFV具有“虹彩病毒的外形,痘病毒的质”,病毒粒子含有直径70~100nm的核心,外周是直径172~191nm二十面体的衣壳和含类脂的囊膜。

4. 病毒繁殖首选PAM细胞。可在鸡胚卵黄囊、体外培养的猪骨髓细胞和白细胞以及PKl5、BHK-21等增殖,并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和红细胞吸附现象。

5. 在环境中有很强的抵抗力,可在土壤中生存三个月。在有血清存在时,稳定性明显增高。混于25%血清中的ASFV,于37℃的半活存期为24小时;但如没有血清,半活存期只有8小时;在冰冻肉尸内可以活存15周以上、骨髓中达6个月。消毒药可用戊二醛、碘制剂。

二、流行病学

1. ASFV主要可以感染野猪、家猪和软蜱。该病毒能在野猪-家猪和软蜱之间形成循环感染,使ASFV很难在消灭。

2. 储藏宿主:疣猪、丛林猪、巨型森林猪等非洲野猪。终末宿主:家猪、欧亚野猪、北美野猪。

3.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接触传播、经食物传播、软蜱叮咬等方式是主要传播途径。

非瘟可以垂直传播。

4. 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传染人,但对养殖大国造成灾难性后果,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三、临床症状

1. 各种毒力的毒株均可导致流产;胎儿可能全身水肿;胎盘、皮肤、心肌或肝脏可能有淤血点;鼻有浆液性和粘液性分泌物。

2. 急性型(强毒株):病猪发烧,体温升高到40-40.9℃,稽留3-5d,体温下降,临死前呈深度昏迷状态;食欲减退;不愿活动;局部皮肤变红或变蓝色腹泻;呕吐;呼吸困难;流产和死亡率高。

3. 亚急性型(中等毒力毒株):鼻、耳、腹肋不发绀,有出血斑。时有咳嗽。眼、鼻有浆液性和粘液性分泌物,后肢无力,出现短暂性的血小板、白细胞减少。

4. 慢性型(低毒力毒株):

病猪消瘦;偶见体温升高;

多处皮肤局部红斑、溃疡;耳部、腹部、大腿内侧可能凸起或坏死;易继发引起肺炎和关节炎,此为“基因缺失疫苗毒”或田间弱毒的特征。

死亡率低,可见血清转阳。

怀孕母猪流产、腹泻、呕吐,粪便有粘液、血液,时有呼吸急促、低病死率。

四、病理变化

1. 最急性:脾脏肿大、内脏器官的广泛出血为主要特

征。和普通猪瘟的类似。

2. 急性型:多器官、血管壁和淋巴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的出血、坏死和损害。

淋巴结的滤泡周围和副皮质区、脾脏的滤泡周红髓和肝脏的枯否细胞坏死为特征。

3. 亚急性:

主要损害在脾、淋巴结、肾和心脏。脾色泽变深、脆性增大及出血梗死;心包积水、胸水和腹水;淋巴结出血,切面成大理石状;肾脏皮质、肾盂的切面也有小出血点。

4. 慢性型:以呼吸道、淋巴结和脾脏的病理变化为主,包括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胸膜炎、胸膜粘连,肺炎和淋巴网状组织增生肥大。

临床上易与古典猪瘟混淆:淋巴器官、网状内皮组织、肾脏、皮下广泛出血,脾脏肿大,母猪流产。

注意:猪瘟免疫猪群出现类似急性猪瘟症状时,应怀疑非洲猪瘟。

五、诊断

1.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剖解做出ASF初步诊断,非洲猪瘟可疑病例初步判定:脾脏肿大+淋巴结出血+20%以上死亡率+多种治疗无效。

2. 非洲猪瘟样品采集。

抗凝血、脾脏、扁桃体、淋巴结、肾脏和骨髓等。

可采集蜱、虻等媒介昆虫进行检测。

3.进一步的确诊包括:

qPCR和PCR

基因测序

缺失基因的pcr检测:判断是否“疫苗毒”

双抗体夹心ELISA,等。

六、防控

1. 目前无疫苗,无预防或治疗药物,生物安全和彻底扑杀是关键。

因为病毒特性独特,未来如有疫苗需要考察其长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加强猪场生物安全管控和防非体系建设。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和易感动物进入养殖场;进出养殖场及其生产区的人员、车辆、物品、引种等要严格落实消毒、隔离等措施。

3. 采用效果好的消毒药物,加强消毒。栏舍和用具可以采用泡沫消毒药。

4. 制定猪场疾病应急预案,突发疾病迅速启动应急方案。

5. 积极配合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疫病监测排查,特别是发生发生疑似非洲猪瘟症状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应及时上报当地兽医部门。

6. 一旦出现疑似或确诊疫情,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应急预案要求,果断处置,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严格封锁扑杀、消毒,早期控制!

7.早期诊断、及时“拔牙”技术。

8.使用优质的中药、微生态制剂、酸制剂、营养免疫制剂等,可减少排毒、降低死亡率和传播速度,为拔牙和彻底处理争取时间。具体可参考本公号文的三体平衡防非技术及防非三面12项技术等文章。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白瞳

    白瞳

    @端庄的游龙非常感谢你用简明易懂的方式分享了猪病学C01的知识,对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真的很有帮助,谢谢!

    2023-09-28 06:34

  • 端庄的游龙

    端庄的游龙

    这篇干货真是太及时了,非洲猪瘟可是目前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谢谢你的分享!

    2023-05-31 18:32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