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类 > 养猪 > 猪蓝耳病的防治方法(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症状与防治)

猪蓝耳病的防治方法(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症状与防治)

农信网 2023-01-23 05:36:01 养猪 547

猪蓝耳病的防治方法(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症状与防治)

猪蓝耳病是是一种因病毒引起的急性、高致使性的疫病,传染性很强,一旦养猪场发现该病,那么猪场的仔猪发病率可达100%,并且死亡率在%以上,会导致母猪流产,流产率达%,另外育肥猪也会因为感染该病发生死亡,养猪场对猪蓝耳病防治要重视,现将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治知识介绍如下:

一、病原:

本病的病原为猪生殖-呼吸综合症病毒,由莱利斯塔德病毒引起。

二、流行病学:

各年龄和种类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一月龄内的仔猪最易感。潜伏期仔猪2-4天,怀孕母猪4-7天。主要感染途径为呼吸道,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和垂直传播为主要的传播方式,病猪、带毒猪和患病母猪所产的仔猪以及被污染的环境用具为传染源。老鼠可能是该病原的携带者和传播者。此病在仔猪间传播比在成猪间传播容易。

三、临床症状

该病以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症状为主。

母猪:精神不振,食欲不良,体温暂时性偏高,咳嗽,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发情不正常或不孕,怀孕母猪早产或产下死胎、木乃伊胎和病弱仔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有的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少数母猪双耳、腹侧和外阴皮肤有一过性的青紫色或蓝紫色斑块。

哺乳仔猪:体温可达41℃以上,呼吸困难,有时成腹式呼吸,厌食,腹泻,耳朵发红,眼结膜炎,被毛粗乱,共济失调,容易继发其它疾病,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耐过仔猪长期消瘦,生长缓慢。育肥猪:表现轻度类流感症状,暂时性的厌食及轻度的呼吸困难,少数猪咳嗽及双耳背面、边缘和尾部皮肤有一过性的深青紫色的斑块。

公猪:发病率低,约2-10%,表现厌食,呼吸困难,消瘦。及少数公猪双耳皮肤变色。公猪精液质量下降。此外,因为本病的病原具有明显的变异性,所以本病的临床表现很复杂,常可分为急性型、亚临床型和慢性型。另外,在不同的国家发病期的症状也不尽相同,不同的毒株以及管理因素等都可能影响临床症状的出现和生产损失。

四、病理剖检变化:

在死胎及衰弱仔猪可见胸腔内有大量清亮液体,哺乳仔猪肺有肝变区,结肠内容无稀薄,肠系膜淋巴结、皮下、肌肉等发生水肿。公母猪及肥育猪无肉眼可见变化。经剖检:可见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点斑,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五、诊断:

本病仅根据症状和流行病学很难作出诊断,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来确诊。可根据以下情况来判断是否有该病:母猪早产、流产、产死胎和衰弱仔猪的比率明显增高,产后无乳的母猪增加;一月龄以内的仔猪出现呼吸道症状的增加,部分仔猪双耳发红,腹泻增多,瘦弱仔猪增多,治愈率下降,增重率下降,死亡率明显增高;全群猪在近期有过类似感冒的症状,有的猪双耳、腹下、会阴、尾部皮肤有青紫色或蓝紫色斑块。

六、防治:

综合性的防疫措施及疫苗免疫是控制和减少蓝耳病发病的有效途径。

一要加强检疫,引种及购买仔猪时要严格实行隔离饲养制度,杜绝从疫区带入病毒;

二要提倡自繁自养,实行封闭式饲养管理,严格执行隔离和消毒制度,实行产房隔离,哺乳仔猪应尽早断奶,建立无病清净猪场;

四要对育肥猪采取“全进全出”制度,猪出栏后彻底消毒猪舍;

五要正确使用疫苗。要注意区分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不同使用特点。给无病猪场的猪打疫苗时,应该选用灭活疫苗,而给已患上蓝耳病的猪打疫苗时,必须选用弱毒疫苗。要根据本地实际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防止免疫抑制。

猪蓝耳病往往会继发猪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等疫病。因此,猪场一旦感染蓝耳病,除对死胎、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及清洗消毒猪舍外,还应给病猪投喂高能量饲料、维生素和足够的电解质,母猪临产前宜混饲阿司匹林。治疗病猪时,应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同时,根据不同继发感染病症对症下药。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谁旳诉说 存在着谁得语゜

    谁旳诉说 存在着谁得语゜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猪的健康问题,为猪的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2023-09-17 15:44

  • 二十四个春秋

    二十四个春秋

    这篇文章真的帮了我很多,学到了很多关于猪蓝耳病的防治知识!谢谢作者!

    2023-05-21 22:40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