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类 > 养猪 > 影响肉猪生长的因素及快速育肥

影响肉猪生长的因素及快速育肥

农信网 2023-01-05 02:09:01 养猪 457

影响肉猪生长的因素及快速育肥

1肉猪生长发育规律

1.1体重及生长速度的变化

体重是综合反映猪体各部位和组织变化的直接指标,一般以日增重表示其生长速度。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猪体重随日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猪的日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可见猪的日龄小,相对生长快,日龄大,绝对生长高。在肉猪生产中要抓住生长快的这个阶段,加强营养,提高增重速度,缩短饲养周期。

1.2体组织的变化

猪的骨骼、皮、肌肉和脂肪的生长强度,随体重和日龄增长有一定的规律性。就生长强度的顺序而言,骨骼早,肌肉居中,脂肪最晚,皮的生长保持一定的水平。骨骼从生后2~3月龄开始到体重50~60kg,生长迅速,肌肉也迅速增长,体重60kg以后,肌肉生长达到高峰,而脂肪开始大量沉积。

生产实践中,利用这个规律,在生长发育前期给予高营养水平日粮,特别应注意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供给,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快速生长,后期适当限饲,减少脂肪沉积,既节省饲料,降低生产成本,又可提高胴体瘦肉率。

1.3增重耗料的变化

猪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幼龄阶段单位增重耗料量最低,随日龄和体重增长逐步提高。正常情况下,断奶至体重25kg的猪,每千克增重耗料2kg左右,体重25~60kg约为2.5~3.0kg,体重60~100kg约为3.0~3.5kg

2影响肉猪生长育肥因素

2.1品种和类型

猪的品种和类型不同,育肥效果也会不同。大量研究表明,瘦肉型品种猪增重快,饲养期短,饲料利用率高。在当前瘦肉猪生产中,杂种猪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饲养期短、胴体瘦肉率高、经济效益好。一般来讲,三元杂种猪优于二元杂种猪。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许多地方正在推广“杜洛克×(长白×大白)”三元杂种商品猪(简称“洋三元”)生产模式。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还可以采用“二洋一土”模式,其中“杜×长×本”或“杜×大×本”比“一洋一土”的二元杂种商品猪的生长速度、胴体瘦肉率均有较大的提高。

2.2饲料和营养

肉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包括维持需要和增重需要。

2.2.1饲料类型饲料是猪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是形成肉、脂、皮、骨的主要原料。不同的饲料类型,育肥效果不同。由于各种饲料所含的营养物质不同,应选用质量好的饲料并进行多种饲料搭配,以满足肉猪的营养需要,单独采用任何一种粮食做饲料是很难把猪养好的(如表l)。

饲料对肉猪胴体的肉脂品质影响极大,如多给大麦、脱脂乳、薯类等淀粉类饲料,因其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体脂洁白、硬实,易保存;而多给米糠、玉米、豆饼、鱼粉、蚕蛹等原料,由于本身脂肪含量高,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因而体脂较软,易发生脂肪氧化,有苦味和酸败味,烹调时有异味,因而肉猪屠宰前2个月应减少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和有异味的饲料,以提高肉质(如表2)。

2.2.2营养水平营养水平对猪的日增重、饲料利用率和胴体品质都有明显的影响。高营养水平的猪,育肥期短,每千克增重耗料少低营养水平的猪,育肥期长,每千克增重耗料多。

1)能量水平:在饲料蛋白质、必需氨基酸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肉猪摄入能量越多,猪的日增重越高,饲料利用率越好,胴体也越肥。

2)蛋白质水平:蛋白质不仅决定瘦肉的生长,而且对增重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9%~l8%),猪的增重速度随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加快,饲料利用率也随之提高。粗蛋白质水平超过l8%时,一般认为对增重没有效果,但对提高胴体瘦肉率仍然有良好作用。肉猪蛋白质水平,体重60kg以前按l6%~l8%,体重60kg以后按14%~l6%为宜。(如表3)。

在猪日粮中除重视蛋白质给量外,还必须注意日粮中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及其比例。猪需要10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和精氨酸),赖氨酸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对肉猪的日增重及蛋白质的利用有较大的影响。肉猪日粮中赖氨酸的比例占0.8%~l%,生物学效价最高。

3)粗纤维含量:猪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较低,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会直接影响猪的日增重、饲料利用率和胴体瘦肉率。猪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随日龄的增长而提高,幼猪日粮中粗纤维水平应低于4%,肉猪不能超过8%。

2.3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

当前我国育肥猪日增重较低,除受遗传因素和营养水平影响外,与仔猪初生重及断奶重小有关。正常情况下,仔猪初生重大,则生活力强,生长迅速,断奶重大断奶重大的猪,育肥期增重快。要获得良好的育肥效果,必须重视种猪的选种选配和饲养管理,特别要加强仔猪的培育,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断奶重,为提高肉猪的育肥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2.4温度和湿度

肉猪在适宜的居住环境中,才能加快增重并降低饲料消耗。肉猪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前期以18~20℃为宜,后期以l6~18℃为宜;湿度对猪生长的影响一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现代养猪业的发展,猪舍的密闭程度越来越高,舍内湿度过大,已对猪的健康、生长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湿度是随环境温度而产生影响,低温高湿会使肉猪增重下降,饲料消耗增高;高温高湿影响更大。肉猪育肥相对湿度一般以75%为宜。

2.5有害气体的影响

现代养猪因饲养密度加大,舍内空气往往由于猪的呼吸、排泄和粪尿腐败,而使硫化氢、二氧化碳、氨气和一氧化碳等有害成分的含量增加,这种情况已在肉猪生产中形成明显的影响,如肉猪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下,日增重下降,饲料消耗增加。因此,猪舍内必须保证适量的通风换气,为猪创造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和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以获得较高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

2,6群居环境的影响

猪的群居环境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同时猪的互相咬斗、追逐等也会干扰猪的正常生长,使日增重下降,耗料增加。圈养密度即单位面积养猪总头数,直接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报到,随着圈养密度和肉猪群的增大,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消耗都有所下降。

3肉猪快速育肥

3.1搞好准备工作

3.1.1圈舍及周围环境的清洁与消毒为避免肉猪受到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侵袭,在进猪之前,应对猪舍及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扫消毒。具体方法是用3%的热火碱水喷洒消毒,也可用火焰喷射消毒。密闭式猪舍还可以采用福尔马林熏蒸一昼夜的办法消毒。围墙内外最好是用20%的石灰乳粉刷,既可起到消毒作用,又美化了环境。

3.1.2选择好仔猪仔猪的质量与育肥期增重速度、饲料利用率和发病率高低关系极大。因此,要选择杂交组合优良、体重较大、活泼健壮的仔猪育肥。一般可选用以瘦肉型品种猪为父本的二元或三元杂种猪育肥。

3.1.3去势由于我国猪种性成熟早,在长期的养猪生产实践中,多采用去势后育肥。去势猪性情安定,食欲增强,增重速度加快,脂肪沉积增强,肉的品质好。仔猪去势一般在1~2周龄进行。

国外瘦肉型猪品种,由于性成熟比较晚,育肥时只阉公猪不阉母猪。实践表明,未阉母猪比阉公猪肌肉发达,脂肪沉积少,可以获得较瘦的胴体。但公猪因分泌雄性激素,有难闻的气味,进而影响肉的品质,因而公猪一般去势后育肥。近年来,随着生长速度的加快,育肥期缩短,有些国家采用公猪不去势育肥。未去势公猪在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胴体品质方面均优于去势公猪和去势母猪,经济效益也高。

3.1.4驱虫猪体内外寄生虫,不但摄取猪体获得的营养,而且还传播疾病。肉猪感染的体内寄生虫主要有蛔虫、姜片吸虫等;体外寄生虫主要有疥螨和虱子。肉猪育肥一般进行两次驱虫,第1次在90日龄,第2次在135日龄。驱除蛔虫常用驱虫净,每千克体重为8mg;丙硫苯咪唑,每千克体重为10~20mg,拌入饲料中一次喂服。疥螨和虱子常用敌百虫驱除,每千克体重0.1g,溶于温水中,加少量精料,空腹时喂服。也可选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按说明使用。

3.1.5搞好免疫为避免传染病的发生,保障肉猪安全生产,必须按要求、按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各地可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和本场实际,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特别是从集市购入的仔猪,进场时必须全部进行一次预防接种,并隔离观察30d以上方可混群,以防传染病的传播,力争做到头头注射,个个免疫。

3.1.6合理分群肉猪一般都采取群饲。由于群体位次明显,常出现咬斗、抢食现象,影响增重。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一般按品种、体重大小、吃食快慢、体质强弱等情况分群。分群时,采用“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合昼不合”的办法进行,群的大小根据圈舍大小而定,猪群以l0头左右育肥效果为好。并圈合群后,要加强护理,尽量保持猪群相对稳定。

3.2选择适宜的育肥方式

3.2.1直线育肥法这种方法是按照猪的生长发育规律,给予相应的营养,全期实行丰富饲养的一种育肥方式。猪长得快,育肥期短,省饲料,效益高,是目前养猪多采用的一种育肥方法。

3.2.2前高后低”的饲养方式肉猪生长发育规律告诉我们,肉猪60kg以前肌肉的生长速度快,60kg以后生长速度慢,而脂肪的生长正好相反,特别是60kg以后迅速上升。根据这一规律,肉猪生产中,在既要追求高的生长速度,又要获得比较高的胴体瘦肉率时,可采取前高后低的饲养方式。具体做法是60kg以前采用高能、高蛋白日粮,肉猪自由采食或不限量顿喂,60kg以后适当采取限饲。这样既不会严重影响肉猪的增重速度,又可减少脂肪的沉积,是瘦肉型猪常用的育肥方式。

3.3改进饲喂方法

3.3.1提倡生喂生喂可减少营养损失,提高养猪的劳动效率,降低养猪生产成本。采用生料喂猪时,应注意供给充足的饮水,在补喂青饲料时,猪易感染寄生虫病,必须定期驱虫。

3.3.2限量饲喂与不限量饲喂不限量饲喂肉猪采食多,增重快,但胴体较肥;限量饲喂,对肉猪增重不利,但胴体较瘦。为兼顾日增重和高瘦肉率,可采取60kg以前不限量饲喂,60kg以后限量饲喂的方法。

3.3.3肉猪日喂次数肉猪日喂次数要根据年龄和饲料类型来掌握,小猪阶段胃肠容积小,消化能力弱,每天宜喂3~4次,随着日龄的增加,胃肠容积增大,消化能力增强,可适当减少日喂次数。精料型日粮,每天喂2~3次;若饲料中配合有较多的青粗饲料或糟渣类饲料,则每天喂3~4次,可增加采食总量,有利于增重。

3.3.4供给充足饮水最好用自动饮水器,使猪得到充足而新鲜的饮水。

3.4防寒防暑,提高育肥效果

肉猪最适宜温度为l6~20℃。为了提高肉猪的肥育效果,要做好防寒保温和防暑降温工作。近年来,在北方一些农村,冬季用“塑料大棚”覆盖简易敞圈养猪,是值得推广的防寒越冬好办法。另外,在冬季还可以加大饲养密

分享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诗化了邂逅

    诗化了邂逅

    希望可以分享一些科学有效的育肥方法,让养猪人受益。

    2023-09-10 18:57

  • zss0666

    zss0666

    这个话题很重要,希望能够探讨更多关于饲养技术和营养管理方面的知识。

    2023-05-09 10:33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