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牧养殖 > 猪场猪瘟防控

猪场猪瘟防控

农信网 2023-01-21 05:14:01 畜牧养殖 261

猪场猪瘟防控

1猪场猪瘟发病现状猪场猪瘟病毒感染普遍存在,温和型或慢性猪瘟在很多猪场持续存在;在一些猪场,猪瘟呈周期性发生;在猪场内,其已经成为很多疫病发生的诱因,如附红细胞体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乳猪黄白痢等,在很多疫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有猪瘟参与。

2猪场发生猪瘟的病因盘点

2.1现行多种免疫程序均有漏洞,不论是一刀切的普防还是随胎次的程序式免疫,在实际操作中,多不提前做免疫抗体检测,属盲目性免疫,给猪群带来危险实难避免。

2.2卫生、消毒与隔离措施在绝大多数猪场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效果,这与管理人员及一把手对此认识不足直接相关。

2.3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在猪场的客观存在,来源何方?无据可查,大多数从业者认为来源于猪瘟疫苗。

2.4市场上疫苗质量、效果参差不齐,一些疫苗按说明使用后竟然不能使猪群猪瘟抗体水平有丝毫的上升。而这样的疫苗竟然就出现在国家重点生产厂家所出的免费供应疫苗中,同时,市场上所见的很多组织苗、脾淋苗也有相同事件发生,且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几种组织苗、脾淋苗免疫反应严重。

3诊断要点

3.1流行病学调查。这一点常被忽视,通过掌握猪场所在地区周边疫情,向场长及一线生产人员询问发病史、传播情况而得到重要信息。猪瘟的传播速度较慢,一年四季可见,应激过后多发,仔猪断乳1周后多发。

3.2临床症状调查,不能仅根据当时猪群情况而定,要根据发病史、发病过程中症状变化规律综合判断。大多数情况下,刚发病时多表现厌食(渐进性),有的猪可能有腹泻,继而表现懒散、喜卧不爱动、很少采食,但可见到偶尔饮水,接下来可见有便秘现象,此时多可见体表某些部位有紫斑或出血点,有的猪走路摇摆,后躯不稳。在整个病程中均可见到眼屎增多、眼下泪斑浓,测量体温则多数为40.5℃~41℃之间,有其他继发感染时体温有变化。

3.3尸检不可缺少,还有很多病临床症状与猪瘟极其相似,难以区分,尸检则有区别,温和型的猪瘟尸检变化没什么诊断价值。慢性以上程度的猪瘟,皮下出血经常可见。

3.3.1肾被膜下的出血点表现为有层次感、新旧程度不一、大小不等的小出血点,切面皮质部、髓质部均可见到有出血点,这与伪狂犬病引起的肾的出血性变化明显有别。

3.3.2淋巴结的出血变化是典型的周边出血,肿大不明显,周边出血带是暗红色,这与高致病性蓝耳病引起的淋巴结周边呈酱油色出血带多少有点区别。链球菌与弓形体病引起的淋巴结变化则是明显的肿胀,切面弥漫性出血,外观呈紫葡萄状。附红体引起的淋巴结变化则为“黄染”,伪狂犬病引起的淋巴结病变最有价值的是有黄白色“坏死灶”,这两种病常与猪瘟并发。

3.3.3脾脏边缘的倒三角形梗死灶诊断意义更大,但并不是总能见到,单独发生猪瘟时脾不肿。链球菌病有脾脏出血性坏死变化,同时也有明显脾肿大变化,而弓形体病则是引起脾的异常肿大,且有“镰刀形”变化,这两种病也经常与猪瘟混合发生。

3.3.4慢性型猪瘟或由慢

性转为急性的猪瘟,在回盲交界附近及结肠黏膜上总能见到“岛屿状溃疡灶”,呈轮层状,上面覆盖有不易刮下的附着物。而副伤寒也有类似变化,但其上面的附着物易于刮下,一些肠道寄生虫结节外观也很相似,但这种结节看不到轮层,从浆膜面观察呈小白点状。

3.3.5在膀胱黏膜与喉头黏膜的出血变化,猪瘟与高致病性蓝耳病难以区分。

3.3.6心内膜、心外膜、心肌切面的出血变化猪瘟、链球菌难以鉴别,但链球菌病、猪丹毒、副猪嗜血杆菌病在心腔内常形成血栓,链球菌病与猪丹毒还有很大机率可在心内膜尤其是瓣膜附近形成赘生物,可与猪瘟区别。

4防控

4.1防。对猪瘟的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是做好了某一项或某几项工作就可以办到的,这里想强调的是:注射了猪瘟苗也不一定100%就能预防猪瘟的发生,很多养猪场对此不解,总是说:“这群猪我打猪瘟苗了,怎么还会得猪瘟呢?”

4.1.1从消毒剂的选择上说,如果不考虑对环境的污染破坏,那么火碱是最佳选择,5%的火碱水环境消毒,0.2%火碱水可带猪消毒,但要注意防护猪的眼睛。缺点是污染严重,对金属设备腐蚀严重,养殖场选用时要慎重。另一个选择是先灵葆雅公司生产的“安灭杀”,戊二醛与委胺盐类复方制剂,1︰300倍稀释使用时对猪瘟的控制效果不比火碱差,无污染。

4.1.2不要把紫外线灯的杀菌作用夸张化,对养殖场而言,它的作用很有限,但就是有很多猪场,以为这些紫外线灯照上30分钟就什么都解决了,那会误大事的。

4.1.3完善猪场的卫生消毒与隔离制度,不折不扣地执行,同时强化猪场的管理工作,不单是对猪瘟,这对很多疫病的预防都是有很大现实意义的。

4.1.4免疫前一定要做抗体监测,根据抗体水平,掌握免疫时机,做到有的放失,不要认为抗体检测很神秘、有多麻烦,大规模猪场自己可以建个血清学监测室,做抗体检测很简单,但意义重大,这样可避免免疫的盲目性。

4.1.5除了抗体检测外,每年至少一次的野毒检测也不容忽视,尽早淘汰野毒携带猪是确保猪群稳定的必要条件之一。

4.1.6关于免疫程序,不要相信某一免疫程序可以解决你猪场问题,不做抗体监测的任何免疫程序都是不保险的。

4.1.7做免疫后7天左右再次检测抗体,以确认免疫是否成功。

4.1.8免疫前后请不要使用消毒剂,免疫时注射部位的消毒及针头的消毒不要使用碘酊或其他碘剂。注射部位脏污时可水洗,免疫注射时最好是每头猪更换一个针头,别怕麻烦。至少在目前免疫时推荐使用细胞苗,尽可能不用国家免费供应的那种。

4.1.9控制免疫抑制。充分认识脱霉剂使用意义,从现阶段看,把脱霉剂做入饲料配方中去更好些。

4.2控。对大多数猪场而言,发病后的控制更有现实意义。原则上讲,发生猪瘟后,猪的最终结局是死亡,只是时间问题,但是,如果仔猪群或育肥猪群发病,只是想让其能够生长到肥育体重出栏,那么就有办法了,但种猪场或种猪群发生猪瘟时,应以淘汰为原则,下述这些办法或许并不适合,选用时要多考虑。

4.2.1猪瘟细胞苗的使用。有两个方向,一是“紧急免疫的概念”,它是对无症状群采取的紧急措施,是“免疫”的概念,但无症状不等于未感染,而且更可能是处于潜伏期,这时的免疫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紧急免疫时每50千克体重的猪注射剂量为细胞苗5~10头份。另一个方向是“治疗”,对所有猪采取紧急治疗措施,是“治疗”的概念,不管猪群有无症状,一视同仁,疫苗剂量为常规细胞苗2头份/千克体重。这里所谓的“疫苗”不是疫苗的概念,是治疗猪瘟的一种“药剂”,多数从业者认为类似“干扰素”的概念,但是使用干扰素时达不到效果,采取这种措施时要承担另一种风险:当猪群蓝耳病严重时,会有较高致死率,如果能够排除蓝耳病,则保护率极高,当然,使用“免疫”概念剂量时有同样风险,

也就是说,如果猪群蓝耳病严重,那么不论注射免疫剂量还是治疗剂量的猪瘟苗,都要承担相同机率的风险。从临床操作上看,采用不注射疫苗的保守疗法对猪瘟这个特定的疫病保护率很低,几乎没有多大实质意义。

4.2.2发病时场区要每天清理一次,病死猪尸体、污杂物尽可能焚烧处理,不能焚烧的,配用生石灰或10%火碱水深理处理。

4.2.3很少有单纯的猪瘟发生,继发病或并发病有很多,常见的有附红细胞体病、沙门氏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等,针对不同情况同时另做处理。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3 评论

  • 沉默的神

    沉默的神

    @把酒问天看到这个消息很担心,希望猪场能够做好猪瘟的防控工作,确保猪的健康和生产。

    2024-01-22 06:14

  • 把酒问天

    把酒问天

    猪瘟对猪场的影响太大了,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更多的政策,加强猪瘟的防控工作。

    2023-09-22 05:54

  • 神灵王

    神灵王

    这个问题太严重了,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猪瘟的预防措施,保护猪的健康。

    2023-05-23 05:34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