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牧养殖 > 猪附红细胞体病与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与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农信网 2023-01-05 03:58:01 畜牧养殖 155

猪附红细胞体病与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2008年9月,某养猪场存栏的320头育肥猪陆续发病,表现关节肿大、发热、呼吸困难、皮肤发红、腹泻等症状,很快就有部分猪死亡,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现报道如下。

1 临床症状

患猪体温40~42℃,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耳朵及皮肤出血,呈紫红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个别猪耳朵增厚并呈紫红色,皮肤上有出血斑;眼结膜苍白,有散在出血点,眼周围、肛门周围呈紫色,皮肤苍白并轻度黄紫;尿色深黄,个别发红;粪便干,有的腹泻;有的鼻孔流出血色、泡沫状鼻液:四肢无力,走路不稳,关节肿大,嗜睡、不愿走动;有的有神经症状,患猪共济失调,盲目行走,四肢呈游泳状。

2病理变化

剖检6头病死猪,发现血液稀薄,呈深暗红色、不凝固,皮下有大量出血点;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有灰黄色坏死灶及出血点;肺充血,切开有多量泡沫;心肌质软、心包积液,心内膜有出血点;腹腔内有大量黄色液体,肝充血肿大,表面有点状出血,有的肝呈黄色,表面有黄色或灰白色坏死;肾脏肿大,色淡,表面有出血点;脾脏肿大,软化;少数患猪脑膜充血、出血。

3实验室检查

3.1 血液涂片镜检采集发病猪耳静脉血1滴置载玻片上,加等量的生理盐水稀释后覆以盖玻片,在油镜下观察,视野内可见红细胞大部分呈球形或菜花状。血液涂片,姬姆萨染色后油镜下观察,除了奇特形状的血细胞外,红血球边缘还布有许多杆状、点状、球状、弯月状蓝紫色单体,或血细胞之间集聚数个点状、球状、弯月状蓝紫色单体。

3.2病原菌检查

3.2.1涂片无菌采集患猪的肝脏、脾脏等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发现革兰氏阳性、呈双球状排列、少有单个或3~5个相连的球菌。

3.2.2细菌分离培养无菌取肝、脾脏等病料在鲜血琼脂平板上划线接种,37℃培养24 h,然后挑取单个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后进行纯培养,可见菌落呈透明或半透明,单个、成双或多个排列的链状革兰氏阳性球菌,偶见短链排列。

3.2.3 生化试验将上述分离到的革兰氏阳性球菌进一步进行生化试验,结果该分离菌能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和山梨醇;不发酵阿拉伯糖;不水解淀粉。

4诊 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与链球菌病混合感染。

4综合防治

4.1 治疗 全群猪按每吨饲料添加土霉素800 g、多维200 g、阿散酸l80g,连用1周后,停用土霉素、维生素,阿散酸量减半,再用1个月。

1)对患猪按每千克体重用恩诺沙星0.2 mL肌注,每天l次,连用3 d。

2)对有临床症状表现的猪用贝尼尔按每千克体重5~7 mg进行深部肌注,间隔48 h重复l次。

3)用土霉素针按每千克体重3 mg肌注,24 h后可见临床症状好转,连用3 d。

4.2消毒用杜邦公司生产的“卫可”按1:200带猪消毒,每天1次,连用7 d。

4.3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饲喂高营养全价均衡饲料。

经上述处理5 d后,全群患猪临床症状好转,猪只采食量增加,死亡停止,7~10 d后恢复正常。

5体会

1)此次猪发病是由于猪只感染附红细胞体后机体抵抗力降低而引起,治疗时应同时使用对链球菌敏感的抗生素。

2)附红细胞体属立克次体,许多抗生素对其几乎不起作用,而只有四环素族有较好的控制临床症状作用,特别是土霉素有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3)目前对该病防治应着重抓好节肢动物蚊蝇的驱除,尤其在炎热夏季,并做好预防猪只皮肤病等的驱虫工作,如疥螨不能控制时极易发生附红细胞体病。此外,应注意做好注射针头的消毒工作,实施一猪一针头,能有效防止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播。

4)猪场应做好生物安全,增强猪只抗病能力、减少不良应激都是防止该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5)建议每个月在全场猪饲料中按每吨饲料添加阿散酸180 g、土霉素800 g,连用7 d,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水润木辛

    水润木辛

    希望有更多类似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动物健康与疾病防治。感谢分享!

    2023-09-16 09:51

  • 博兮

    博兮

    这是一篇很有深度的文章,对医学领域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诊治猪附红细胞体病与链球菌病混合感染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信息。

    2023-05-12 06:54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