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牧养殖 > 中小规模猪场的防疫与保健方案

中小规模猪场的防疫与保健方案

农信网 2023-01-21 03:57:01 畜牧养殖 917

中小规模猪场的防疫与保健方案

一、当前猪病流行特点

1、老疫病仍存在随着我国集约化、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流通渠道的增多,造成了疫病流行的客观条件,导致一些已控制的传染病,如口蹄溃烂疾病、猪瘟(HC)等又重新抬头,呈扩散之势。

2、新疫病不断增多近年来,我国养猪业发展迅速,从国内、外引进种猪的品种数量增多。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致使如猪繁殖呼吸综合征(PRRS)、猪增生性肠病(PPE)、猪断奶后多系统衰渴综合征(PMWS)等疾病传入我国。目前已经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并具有很大的潜在危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3、多病原混合感染现在猪发生疾病,多为多病原混合感染如仔猪腹泻,通常是仔猪黄痢、白痢,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等疾病混合感染及环境因素影响等而引起。这种多病原的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带来困难。要求诊断分清主次,现场与实验室检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4、繁殖障碍综合征普遍存在由于不同病原引起的猪繁殖障碍综合征普遍存在。已证实与该综合征有关的疫病有30种以上。当前危害较大的有日本乙型脑炎、细小病毒感染(PPV)、PRRS、猪伪犬病(PR)、衣原体、弓形体等疫病。

5、猪呼吸道病日益突出养猪工作者普遍认为保育仔猪和生长猪呼吸道病日益严重且不易控制。猪场猪呼吸道病严重应该考虑PR、PRRS、PMWS、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喘气病等疾病的感染。饲养管理的食物和环境的恶化也致使呼吸道病日益突出。

6、某些细菌病和寄生虫病危害加重随着集约化养猪场的增多和养猪规模不断扩大,污染变得更严重,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明显增多。如大肠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小袋纤毛虫、疥螨感染等疾病。其中不少病原广泛存在于养猪环境中,通过多种途径传播。这些环境性病原微生物已成为养猪场常见病原并引发多种疾病。

7、免疫抑制性疾病危害逐渐加大免疫抑制性疫病除了直接危害畜体外,还造成机体免疫抑制,引起疫苗接种反应的副作用增大,并使免疫失败。当前常见的疫病有PRRS、PR、猪流行性感冒(SI)、PMWS等。

8、营养代谢病和中毒性疾病增多饲料配合不当或储备存放过长,营养损失,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缺乏,霉菌与霉菌毒素、农药中毒、添加过量痢菌净、硫酸新霉素等药物以及灭鼠药等引起的中毒,近年来在部分养猪场时有发生。

9、饲养方式及环境对某些疫病的影响当前集约化养猪场均采用限位饲养,肢蹄病、生殖道病、皮肤病等日益严重。

二、存在问题

1、引种混乱,把关不严引种部门和渠道增多、检疫不严,导致PRRS、PR、PMWS等疫病随引种带入及传播。

2、兽药和疫苗使用混乱平时不重视预防。治疗病猪时急功近利,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和退热药等药物,盲目迷信疫苗的作用。随意加大免疫剂量以及滥用未经批准的疫苗和自家疫苗,造成应激和免疫麻痹,引起免疫失败。目前部分猪场存在的用药过量和疫苗接种过多的现象应引起重视。

3、消毒不当有的猪场不重视消毒工作,少消毒甚至没有消毒。而有的猪场片面强调消毒的作用,每天几次带猪消毒,造成猪舍湿度过高,使猪处于应激状态,促进了疫病的发生。

4、饲养环境日益恶化,污染严重中、小型养猪场、户,遍及城郊和乡村,有的猪场不重视粪污的处理和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严重,猪长期处于恶劣的生长环境中,而引发呼吸道等疫病。

5、一贯场的连续生产模式不利于疫病的控制目前我国集约化养猪场多采用从配种―怀孕―分娩―保育―生长育成的一贯式连续生产模式,无法进行空栏彻底消毒。各种类型的猪饲养在一起,一旦发生疾病难以根除。

6、传统疾病控制方式已不能有效控制猪传染病由于养猪生产结构和技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兽医工作者必须实施入早期断奶、全进全出、多地生产等饲养管理新技术,才能有效控制猪传染病。

7、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全球性气候变暖,交通工具的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了疫病的传播。

三、主要疫病的防治方案

1、 仔猪黄白痢 预防 母猪产前45天和15天分别进行大肠杆菌多价苗或基因工程苗免疫,最好采用本场菌株所制疫苗;可在仔猪出生后用抗菌药口服或添加于饲料中预防大肠杆菌病。对哺乳仔猪适时补料,饲料营养要全面,蛋白质含量不能过高,断奶后切忌突然换料,增加维生素含量,保持圈舍清洁卫生。 治疗方案 (1)华澳抗菌星、三痢强效、肠炎泻痢灵等任选一注射配合华澳泰宝饮水 (2)六三三血虫清注射配合奇强米先饮水或拌料 治疗仔猪黄白痢效果独特。

2、 猪瘟 预防 提倡超前免疫的预防措施,即在仔猪出生后立即注射猪瘟疫苗两头份,2小时后再吃初乳;仔猪断奶前2-3天进行二免,注射4头份猪瘟疫苗;三免在二免后1个月后进行,每头猪注射4-5头份。生产母猪在仔猪断奶前后,注射一次猪瘟疫苗5-6头份,后备猪在参与配种前30-15天注射猪瘟疫苗5-6头份。种公猪每年3、9月各进行一次免疫,每次注射5-6头份。猪群感染猪瘟后建议使用综合性的治疗措施。 治疗建议 原则急则治其标,慢则治其本,首先切断病原,该转移的转移,场地要消毒处理,考虑退烧解热,然后是抗病毒针,再是防止继发感染(补液或补血不是很重要,但视病情定,因猪瘟引起的脱水治疗没有什么效果,如果是非典型猪瘟的轻度感染后继发的细菌病导致的脱水治疗效果较好)。即首先选用5号灵消毒剂对发病的圈舍进行彻底消毒,隔离病猪,深埋或焚烧死猪。急性猪瘟可对发病的群体用5-10倍剂量的猪瘟疫苗紧急免疫;温和型猪瘟可采用以下两种治疗措施:(1)瘟毒立克注射配合奇强米先饮水或拌料 此方案重在抗病毒和防止继发细菌性疾病,较适合病情后期 (2)黄芩抗病毒针注射配合利胺毒克饮水或拌料 此方案重在抗病毒,较适合疾病前期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无聊、随便吧、

    无聊、随便吧、

    猪场的防疫工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不仅是猪场管理者的责任,也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监督,希望可以出台更严格的保健方案。

    2023-09-30 21:11

  • 苏,凄雪

    苏,凄雪

    这个话题真的很重要,猪场的防疫工作关乎整个产业链的稳定,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有效方案来保障猪的健康。

    2023-05-27 12:34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