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水产养殖 > 冬季如何的管理水产养殖

冬季如何的管理水产养殖

农信网 2022-12-13 04:00:01 水产养殖 148

冬季如何的管理水产养殖

冬季恶劣天气下,水产养殖管理不当很容易使养殖场出现断电、断氧,养殖用水溶氧不足、有害物质上升等问题。同时,低温环境下,水产养殖动物免疫力相对低下,容易发生应激反应,进而诱发鱼虾低温冻伤,爆发水霉病、小瓜虫病、赤皮病等养殖疾病。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印发的《指引》针对各种常见灾害提出了多项具体建议措施,指导养殖户针对冬季恶劣天气早准备、早防范。

未雨绸缪

冬季气温变化幅度大,养殖户要高度关注天气预警预报,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尤其针对温度骤降或者暴雪等极端恶劣天气,更要及时做好水产养殖管理工作。

冬季气温低,养殖设施设备容易受到天气影响发生故障,要着重做好养殖设施设备防冻工作,尤其对加热条件不完善的养殖场来说,更应引起重视。各养殖场要及时检查加固棚架、投饵机等配套设施,检查养殖水管等设施设备,通过加装保暖稻草等方式提前做好水管的防冻防裂工作,检修养殖场发电机、增氧机、保温或加热等设备装置,防止出现断电断氧、极端低温的情况,缺乏加热条件的养殖场应提前采用双层塑料薄膜加强养殖设施保温效果。

池塘、塘埂的情况直接影响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专家建议养殖户坚持早晚巡塘,维护好池塘和塘埂。检查池塘、塘埂的漏水情况,进行及时的排查和补漏,同时仔细观察是否存在冰水分离现象,及时补充养殖用水。

冬季气温骤降容易引发养殖水体缺氧,可采购适量合法的增氧剂等应急物资,便于及时应对灾害发生所导致的养殖水体缺氧情况;同时,为应对冬季日常和天气灾害发生后疾病多发的情况,应适量储备消毒剂,以便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精细养护

冬季池塘内水位的高度对养殖动物有较大影响,水产动物随着水温的下降而逐渐迁移至池塘的中下层,因此,专家建议各养殖户应提前加注新水,将养殖池塘水位提高30厘米—50厘米。提高池塘水位不仅能减缓水温的下降速度,提高水产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能防止水产动物因水温突然骤降到5℃以下时引起冻伤或应激反应。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暂无评论,欢迎沙发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