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水产养殖 > 稻田养鱼好养吗(稻田养鱼技术)

稻田养鱼好养吗(稻田养鱼技术)

农信网 2022-12-21 03:58:01 水产养殖 322

稻田养鱼好养吗(稻田养鱼技术)

稻田养鱼好养吗?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那么稻田养鱼技术需要掌握哪些呢?

1、稻田的选择:

养鱼稻田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能确保旱涝保收。稻田田埂、田底保水性能要好,不能漏水。为便于管理,养鱼区尽量集中连片。光照条件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光照条件越好,对田鱼的生长越有利。

2、养鱼设施建设:

开挖鱼沟、鱼坑,加高加宽加固田埂,安装拦鱼栅等,是稻田养鱼的基本设施,也是维持稻鱼共生的基本条件。

(1)鱼沟、鱼坑的建设标准是:鱼沟一般宽0.6-1.0米,深0.5-0.6米;鱼坑深0.6-1.0米,面积一般10平方米左右。鱼沟、鱼坑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以上。在布局结构上应视稻田的大小和开头而定,一般为“十”字形、“丰”字形和“田”字形。鱼沟、鱼坑之间要互相连通,它们的边堤一般用泥*堆成,有条件的可以用水泥、砖、石等砌成**性设施。

(2)加高、加宽、加固田埂,一般要求加高至0.4-0.5米,加宽至0.3-0.4米,*要夯实,有条件的可以用水泥、砖、石等砌成**性田埂。

(3)拦鱼栅的作用主要是防逃,一般安装在进、出水口处。拦鱼栅的材料可用聚乙烯网布、铁丝网等,网眼大小的选择以不会逃鱼为标准。为确保水流畅通,在进、出水口之间**好有一条直通的鱼沟。

3、清田消毒工作:

在投放鱼苗种之前,需要对稻田进行清田消毒,清除*杂鱼及敌害生物,消灭病菌。消毒药物可选用茶粕、生石灰、漂白粉或专用消毒药物。

(1)茶粕采用带水清田的方法,保留水深10-20厘米,每亩用量为20公斤左右。使用前先将茶粕进行粉碎,用水浸泡一昼夜后,再加水冲稀,连浆带渣遍泼稻田,过15天后,毒性消失,即可放养;

(2)生石灰一般也带水消毒,每亩用60-75公斤,兑水化开即全田泼洒;

(3)漂白粉每亩用7.5公斤,带水泼洒。消毒后5-7天,即可放养;

(4)专用消毒药物按说明书使用。

4、鱼苗种放养:一般地,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基础条件和不同的养殖目的而采用不同的放养模式,如养殖成鱼、养殖鱼种、成鱼和鱼种套养或其它品种混养等,不同的养殖方式,对鱼苗种的放养均有不同的要求。放养密度要根据投饲强度的安排和产量指标要求等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在

(1)不进行人工投饲的情况下单养田鱼成鱼,每亩可放养规模为30-50尾/公斤的鱼种200-300尾或夏花500-600尾;

(2)采取人工投饲方式养殖田鱼成鱼的,每亩可放养规格为20-40尾/公斤的鱼种500-600尾或夏花1000-1200尾。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格健壮,体表无损伤或少损伤。放入稻田以前,鱼体要用5-8%的食盐水或10PPM的孔雀石绿溶液进行集中药浴10分钟左右,有条件的,可选用专用鱼种消毒剂进行消毒。放鱼苗种时,要注意运输用水与田水的温差不能超过2℃,若温差比较大,则应慢慢加水,让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鱼苗种放养操作要熟练、轻快,防止鱼体受伤。放入的位置应选择在鱼坑和鱼沟中,让其自行分散。

5、鱼饲料的选择与投喂:

田鱼属杂食性鱼类,它的饲料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饵料,这类饵料可以通过施基肥、追肥进行培育,水稻的害虫也是其饵料来源之一。传统稻田养鱼的鱼饲料主要是依靠天然饵料。第二类饲料是人工饵料,靠人工投喂供给。一般农户,人工饵料以自有的米糠、麸皮、青料及大、小麦等杂粮为主,也可投喂经过发酵的禽畜粪肥,有条件的,可增投部分鱼用颗粒饲料。饲料的日投放量约为鱼重量的5-6%,养殖前期可适当多投,平时,要根据天气变化和鱼的吃食情况等酌情增减。投饲每天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投喂地点主要是鱼坑、鱼沟。如果放养的是夏花,那么放养后,**好要投10-15天的豆浆糊。豆浆糊的制作方法是:每亩每次用2-2.5公斤黄豆,加水浸泡至豆瓣之间的凹隙胀平为度,加20-30公斤水磨成浆,豆浆不去渣即成豆浆糊。豆浆糊一般上、下午各一投一次,投拨地点以鱼坑、鱼沟为主。

6、养鱼稻田的施肥:

它的原则应是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要少量多次。基肥的用量是每亩田每季稻施500公斤。稻田养鱼后,因为鱼类排泄物可起增肥作用,所以稻田的追肥用量应相应减少,一般掌握在总施肥量的30%即可。施追肥前**好先把鱼赶至鱼沟、鱼坑中。在水深6厘米以上,水温28℃以下时,几种常用化肥单一施放的每亩田安全用量为:硫铵10-20公斤,尿素6-8公斤,硝酸钾4-6公斤,碳酸钙5-10公斤。

7、稻田用药注意事项:

稻田需用药时,要选择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农药。不用DDT、六六六、毒杂芬、五氯酚钠等对鱼类毒性比较大的农药。喷洒农药,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适当加深田 ,以稀释落入水中农药的浓度;另一种是先放掉部分田水,把鱼赶入鱼沟、鱼坑,等农药毒性过后,再注入新水。喷药时,药物尽量洒在稻叶上,以利提高防治病虫效力,同时,又可减少农药落入水中对鱼类造成危害。有的农户采用分批分片的方法施药,效果也不错。近年来,各地在试验推广生物药物防治病虫害,这种方法既有利于养鱼,又可降低谷物中残留积聚的药性。目前使用的生物农药有“7216”、“140”、“1711”、井岗霉素、庆丰霉素等,对鱼类基本无害。

8、日常管理:

"三分养、七分管",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管理工作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水源水质管理方面,关键是要保证用水安全,不能让有毒水体流入田中,在高温季节要注意换排水,防止田水温度过高。既要注意干旱季节的保水问题,又要做好雨季排涝工作,确保旱涝保收;平时巡田要做到认真仔细,注意鱼类的活动及吃食情况,及时掌握鱼类的生长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下雨天要增加巡田次数,防止溢水逃鱼;养鱼稻田不能让鸭子进入,如发现水蛇等敌害生物,也要尽量想办法除掉;鱼病防治也是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田鱼在稻田养殖过程中病害不多,但有时也会出现水霉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等病症,发现鱼病应及时向业务部门咨询。

9、水稻收割和田鱼起捕:

养鱼稻田的水稻收割要带水操作。若是双季稻,在夏收夏种期间,要把鱼赶入鱼沟、鱼坑,同时加大水的交换量。田鱼起捕上市一般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方法。起捕前先放水,慢慢把鱼集中到鱼沟、鱼坑中,然后进行捕捞操作。

10、鱼种的田中越冬:

稻田中的鱼经过一年养殖,大部分可以起捕上市,但还有一小部分鱼种需留作第二年继续养殖。我们采取就田存养越冬方法:在田中间挖一条长条形鱼坑,鱼坑上方用竹片支起棚架,在寒冬时盖上塑料薄膜。这样,鱼种就可以在鱼坑中安全过冬,同时,农田还可以种麦、种菜,两不相误。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暂无评论,欢迎沙发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