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农业种植技术 > 农作物夏季常见病虫害防治

农作物夏季常见病虫害防治

农信网 2022-12-31 02:02:02 农业种植技术 720

农作物夏季常见病虫害防治

棉花——

棉蚜为害症状:棉蚜以刺吸口器插入棉叶背面或嫩头部分组织吸食汁液,受害叶片向背面卷缩,叶表有蚜虫排泄的蜜露(油腻),并往往滋生霉菌。棉花受害后植株矮小、叶片变小、叶数减少、根系缩短、现蕾推迟、蕾铃数减少、吐絮延迟。防治方法:农药防治。甲拌磷浸种,每100千克干棉子用75%甲拌磷乳油1千克,将50升55℃~60℃温水倒入水泥砌的拌种池内,倒入药剂,再倒入棉子搅拌,药剂吸干后,铲出堆闷24小时,就可播种;辛硫磷、氧化乐果药剂喷雾;用敌敌畏熏杀伏蚜。红铃虫为害症状:1、蕾、花被害。从花蕾顶部蛀入,留下针尖大的蛀入孔。幼虫在蕾内吃花蕊,有的蕾内花蕊被吃空而脱落;有的不脱落,仍能开花,但花发育不良,部分花瓣粘连扭曲。2、青铃被害。从基部蛀入,不久蛀孔愈合,在铃壳内壁形成不规则的突起。较老青铃受害,壳内壁有幼虫钻蛀的虫道。幼虫侵入后蛀食棉籽。被害棉铃遇雨霉烂,被害铃室成为僵瓣。3、种籽被害。种仁被吃掉,成为空壳,壳上有虫孔。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溴氢菊脂2.5%亩次有效成分0.5克~1克,功夫菊脂每亩次1克,西维因1:250倍稀释使用。棉铃虫为害症状:1、二代(蕾铃期)为害状。生长点被害幼虫将顶心周围小叶芽为害成缺刻形,有细虫粪,叶展开后呈畸形;生长点常被破坏,使棉茎顶部停止生长,从顶部以下几个叶腋处长出粗壮的徒长枝,上面基本不长花蕾,使整株棉花变成只长叶、秆不结果的光秆棉,俗称“公棉花”。顶部嫩叶被害被吃成许多小穿孔。蕾被害,幼虫藏在苞叶内蛀食幼蕾,蛀孔处有虫粪;被害蕾苞叶张开,很快脱落。花被害,花的雄蕊、花柱被吃掉;子房基部蛀入为害,被害花往往不结铃。

2、三、四代(铃期)为害状。棉铃基部有蛀孔,孔口附近有虫粪,正蛀食的幼虫虫体大半露在铃外;被蛀棉铃遇雨很容易霉烂脱落,不脱落的被害部位成为僵瓣,蕾被害状相同。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1)杨树枝把诱蛾;(2)玉米高粱诱疾带;(3)田间耕作管理和农事操作减轻虫口密度。2、生物防治:(1)应用微生物农药治棉铃虫。(2)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棉铃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如赤眼蜂寄生卵、齿唇姬蜂、侧沟茧蜂、绒茧蜂等寄生幼虫、草蛉、瓢虫、小花蝽、蜘蛛等捕食卵和幼虫,对控制棉铃虫的危害有良好作用。3、化学防治法:25%溴氢菊脂1000倍~1500倍,辛硫磷、敌敌畏1000倍防治三代棉铃虫可选用40%辉丰1号乳油50毫升/亩、25%快杀灵60毫升/亩、4.5%氯氰菊酯与50%辛硫磷乳油混合喷洒或轮换使用。棉铃虫孵化后1天~4天为防治适期,应及时防治。

向日葵——

向日葵螟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向日葵和野生菊料植物的花盘和种子。成虫在7月中下旬陆续出现,羽化盛期为7月末到8月初(葵花盛花期),成虫昼伏夜出在花盘上取食花蜜,交配产卵。产卵盛期在8月上旬,卵期3天~5天。幼虫有4个龄期,l龄~2龄幼虫啃食筒状花,3龄后沿着葵花子实的排列缝隙蛀食种子,将种仁局部或全部吃掉,形成空壳或深蛀花盅,把化盘咬成很多隧道。幼虫为害时,在花盘子实上吐丝结网粘连虫粪及碎屑,状如丝毡,被害花盘遇雨后多腐烂发霉,严重降低产量和品质。防治方法:1、秋翻冬灌可将大批越冬茧翻压入土,减少越冬虫量。2、化学防治。在为害不大的地区可在幼虫期(8月上旬左右)喷90%敌百虫500倍~1000倍液于花盘上即可。为害较重地区应以防治成虫为主,结合防治幼虫。在7月末8月初成虫盛发期,施放敌敌畏烟剂或用敌敌畏高粱秆熏蒸(80%敌敌畏乳油浸高粱秆后插入田间),隔3天~5天(根据虫量)再施放一次。幼虫盛期(8月上、中旬)喷90%敌百虫500倍~1000倍液一次。褐斑病为害症状:子叶和幼苗叶片上病斑近圆形,褐色,外围有黄色晕圈,病斑背面灰白色,成株叶片病斑多角形,褐色,有黄色晕圈。在病斑上长有许多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多雨潮湿时病斑可脱落穿孔。严重时病斑可汇合,整个叶片枯死。防治方法:1、深翻地、铲除自生苗等,清除病残株。2、发病初期打底叶、病叶,同时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连喷两次,间隔10天。大豆——大豆菌核病为害症状:为害植株的地上部,多从植株主茎中下部分枝处开始发病,病斑水渍状,不规则形,浅褐色或近白色,可环绕茎部并向上下蔓延,病部以上往往枯死,也可造成茎秆折断,潮湿时病部生絮状白色菌丝,其上产生黑色鼠粪状菌核,病茎髓部变空,菌核占其空间。后期干燥时茎部皮层纵向撕裂。叶片被害时呈暗青色水渍状,腐烂,有时有絮状菌丝。防治方法:应采取以消灭初侵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1、病区必须避免大豆连作或与向日葵、油菜轮作或邻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一年以上即有明显效果。2、病田收获后应深翻,将表土层的菌核翻入土中;及时清除或烧毁残茎以减少菌源。大豆封垅前及时中耕培土,防止菌核萌芽出土或形成子囊盘。注意排淤治涝,平整土地,防止积水和水流传播。3、汰除种子中混杂的菌核。4、菌核萌发出土后至子囊盘形成盛期,于土表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约30克~60克,加水40公斤~50公斤喷雾。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或30%菌核利可湿性粉剂50克,加水50公斤也有良好效果,但在发病后喷洒植株表面效果较差。大豆灰斑病为害症状:主要为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病粒出生的幼苗子叶上出现半圆或圆形褐色病斑。成株期叶片上的病斑最初为退绿圆斑,逐渐发展成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斑,故又名蛙眼病。后期也可形成不规则形病斑。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中央部分密生灰色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布满叶面,病斑合并,叶片枯死脱落。茎斑纺锤形或椭圆形,荚斑圆形或椭圆形,因荚上多毛,不易看到霉层。籽粒上的病斑与叶斑相似,多为圆形蛙眼状。防治方法:化学防治。1、苗期较湿润多雨的地区,用50%福美双或50%多菌灵拌种,每100公斤种子用药0.3公斤;2、针对感病品种,生长茂密的豆田,于发病初期或荚和籽粒易感病期喷药,以控制籽粒上的病斑。常用药剂有40%多菌灵胶悬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100克,或50%甲基托布津100克,加水80公斤~100公斤喷雾。视病情发展,间隔7天~10天,共喷2次~3次。

花生——

根结线虫病为害症状:花生的地下部均能被侵害。当根系开始生长,幼虫从根端部侵入。幼虫的重复侵入,使整个根系形成乱发状的“须根团”。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增强花生的抗病力。2、化学防治。3%克百威颗粒剂亩施5公斤,3%甲基异硫磷颗粒剂10公斤处理土壤。也可用种衣剂4号,用种子量的2%拌种,在病情指数50%~60%的中等发病和70%~80%偏重发生地块,交替使用6%铁灭克每亩1公斤,或10%克线磷2公斤,将以上颗粒剂均匀撒播于沟内,播种覆土。干旱年份,应开沟浇水,然后撒药播种。矮化病毒病为害症状:病株矮小,长期萎缩不长,节间短,植株高度常为健株的1/3~2/3,单叶片变小而肥厚,叶色浓绿,结果少而小,似大豆粒,有的果壳开裂,露出紫红色的小籽仁,须根和根瘤明显稀少。防治方法:1、精选籽粒饱满的籽仁作种,严格剔除病劣、粒小和变色的籽仁,以减少田间的初侵染毒源。2、50%克菌丹300倍液,或15%粉锈宁1500倍液喷施。锈病为害症状:主要在叶片上发生,也能侵染叶柄、茎及果柄。叶片发病,首先出现针头大小淡黄色病斑,后逐渐扩大变为红褐色突起,表皮纵裂,露出红褐色粉状的夏孢子堆。孢子堆由淡黄色渐变黄褐色,最后呈褐色。病斑周围有一个不太明显的黄色晕圈。叶片上的病斑,背面多于正面。被害植株多先从底叶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叶色变黄,最后干枯脱落,整株枯死。防治方法:可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福美锌、福美铁均用400倍液,1500倍液,或30%百科乳油每亩30毫升~60毫升。遇大雨后要重喷。花生蚜为害症状:花生蚜多集中在心叶及幼嫩的叶背面、嫩茎和幼芽为害,开花后为害花萼管、果针吸食汁液。受害植株生长矮小,叶片卷缩,影响开花、结果。严重时茎叶变黑,蚜虫排出大量“蜜露”,而引起霉菌寄生,重者可造成植株枯死。防治方法:化学防治。喷雾:用40%乐果乳剂l000倍~15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或50%杀螟松1000倍液,或50%磷胺3000倍~5000倍液。用50%辟蚜雾,每亩8克~10克,对水40公斤~50公斤喷雾,防治效果好,且能保护天敌;喷粉:掌握在锄第二遍地前,于早、傍晚叶片闭合时进行,可喷1.5%乐果粉剂,或2.5%敌百虫粉剂,或1.5%甲基粉剂。

玉米——

玉米螟为害症状:玉米螟以幼虫为害。初龄幼虫蛀食嫩叶形成排孔花叶。3龄后幼虫蛀入茎秆,为害花苞、雄穗及雌穗,受害玉米营养及水分输导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幼虫为害棉花蛀入嫩茎,使上部枯死,蛀食棉铃引起落铃、腐烂及僵瓣。防治方法:夏玉米在心叶末期防治一次。穗期虫穗率10%或100%穗花丝有虫50头时,要立即防治。药剂可用颗粒剂,用50%对硫磷乳油500毫升加适量水,与25公斤过筛(25目~60目)的煤渣或沙石颗粒拌和均匀而成。玉米心叶末期每株施颗粒剂1克~2克,另外可用杀虫双或溴氢菊脂,或久效磷。玉米蚜为害症状:玉米蚜在玉米苗期群集在心叶内,刺吸为害。随着植株生长集中在新生的叶片为害。孕穗期多密集在剑叶内和叶鞘上为害。边吸取玉米汁液,边排泄大量蜜露,覆盖叶面上的蜜露影响光合作用,易引起霉菌寄生,被害植株长势衰弱,发育不良,产量下降。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1)铲除田间杂草减少虫源;(2)拔除中心芽株的雄穗,减少虫量。2.化学防治。施颗粒剂。用40%乐果50毫升,对水0.5公斤,拌15公斤砂土,每亩株撒1克。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亩6克~10克,对水60公斤~75公斤喷雾,或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毫升,加水50公斤~75公斤。每亩用药液75公斤。玉米小斑病为害症状:玉米小斑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生,以玉米抽雄后发病重。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叶片上病斑数量多。初为水浸状,以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颜色较深,椭圆形、圆形或长圆形,大小5~10×3~4毫米,病斑密集时常互相连接成片,形成较大型枯斑。多雨潮湿天气,有时在病斑上可看到黑褐色霉层。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向上蔓延、扩展。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土壤深耕高温沤肥,杀灭病菌。施足底肥增加磷肥,重施喇叭口肥,及时中耕灌水。加强玉米田间管理,增强玉米抗病力。2.药剂防治。在玉米抽穗前后,病情扩展前开始喷药。喷药时先摘除底部病叶,用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异稻瘟净乳油等,均加水500倍进行喷雾;或70%甲基托布津、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以500倍~800倍喷雾,每亩用药50公斤~70公斤,7天~10天一次,共喷二三次。

农作物夏季常见病虫害防治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3 评论

  • 人生?旅途!

    人生?旅途!

    农作物病虫害是个老大难问题希望科研机构能够加大攻关力度找到更多高效又安全防治方法。

    2023-10-11 11:28

  • 过晚天堂

    过晚天堂

    @漫述心晴我觉得农药使用要谨慎可以考虑使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对环境友好也不会残留在作物中。

    2023-07-08 16:19

  • 漫述心晴

    漫述心晴

    夏季病虫害确实令人头疼特别是对农作物影响很大希望能有更多生物防控方法得到推广。

    2023-04-04 21:10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