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害虫图谱 > 鳞翅目害虫 > 豆天蛾(天蛾科)

豆天蛾(天蛾科)

农信网 2022-12-20 05:19:01 鳞翅目害虫 758

豆天蛾图片,豆天蛾长怎么样?豆天蛾怎么防治,豆天蛾用什么药最有效?豆天蛾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豆天蛾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耕种帮种植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豆天蛾(天蛾科)

一、中文名称:豆天蛾

二、别名:鸢色雀蛾

三、学名:Clanisbilineata

四、分部地区:分布于我国黄淮流域和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

五、危害作物大豆、绿豆、豇豆和刺槐等。

六、危害方式:咀嚼式口器

七、危害症状:豆天蛾以幼虫取食大豆叶,低龄幼虫吃成网孔和缺刻,高龄幼虫食量增大,严重时,可将豆株吃成光杆,使之不能结荚。

豆天蛾(天蛾科)

八、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40~60mm,翅展100~120mm。体和翅黄褐色,头胸部暗紫色。前翅狭长,由前缘至后缘有6条褐色的波状横纹,前缘中部有一半圆形浅白斑,翅顶部有一三角形褐色斑块。后翅小,近前缘深褐色,其余部分黄褐色。

2、卵:椭圆形,直径2~3mm,初产时淡绿色,后变为黄白色,孵化前变成褐色。

3、幼虫:共5龄。末龄幼虫长60~90mm,黄绿色。1龄幼虫头部圆形;2~4龄幼虫头部三角形,有头角;5龄幼虫头部呈弧形,无头角,两侧各有7条向背后方倾斜的淡黄色斜纹,腹部背面观察呈倒“八”字形。尾部具一黄绿色尾角。气门椭圆形,灰白色。

4、蛹:体长40~45mm,宽15mm,纺锤形,红褐色,腹部口器明显突出,呈钓状弯曲。

豆天蛾(天蛾科)

九、发生规律:

豆天蛾每年发生1~2代,一般黄淮流域发生一代,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发生2代。以末龄幼虫在土中9~12厘米深处越冬,越冬场所多在豆田及其附近土堆边、田埂等向阳地。

成虫昼伏夜出,白天栖息于生长茂盛的作物茎秆中部,傍晚开始活动。飞翔力强,可作远距离高飞。有喜食花蜜的习性,对黑光灯有较强的趋性。卵多散产于豆株叶背面,少数产在叶正面和茎秆上。每叶上可产1~2粒卵。

初孵幼虫有背光性,白天潜伏于叶背,1~2龄幼虫一般不转株为害,3~4龄因食量增大则有转株为害习性。在2代区,第一代幼虫以为害春播大豆为主,第二代幼虫以为害夏播大豆为主。

豆天蛾在化蛹和羽化期间,如果雨水适中,分布均匀,发生就重。雨水过多,则发生期推迟,天气干旱不利于豆天蛾的发生。在植株生长茂密,地势低洼,土壤肥沃的淤地发生较重。大豆品种不同受害程度也有异,以早熟,秆叶柔软,含蛋白质和脂肪量多的品种受害较重。豆天蛾的天敌有赤眼蜂、寄生蝇、草蛉、瓢虫等,对豆天蛾的发生有一定控制作用。

豆天蛾(天蛾科)

十、防治方法:

1、对土壤进行深耕,翻耕豆茬地时随犁拾虫,消灭土壤中的老熟幼虫。改变大豆耕作方式,与其他作物进行间作、套种。当幼虫达4龄以上时,可人工捕捉或用剪刀剪杀。

2、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田间落卵量,从而减少豆天蛾的发生量。

3、防治豆天蛾的适期应掌握在3龄前,百株幼虫10头时喷药。喷药时应注意喷叶背面,并宜在下午进行。可用药剂有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21%灭杀毙3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0.5%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15%杜邦安打悬浮剂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2000倍液,或21%增效氰.马乳油3000倍液。

以上就是耕种帮种植网对豆天蛾的介绍及防治方法,如您有更好的见解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优化-何朝发

    优化-何朝发

    天蛾科豆天蛾真是神奇它们翅膀花纹让人想起了幅华丽油画。

    2023-08-21 20:49

  • 然掌柜

    然掌柜

    哇这种豆天蛾真漂亮起就像是朵精致花朵呢!

    2023-04-21 13:04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