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害虫图谱 > 同翅目害虫 > 康氏粉蚧(粉蚧科)

康氏粉蚧(粉蚧科)

农信网 2022-12-29 04:24:01 同翅目害虫 740

康氏粉蚧图片,康氏粉蚧长怎么样?康氏粉蚧怎么防治,康氏粉蚧用什么药最有效?康氏粉蚧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康氏粉蚧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耕种帮种植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康氏粉蚧(粉蚧科)

一、中文名称:康氏粉蚧

二、别名:梨粉蚧、李粉蚧、桑粉蚧

三、学名:Pseudococcuscomstocki (Kuwana)

四、分部地区:我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四川等地;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印度、斯里兰卡、英国、俄罗斯、美国等地。

五、危害作物:梨、苹果、桃、李、杏、樱桃葡萄、柿、山楂石榴核桃、梅、枣、桑、杨、柳、桑、洋槐、榆、瓜类及蔬菜等多种植物。

六、危害方式:刺吸式口器

七、危害症状:以成、若虫刺吸寄主的幼芽、嫩枝、叶片、果实及根部汁液。嫩枝叶片被害后常肿胀,或形成虫瘿,树皮纵裂枯死,前期果实被害呈畸型。

康氏粉蚧(粉蚧科)

八、形态特征:

1、成虫:雌虫体长3~5mm,扁椭圆形,体粉红色,体外被白色蜡质分泌物,体缘具17对白色蜡刺。体前端蜡丝较短,后端稍长,最末1对几与体等长。触角7或8节,足细长,后足基节具较多透明孔,触角柄节也具几个透明小孔,腹裂一个较大。肛环具内、外缘二列孔。肛环刺毛6根。雄体长约lmm,翅展约2mm,翅仅1对,透明,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具尾毛。

2、卵:椭圆形,淡橙黄色,长约0.3mm,常数十粒成块,外被薄层白色蜡粉,形成白絮状卵囊。

3、若虫:形似雌成虫,初孵扁卵圆形,淡黄色,复眼近半球形,紫褐色。雌3龄,雄2龄。触角6~7节,粗大;口针伸达腹末。

4、雄蛹:体长约1.2mm,淡紫色。茧长2.0~2.5mm,白色绵絮状。

康氏粉蚧(粉蚧科)

九、发生规律:此虫四川1年发生2代,河南、山东1年发生1代。以若虫于寄主树皮隙缝或枝干树洞等处越冬。年生2代区,翌年树液流动后开始出蛰活动,3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5月中旬雌成虫开始产卵,5月中旬末至下旬初为产卵盛期,6月上旬卵开始孵化,6月上旬末中旬初进入孵化盛期,第1代若虫盛发于6月下旬末7月上旬初。第1代雌成虫盛发于7月下旬,8月下旬始见第2代卵,9月上旬为产卵盛期,9月10日第2代若虫出现,9月中旬末至下旬为第2代若虫盛发期,危害至10月陆续进入越冬。年生1代区,翌年5月出蛰转移到嫩梢、幼叶及果实上刺吸危害,5月中旬成虫羽化出现,5月下旬转移到叶背分泌白色绵状卵囊,产卵于其中,6月中旬孵出的若虫爬出卵囊,沿叶脉与叶缘寄生危害,10~11月若虫转至越冬场所进行越冬。春季日均气温达11度时,越冬若虫开始活动,晴天中午常群集于枝头、嫩芽、幼叶及果实等处取食危害,单雌每次产卵约300~400粒,第1代卵期为20天左右,第2代卵期约5天左右。初孵若虫活动力较强,先爬于芽苞、枝头、果台及叶片上聚集食害。

十、繁殖方式:年生1代区,翌年5月出蛰转移到嫩梢、幼叶及果实上刺吸危害,5月中旬成虫羽化出现,5月下旬转移到叶背分泌白色绵状卵囊,产卵于其中,6月中旬孵出的若虫爬出卵囊,沿叶脉与叶缘寄生危害,10~11月若虫转至越冬场所进行越冬。

康氏粉蚧(粉蚧科)

十一、防治方法:

1、冬、春刮树皮或用硬毛刷,细铁丝或钢丝刷子刷除缝隙中的卵囊及越冬成、若虫。

2、晚秋雌虫产卵或越冬前于树干束草诱引产卵或越冬,翌春出蛰孵化前集中烧毁。

3、若虫孵化后、泌蜡前,均匀喷布各种常规农药,使用常规浓度均有良好防效。可选用渗透性强的药剂如40%啶虫.毒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国光必治1500-2000倍+5.7%甲维盐乳油2000倍混合液防治效果更佳。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4、对各种苗木、接穗、砧木应严格检疫,防止或堵绝人为传播蔓延。

5、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例如:红点唇瓢虫,其成虫、幼虫均可捕食此蚧的卵、若虫、蛹和成虫;6月份后捕食率可高达78%。此外,还有寄生蝇和捕食螨等。

以上就是耕种帮种植网对康氏粉蚧的介绍及防治方法,如您有更好的见解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Bunny_Yoyao

    Bunny_Yoyao

    @秋梦如影到图片就对粉蚧产生了兴趣真希望有更多资料可以了解它们习性和生活习惯。

    2023-08-26 14:50

  • 秋梦如影

    秋梦如影

    这个品种粉蚧真很有趣颜色鲜艳且形态独特让人忍不住想多了解。

    2023-04-28 09:37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