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类 > 养猪 > 猪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何可以作为诊断依据)

猪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何可以作为诊断依据)

农信网 2022-12-07 02:34:01 养猪 894

猪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何可以作为诊断依据)

流行病,即以群体发病形式表现的疾病,而并非以个体发病形式表现的疾病。流行病学,最早是人医领域中的一个概念,它是研究人群中疾病流行的学科。后来这个概念引人到兽医领域,由此才产生了兽医流行病学。半个世纪前,兽医流行病学仅限于传染病的研究。直到30 年前,人们才正式将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由传染病扩大到包括非传染病,即研究所有疾病的流行问题。这是因为所有疾病都有群体发病的可能。

当今兽医流行病学的定义是研究动物群体中疾病频率分布及其决定因素的科学。它主要解释动物群体中为什么发病?如何发病?什么时间发病?什么地方发病?疾病的严重程度如何?从而确定病因,阐明分布规律,制定防制对策并评价其效果,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动物疾病的目的。

兽医流行病学,在这里简称流行病学,归纳起来主要研究两方面问题。第一,疾病在动物群体中的分布;

第二,研究动物群体发病的决定因素。疾病分布,指疾病在畜群间、时间、空间的分布状况。这三间分布,反映了疾病在畜群中分布全貌的立体动态图像,也即反映了疾病在畜群中的整体表现。疾病的决定因素,指与宿主(即动物自身)、致病因子和环境因素相联系的三方面因素,也称为三联因素。与疾病有联系的宿主因素有年龄、性别、种、品种等;与疾病有联系的致病因子有细菌、病菌、真菌、寄生虫等有生命的及物理、化学无生命的因子;与疾病有联系的环境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包括外界大气候及舍内小气候)、植被、地质水文、饲养管理、饲料、应激等。

流行病学不仅单独研究疾病在畜群间、时间、空间的三间分布和与宿主、致病因子、环境相联系的三联因素,而且还研究三间分布与三联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整体上讲,三联因素影响着三间分布。宿主因素和致病因子共同影响着疾病在畜群间的分布,这表现在很多方面。

第一,年龄和致病因子共同影响着疾病在畜群间的年龄分布。这是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动物,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对各种疾病的敏感性不同。也就是说,有些疾病仅发生在特定年龄段的动物群体中。

第二,性别和致病因子共同影响着疾病在畜群间的性别分布。即有些疾病仅发生在雄性群体中,有些疾病仅发生在雌性群体中。

第三,种、品种和致病因子共同影响着疾病在动物间的种的分布和品种的分布。种,指的是不同种的动物和人,如猪、牛、马、鸡、狗和人等。有的疾病如口蹄疫仅在偶蹄兽之间传播,对单蹄兽不易感;有的疾病如布鲁氏菌病在人兽之间传播,称为人畜共患病;有的疾病,仅在同一种动物的不同品种中发生。第四,免疫宿主、易感宿主和致病因子共同影响着疾病在畜群间的分布。有免疫力的免疫宿主,因其具有很强的防卫能力,一般不会引起疾病,而缺乏免疫力的易感宿主,极易发病。

宿主因素、环境因素和致病因子相互影响着疾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疾病的时间分布表现形式有三种:短期趋向、周期趋向、长期趋向。短期趋向,是典型的流行。由突发事件造成宿主与致病因子之间的平衡被破坏,在一定范围内的动物群体中短时间内发病突然增多,经过一定时间后又平息下来。它有共同暴发和增殖流行等形式。最常见的共同来源暴发是畜群食物中毒,由于接触同一来源的致病因子引起群体发病。很多传染病都是有增殖流行特点,开始个别动物发病,很快群体发病。周期趋向,指发病水平在时间上有周期性变化。

最典型的为季节性趋向,发病与季节有关。这是因为不同的季节,温度、湿度不同,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媒介昆虫活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当某个季节的温度、湿度适宜于某些病原微生物和媒介昆虫活动条件时,有些疾病就易发生,否则,就难以发生。季节性趋向分两种。一种为发病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即有些疾病仅在特定季节发生,在其他季节不发生;另一种为发病率随季节变化而不同,即有的季节,有些疾病发病率高,而有的季节,发病率低。长期趋向,指疾病在几年、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发生的变化。

疾病的空间分布,即指地区分布、场间分布、舍间分布和舍内区域分布。有的疾病,仅发生在特定的地区,而有的疾病在所有地区发病;有的疾病在某一个饲养场发生,有的疾病仅在某一饲养场的某些舍圈发病,甚至有的疾病仅仅发生在一个圈舍中的个别圈中。影响疾病在地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当地气候、土壤、水质、植被及媒介昆虫等。影响疾病在场间、舍间和舍内分布的主要因素有饲养环境、饲养管理、防疫措施及饲料等。

以上介绍了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那么这些内容与兽医诊断有何关系呢?应该讲,关系甚为密切。针对以群体饲养方式为主的动物,如猪、鸡等,关系尤为密切。动物的发病形式无非是个体和群体两种,针对饲养个体动物情况的个体形式的发病,只能应用临床兽医学和兽医病理学,即依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解决诊断问题;而针对饲养群体动物中的群体发病,仅依据二者,诊断是十分困难的,只有将流行病学与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相结合,才使得诊断变得较为容易和有效;针对饲养群体动物中的个体发病,应用流行病学,可以排除很多可疑疾病,从而对诊断也有很大帮助。

总之,很多疾病的诊断问题,仅通过个体诊断,难以解决问题,若站在群体角度,可能会变得非常容易。

那么,流行病学与诊断有何具体关系呢?这主要反映在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可以作为诊断的依据。流行病学所研究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调查获得的,调查的内容,一方面针对疾病在畜群间、时间和空间的分布,一方面针对疾病的病因。对于病因中的宿主因素、环境因素,诸如年龄、性别、种、品种、饲养管理、免疫措施等可以比较容易调查出结果,而对于病因中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化学的致病因子,是无法或难以通过调查得到确认的。对于大部分疾病而言,恰恰只有确定了致病因子,疾病才可得到确诊。所以,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是难以确诊的。但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结果分析可以推断病因。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断病因,主要用到疾病的三间分布与三联因素的关系。知道了疾病的症状表现及在年龄、性别、种、品种等分布,就可以推断可能的致病因子和排除某些疾病因子;知道了疾病的症状表现及在免疫动物和易感动物间的分布,就可以推断可能的致病因子和排除某些致病因子;知道了疾病的症状表现及在时间上的分布形式,就可以推断是哪类或哪几类疾病和排除了哪几类疾病;知道了疾病的症状表现和在地区分布、场间分布、舍间分布、舍内分布及环境因素的调查结果,就可以推断一些可能致病因子和排除一些致病因子。

总之,通过推断和排除某些致病因子,就可以缩小诊病范围,同时为诊病方向提供了指引,从而对诊断起到不可缺少的辅助作用。这也正是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作为诊断依据的意义所在。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3 评论

  • 杨萍

    杨萍

    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分析了解起来有点复杂,但它对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和医疗水平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023-10-20 14:00

  • 鬼见愁、唳气禀然

    鬼见愁、唳气禀然

    看了这个调查结果,感觉对疾病防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真的很有意义。

    2023-07-06 18:11

  • 风起朝阳

    风起朝阳

    这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太重要了,能够帮助医生们更快更准确地诊断疾病,保护我们的健康。

    2023-03-22 22:22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