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牧养殖 > 规模化猪场母猪分胎次饲养探讨

规模化猪场母猪分胎次饲养探讨

农信网 2022-12-23 05:27:01 畜牧养殖 775

规模化猪场母猪分胎次饲养探讨

母猪胎次饲养在国内是一种新的饲养模式,通过将各胎次的母猪分开集中饲养管理,一方面可以降低疫病(特别是蓝耳病)发生机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如配种分娩率、胎均产仔数、断奶发情率、泌乳性能等生产指标会得到大幅提升。在这里,仅根据我们近几年的分胎次饲养生产实践的具体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探讨

1 分胎次饲养的原理

由于母猪在不同的胎龄阶段(特别是低胎的1胎、2胎)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将后备猪和低胎猪全部集中饲养管理,并作为单独的后备生产线,3胎以上的经产猪集中作为经产生产线,对后备生产线母猪与经产生产母猪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方式。1胎猪由于体成熟还不完全,在妊娠过程中还需要大量的营养供给身体的生长发育,同时骨盆与产道相对经产猪偏小,易难产。因此在整个妊娠阶段采食量应遵循两头低中间高的原则,有别于经产猪前低后高的模式,同时前期料量要略高于经产猪。另一方面母猪终身哺乳性能(即有效乳头的形成)决定于l胎哺乳期的带仔数,而l胎断奶猪存在掉膘严重并导致高比例乏情的现象。因此,1胎猪在哺乳阶段的饲养要求更高。低胎猪由于自身抗体水平偏低,对大部分疾病具有易感性,特别是后备猪往往成为疾病的易感群和传染源。所以分胎次饲养,主要是基于防疫上切断传播途经以减少疫病发生和饲养管理上的精细化的需要。

2 分胎次饲养的操作方法

2.1 后备生产线的选择基于防疫上的考虑,后备生产线应设在隔离舍与经产生产线之间。后备线相对独立,包括员工上、下班的更衣消毒室及行走路线等都应与经产生产线相对隔离。

2.2 猪群的选择

后备生产线猪群主要是l胎、2胎母猪和全部的待配后备猪。全部的2胎断奶猪和部分1胎断奶猪调入经产生产线饲养。后备猪达到165~ 180日龄并超过隔离期限,全部调入后备生产线做促发情工作。一般经产生产线为3胎及以上的猪群。

2.3 后备生产线的饲养管理

妊娠后期每天采食量3.2kg/头(夏季)、3.3kg/头(冬季),仔猪出生重以1.3~ 1.5 kg为宜,不宜太大否则易难产;中期采食量需根据母猪整体体况来定,因运动不足,体形短而粗,四肢发育不理想的1胎母猪料量以2.3 kg/d以下为宜,以避免膘情过肥。产房高峰期不限料,并采取措施保证6.5 kg/d以上的采食料量,以减少哺乳期间母猪的失重;同时每头l胎母猪的带仔数应不低于1 l头,以提高母猪有效奶头数。环境控制方面,对温度和湿度控制要求更高,与经产生产线相比,最高舍温低2℃,最低舍温高2℃。种猪预防保健方面,由于低胎母猪的抗病力较差,易形成群体性的亚健康问题,如高比例的眼屎与泪斑等,针对后备生产线猪群需要做好全群中、西药预防保健工作,尤其是中药保健。

2.5用药方面

后备生产线选用同一类型的抗生素药物尽量择取药效较低的,而且使用的剂量和频率要低于经产线。目的是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保证长期用药的敏感性。

2.6 后备生产线对防疫的要求更严格

后备猪和低胎猪抗病力差,是传染病的易感群体,环境中的病原体浓度不能高。因此,日常的舍内外消毒工作需要做得更细更彻底,同时与其他生产线要有足够的防疫隔离和缓冲带。一旦后备生产线有异常情况,首先是完全切断与其他生产线的联系,由线到组到单元(或栋)实行层层隔离。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全线清空,以快速切断传播途径,尽量降低损失。

3 分胎次饲养的优势

3.1 降低疫病发生的风险由于后备猪及低胎猪的抗病能力差,在整个猪场的结构中是属于易感动物,许多的疫病首先是发生在这2类群体身上,如高致病性蓝耳病、普通蓝耳病、传染性胃肠炎、血痢等疫病感染的猪群往往是后备猪及低胎母猪。将后备猪及低胎猪集中精细化饲养,实施特殊的更细致的预防保健程序以提高易感群体的免疫力,另一方面与经产猪分开饲养也切断了传播途径。

3.2 提高生产效率在传统的饲养模式下,低胎母猪所产仔猪抗病力差,死亡率高,断奶重偏小,1胎母猪掉膘多,断奶后发情差。分胎次饲养后,后备生产线实施精细化的饲养管理,低胎猪的仔猪及肥猪饲养过程基本独立,保持了抗体水平的均一,减少了与经产母猪的仔猪及肥猪混养发生交叉感染的机率;提高了上市肉猪的质量,减少了肉猪全程死淘率;低胎母猪的生产性能得到了提高,胎均健仔数可提高1个点,分娩率提高l0%,同时由于集中饲养管理,1胎断奶猪膘情在2.8分膘(膘情5分制),整体比较理想,同时体格更大;2胎猪断奶后7d内发情率可提高到900/o以上,2胎猪的生产性能有了良好的保障。

3.3 为经产生产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后备生产线为经产生产线提供了健康的、体况较好、生产性能较高的2胎猪,由于接收了抗病力更强、生产性能更好的2胎猪,经产生产线的疾病压力变小,用于预防保健的药费成本大大降低,栏舍的周转能力也有所提高,从而使整个生产效益有一个大的提高。

4 分胎次饲养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有时很难做到真正的分胎次饲养,因为要确保生产的均衡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管理不善会造成栏舍时空时紧,周转不通畅,从而导致分胎次饲养不能很好地实行。其次是分胎次饲养造成了工作量的分配不均,由于后备母猪及初产母猪抵抗力差易发病,分娩时易难产,生产易出现波动,相对经产猪的饲养来说其工作量要大许多。再次是由于饲养后备猪护理难度大和工作量较大,员工易产生情绪,人员管理难度加大。

5 做好分胎次饲养所要注意的事项

总的来讲,实行的分胎次饲养的创新模式对防疫、疫病净化、精细化饲养及超产等部有明显的效果。同时,针对存在的不足,对进一步完善分胎次饲养提出如下几点设想:

5.1 建立科学的后备猪饲养评估体系

实行分批次、分阶段的多方位数据化的评估和档案建立。这涉及到每批后备猪的免疫、保健、营养和发情记录及健康、膘情、肢体发育等的评估。关于后备猪的部分标准参照如表一。

5.2 建立更适合后备线的生产管理体系

后备线的种猪群具有其特殊性,由于种源及饲养管理的差异,每一批后备猪往往有很大的差异(健康或生产性能的不确定性),所以每一批猪都是新的挑战。在生产的监控过程中,有大量的技术性指标需要经常性评估并及时制定预防纠正措施。长期的大量的动态的数据化管理需要有更科学的管理体系,日常管理的规范化、数据化、格式化就显得非常必要。建立健全各种数据的记录、分析、评估和追溯制度,才能保证整个后备线生产长期有序地进行。否则,长期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会给整个后备线的生产管理带来巨大的混乱和压力。

5.3 完善独立的后备线考核制度在猪场的绩效考核中,由于后备生产线的特殊性,应当制订独立的考核标准。重要的几个指标如后备猪利用率、窝均总仔数、断奶母猪的健康与膘情、断奶母猪的哺乳性能(有效奶头数)。由于没有可比性,后备生产线主要是考核生产指标的完成率。几项指标的参考数据:后备猪利用率≥90%;窝均总仔数≥ 12.0头;断奶母猪膘情≥2.8分;有效奶头数≥ lO个。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花漾逸人

    花漾逸人

    作为养猪行业的从业者,我觉得这篇文章对规模化猪场母猪分胎次饲养的讨论很有见地,对我们改进养猪技术有很大帮助。

    2023-09-09 13:27

  • ♂“有话直说

    ♂“有话直说

    这篇文章对规模化猪场母猪分胎次饲养进行了深入探讨,对猪场管理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很值得一读。

    2023-05-02 09:27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