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牧养殖 > 猪圆环病毒病的危害及其防控

猪圆环病毒病的危害及其防控

农信网 2022-12-17 04:49:02 畜牧养殖 561

猪圆环病毒病的危害及其防控

 猪圆环病毒病主要包括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肾炎综合征(PDNS)、仔猪先天性震颤(CT)、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生殖系统紊乱、肠炎等多种疾病。其临床特征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体质下降、进行性消瘦、生长发育不良、呼吸困难、贫血、黄疸、腹泻、母猪繁殖障碍、内脏器官及皮肤的广泛病理变化,特别是肾、脾脏及全身淋巴结的高度肿大、出血和坏死。该病毒还可和其他病毒协同感染,大大增加了动物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给全世界生猪生产大国造成严重的危害,成为阻碍当今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病原之一。

1 圆环病毒病的危害及临床症状

1.1 免疫抑制

圆环病毒病是一种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猪群感染PCV2 后,侵害机体的免疫器官,诱发细胞凋亡,尤其淋巴系统受到的损伤最大,因而使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或丧失,导致猪体免疫力低下,同时影响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当前圆环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是猪场控制疾病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1.2 PCV2 亚临床感染

PCV2能够使感染猪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导致机体免疫抑制的病毒经常以亚临床感染的形式出现,常易被忽视。在血清学研究的基础上,PCV2 感染在世界各地是无处不在的,然而临床疾病的患病率要低得多。PCV2 感染的一个更微妙的表现是生长缓慢,主要表现在看起来健康的猪群。

1.3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PMWS可见于5 ~ 16 周龄的猪,最常见于6 ~ 8 周龄的断奶猪群。主要表现为消瘦、呼吸困难、淋巴结肿大、腹泻、皮毛苍白、黄疽,还兼有咳嗽、发热、生长迟缓等症状。PMWS 主要的剖检病变是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下颌淋巴结及髂下淋巴结肿大,且硬度增大,均匀的苍白色,同时兼有水肿。另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肺肿胀、坚硬或似橡皮,某些病例肺表面有灰褐色斑块,严重时表现为肺泡出血,颜色变深,间叶和心叶萎缩或实变。脾脏肿大,肝脏颜色变暗,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肾脏水肿,苍白,被膜下有白色点状或块状坏死。心包膜内有大量炎性渗出物,心脏冠状沟常见胶冻样物质,心肌衰竭。以上病变通常难在同1 头感染猪身上全部见到,感染猪可能在某一个器官系统出现病变,而在其他器官不出现病变。

1.4 猪皮炎肾病综合征

PDNS是一种以系统性血管炎为特征的主要侵害机体皮肤和肾脏的一种传染病。PDNS 主要发生在保育猪及育肥猪,通常发生于8 ~ 18 周龄的猪。在世界各地都有关于该病的报道。受PDNS 影响的猪主要临床症状是厌食症和抑郁,很少或根本没有发热。他们可能是匍匐在地,不愿移动,和/ 或显示僵硬步态。该病最主要的特征是在患猪皮肤表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红色或紫色斑点,主要存在于后肢和会阴区,有时甚至全身性分布,随着时间的推移,随后体重增加,病变成暗结壳覆盖,皮损逐渐褪色,有时会留下疤痕。剖检可见肾脏肿大、苍白,被膜下有白色坏死斑。该症状源于皮肤发生系统性的坏死性血管炎及肾脏出现纤维蛋白坏死性肾小球性肾炎。综合征的患病率通常是在1%以下,死亡率却达到100% ,严重受影响的猪发病后在几天内死亡。幸存的猪往往综合征开始后7 ~ 10 d 恢复。

1.5 种猪繁殖障碍

PCV2相关性繁殖障碍(PCV2-RD)主要表现为感染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增加、新生仔猪死亡及断奶后仔猪死亡率增加,与感染猪细小病毒的症状类似。PCV2 相关性繁殖障碍主要发生在母猪,PCV2 可通过母体垂直传播给仔猪,也可经公猪精液传播。

1.6 育肥猪的猪呼吸道综合征

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 发生于16 ~ 22 周龄的生长育肥猪,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嗜睡、厌食、发热、咳嗽以及呼吸困难等。PRDC 是通常是由PCV2、PRRSV、SIV、猪肺炎支原体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等多种呼吸道病原混合感染引起的。PCV2 参与导致的PRDC 非常顽固,用药无效,严重影响饲料利用率,在规模化猪场中普遍存在。

1.7 仔猪先天性震颤

CT 俗称“仔猪抖抖病”,是指刚出生仔猪由于脊髓水平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形成阻滞,出现的局部或全身肌肉阵发性挛缩的一种疾病。该病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大部分发病仔猪以死亡转归或淘汰处理,给养猪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仔猪先天性震颤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表现为阶段性和零星发生,发病率为1.4% ~ 35.0%。经产母猪和初产母猪所生的仔猪均可发病,经产母猪的仔猪比较常见。发病仔猪的病理变化以淋巴结呈暗褐色、周边出血及肾皮质出血为主要特征。

1.8 新型综合征

最近,一种新型综合征已被描述,被称为急性肺水肿(APE),它出现在接种疫苗的猪群中。与先前描述的综合征相比,表现得更缓慢和渐进。主要受影响的是仔猪和育肥猪,死亡率接近20%,在一些受影响的群体,临床症状是急性呼吸窘迫,然后几乎立即死亡,事实上,经常发现猪死之前没有显示疾病体征迹象。唯一一致的是在病死组织中检测出PCV2。该病毒不仅造成仔猪的生长缓慢,同时还侵害猪的免疫系统。导致猪的免疫机能下降,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推测这种情况的一个可能的发病机制。大量病毒在幼猪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中复制,这可能是肺部血管内壁更容易受到感染的原因,可以支持更高级别的复制。感染可能发生在幼猪接种之前,此段时间没有达到母源抗体水平。

2 圆环病毒病的防控

圆环病毒病作为一种重大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必须通过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饲养环境控制、增强猪群整体健康水平、疫苗免疫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控。其中疫苗免疫是最关键的防控措施。

圆环病毒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已在全世界广泛应用,病毒活载体疫苗和DNA 疫苗也成为疫苗研究的热点。PCV2 灭活疫苗以其安全、稳定、高效成为养猪生产中的常用疫苗。我国近年来圆环病毒灭活疫苗的研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陆续出现了一些高端高效产品。2012 年之前,我国圆环病毒灭活疫苗的研制方面还存在技术难关,特别是病毒培养技术没有得到突破,灭活前每毫升抗原含量最多只能达到106.0TCID50。当时大量的临床应用实践证明,在感染压力大的猪场,仔猪需要免疫2 次才能达到很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免疫一次的猪场,疫苗产生的血清抗体水平有限,维持的时间较为短暂,达不到有效降低圆环病毒造成风险的目的。华中农业大学何启盖教授从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回国之后,一直专注于猪圆环病毒病的研究和疫苗抗原含量的技术攻关,并于2011 年在国内首个掌握了圆环病毒高密度培养技术,将圆环病毒疫苗灭活前抗原含量提高到107.0TCID50/mL以上,在业内第一个推出了每毫升至少107.0TCID50的疫苗。该技术的突破是我国圆环病毒灭活疫苗研发史上的里程碑,为我国有效防控猪圆环病毒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断地技术创新,成功探索出利用杆状病毒表达圆环病毒免疫原性蛋白(ORF2 蛋白)的方法,并将浓缩后的ORF2 蛋白纯化,加入到107.0TCID50/mL 全病毒培养液中进行灭活,制备成具有双重成分的圆环病毒灭活疫苗(同时含有全病毒和ORF2 蛋白),并授权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利用该技术进行疫苗生产。该疫苗推广上市以来,在我国规模化猪场中的应用效果非常理想,该疫苗的影响力在业内日渐强大。

分享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1 评论

  • 蔚蓝色的天脊

    蔚蓝色的天脊

    这个话题真的太重要了,希望大家都能够关注并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2023-04-28 04:40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