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家禽养殖 > 一例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

一例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

农信网 2022-11-29 07:23:01 家禽养殖 371

一例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

发病情况 2011年9月10日,山东潍坊某养鸭场8000只10日龄雏鸭急性发病,发病率达95%。驻场兽医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并用传统血清I型鸭肝炎病毒的卵黄抗体对已发病的2000只雏鸭进行治疗,结果全部死亡。随后,到动物医院就诊。

临床症状病鸭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闭目缩颈或离群呆立;随后,大部分病鸭表现出神经症状,共济失调,肢体麻痹,多喜欢侧卧,临死前出现两腿痉挛性反复踢蹬,角弓反张,脖颈向后背部扭曲。

剖检变化对病死鸭进行剖检,主要病变为:肝脏肿大,有的颜色发黄,有的颜色发暗,肝脏上有大小不一的出血斑块,有的整个肝脏出血;胆囊充盈,胆汁的颜色变浅,多呈褐色或茶色;大多魏岗死鸭的肾脏肿胀出血。

临床诊断根据该鸭场驻场兽医的治疗情况显示,不是传统血清I型的鸭病毒性肝炎,可能是目前在很多地区发病频率较高的新型鸭病毒性肝炎。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

病毒的分类培养取病死鸭肝脏,称量后加入1∶4灭菌生理盐水在研钵中研磨,将研磨后的组织液冻融一次,离心12000r/min离心 10min,在离心后的上清液中加入青霉素、链霉素各2000IU,4℃作用过夜,上清液经无菌检测后,尿囊腔接种10个10日龄~12日龄的非免疫鸭胚,0.2毫升/只,接种后放在37℃温箱中继续培养。鸭胚在48小时~96小时死亡,收集死亡鸭胚的尿囊液。观察死亡的鸭胚,整个胚体水肿出血,肝脏出血坏死。

鸭胚中和试验先测定收获的尿囊液中病毒的鸭胚半数致死量(ELD),用灭菌生理盐水将尿囊液中的病毒稀释。然后将稀释好的尿囊液分别与等体积血清I型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和新型鸭肝炎病毒的阳性血清混合,37℃作用30min,分别接种鸭胚,0.2毫升/胚。结果,尿囊液病毒与血清I型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不发生中和反应,接种的鸭胚均在3天~4天死亡,与新型的鸭肝炎病毒的阳性血清发生中和反应,鸡胚均没有死亡。

RT-PCR鉴定用传统血清I型鸭肝炎病毒的通用引物对分离的病毒进行RT-PCR鉴定,结果扩增不出I型鸭肝炎病毒的特异性片段。

结果实验室诊断表明,该病毒为新型鸭肝炎病毒,不是传统的I型鸭肝炎病毒。

治疗措施将病鸭隔离饲养,清洁鸭舍,保持通风干燥。对鸭舍、食具、水槽和周围环境每天两次用1∶500的百毒杀溶液进行消毒,连续1周。对剩余鸭群注射新型鸭肝炎病毒的卵黄抗体。同时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VC等,提高机体抵抗力。采取以上措施后,第二天死亡率就大幅降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小结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与传统I型鸭病毒性肝炎相似,只能利用实验室诊断对其进行确诊,因此,建立起一种快速有效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也是目前能有效诊断和防控该病的关键。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暂无评论,欢迎沙发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