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类 > 养猪 > 浅谈当前猪流行性高热病5

浅谈当前猪流行性高热病5

农信网 2022-11-26 07:13:01 养猪 560

浅谈当前猪流行性高热病5

3、针对发病感染猪只治疗方案

方案一:对感染猪只注射外源性抗体超免蛋白2ml/1kg体重+蓝尔抗1m/1kg体重或热毒抗,分点注射,如伴有副嗜血杆菌、肺部感染呼吸道疾病者需配合爱富罗使用;如伴有附红体、弓形体混合感染者需配合艾迈瑞使用,如有不明原因高烧第二天不退者需配合较敏感抗生素头孢喹肟钠,头孢噻呋钠、头孢噻肟钠按40mg/kg体重联合使用,最好用中药稀释使用效果更。

方案二:瑞特灵拌料配合艾瑞克+纳肽强力补饮水;葡萄糖5000毫克/千克+优质奶粉3000毫克/千克(如果患猪体温达到42℃以上,可另加扑热息痛100毫克/千克),五天后剂量适当降低,如有其他症状者可采用上述药物拌料或注射使用,同时在全群饲料中添加二种中药,连用两周;

4、怀疑有弓形体存在时可配合使用艾迈瑞配合碳酸氢钠(小苏打)进行控制,连用两周。使用磺胺类药和抗病毒药物时,应准确把握添加量,避免因大剂量用药导致猪群中毒而使死亡率更高,不要随意超量使用安乃静等治标性质、副作用较大的退热药物,否则,经常会发生因患猪体温下降过快产生应激而突然死亡。

5、消毒:使用复合醛类消毒剂,按1:250浓度稀释进行严格消毒,对疫区及疫区附近外部环境每天进行4次~6次严格消毒,消毒10天后可按1:500倍稀释消毒,对控制疫病的传播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6、如果病猪混合感染猪瘟等病毒性疾病,则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使用痊愈或耐过猪血清(加0.25毫克/毫升恩纳沙星56℃热处理1小时)、抗猪瘟病毒血清进行控制。

7、有发病猪场使用耐过或康复猪血清进行控制,有些地区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具体做法是:使用本场未发病的健康老母猪血清,在仔猪断奶前3~5天,肌内或皮下注射2~3毫升,对预防保育舍仔猪发病有一定效果;对尚未出现临床症状或刚出现症状的猪只可注射复康或耐过猪血清5毫升/头。以上两种方法一般没有较高设备、工艺、技术很难掌握,建议用方案一作为治疗。

8、在“猪高热病”控制过程中如果仍继续使用含有霉菌毒素而未经处理的饲料,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饲料中必须加入足量的霉菌毒素处理剂(霉敌安或美安灵),剂量应为常规量的1~2倍。

9、做好猪场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温工作,尽量降低猪群饲养密度并适当加大猪舍的通风量。

10、暂时调整生产流程:在栏舍周转允许的、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将保育舍内未发病猪提前转入生长舍饲养,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11、及时淘汰病重猪只和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猪,并做好疫点和疫区内的灭鼠、灭蚊蝇等工作,尽量避免猫、狗等动物进出猪场。

12、病猪污染的场地、用具必须彻底消毒,病猪和死猪应严禁转移到疫区外食用或作其它用途,粪便及污物应进行发酵无害化处理、污水经严格消毒处理后才能排出,避免病原向外扩散。

九、临床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在发病严重的猪场,经常出现措施不当等人为因素引起应激而导致死亡率更高。发病猪场在临床控制时,应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把握好以下8个关键点,努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1、应激将使死亡率更高。发病猪场经常发生患猪肌肉注射疫苗、抗菌素、黄芪多糖后,不但不能治愈,反而加快了病猪的死亡。尽量在饮水和饲料中添加药物控制猪病,减少肌肉注射,以免引起应激使死亡率上升。从临床观察发现治疗用药时从饮水和混饲同时给药比肌肉注射死亡率低。如确需肌肉注射时,应提前在饮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抗菌素,连用5~7天,减轻因注射产生应激导致死亡。清洁猪栏时不要用凉水直接冲洗发病猪只,以免引起体温升高的患猪应激而加速死亡。

2、早用药、冲击量用药。及早使用药物进行控制,用药前期(3~5天)剂量必须适当增加(冲击量用药),避免低剂量治疗,临床上亚治疗水平剂量治疗往往没有效果;

3、治疗用药应注意标本兼治。“猪高热病”病原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应使用有免疫增强作用的药物,逐步恢复病猪被病毒抑制的免疫机能,增强猪群抵抗力,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4、发病猪场控制和治疗用药应避免与日常预防保健用药相同的组合。如猪场日常保健用氟甲砜霉素+阿莫西林组合时,控制和治疗组合可调整为氟甲砜霉素+替米考星(磺胺间甲氧嘧啶或强力霉素)等。

5、不要随意超量使用安乃静等治标性质、副作用较大的退热药物,否则,经常会发生因患猪体温下降过快产生应激而突然死亡。使用磺胺类药和抗病毒药物时,应准确把握添加量,避免因大剂量用药导致猪群中毒而使死亡率更高。

6、注射治疗时应严格做到每注射1头猪更换1个针头,不然会传染得更快。

7、发病猪和怀疑已感染疾病的猪群不要接种任何疫苗,以免因注射引起应激而使病猪死得更快、死亡率更高。

8、改变生产流程。“猪高热病”一般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保育仔猪死亡率较高。在保育舍发病严重的猪场,在栏舍周转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延长哺乳时间,仔猪在35天以后断奶,移走母猪后,仔猪继续在原栏继续饲养15至25天后,在做好保温的前提下,直接转入生长猪舍,避开进入保育舍饲养,可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 体">10、暂时调整生产流程:在栏舍周转允许的、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将保育舍内未发病猪提前转入生长舍饲养,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11、及时淘汰病重猪只和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猪,并做好疫点和疫区内的灭鼠、灭蚊蝇等工作,尽量避免猫、狗等动物进出猪场。

12、病猪污染的场地、用具必须彻底消毒,病猪和死猪应严禁转移到疫区外食用或作其它用途,粪便及污物应进行发酵无害化处理、污水经严格消毒处理后才能排出,避免病原向外扩散。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mashuguo图文

    mashuguo图文

    希望大家也能做好个人防护,注意卫生,共同抵御疾病。

    2023-08-23 18:16

  • Forever、牵

    Forever、牵

    希望政府能够加强防控措施,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

    2023-04-10 12:44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