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类 > 养猪 > 肠道平衡被打破(大肠杆菌等肠道致病菌或加重PEDV感染)

肠道平衡被打破(大肠杆菌等肠道致病菌或加重PEDV感染)

农信网 2022-11-17 07:57:01 养猪 771

肠道平衡被打破(大肠杆菌等肠道致病菌或加重PEDV感染)

自2010年来,中国、欧洲、美国及部分亚洲国家相继暴发了变异性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疫情,抗生素,甚至原有的基于CV777株的PEDV弱毒或灭活苗对变异毒株均束手无策,故此,很多研究者都试图开始从PEDV的生物学特性、病毒的分离、病理学以及分子遗传角度去解释此次乃至以往的流行,但却忽略了肠道微生物群在维持内环境平衡,保持肠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1作者2研究发现,在此次流行期间,各地养殖场临床发病的严重程度存在很大差异,为解析个中原因,作者等首次利用二代测序技术比较了自然状态下PEDV感染未发病、PEDV感染发病以及健康母猪和仔猪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显示梭状杆菌和变形菌纲等肠道致病菌在PEDV感染未发病和感染发病的猪中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产生短链脂肪酸如丁酸盐的益生菌群数量大幅减少,说明PEDV感染时,会严重干扰母猪或小猪的肠道内菌群平衡,削弱益生菌群,富集致病菌群,从而引起临床更严重的发病。

猪的胃肠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环境,定植在肠道内的菌群也因时间、年龄、品种以及其它因素而呈现动态的变化。作者研究发现,在PEDV感染的母猪(发病或未发病)中,原本主要产生丁酸盐,协助降解糖类,维持肠道健康的丁酸梭菌数量大大减少。而另一方面,引发炎症反应,阻碍丁酸盐氧化,损伤肠道屏障功能的脱硫弧菌数量大大增加,可能是后期导致肠黏膜炎症,进而加深PEDV感染的主要原因。

对仔猪而言,肠道细菌的定植从其出生就已经开始了。母猪的粪便、皮肤、周边环境充斥着大量的细菌,是仔猪肠道菌群的最主要来源。目前,能导致仔猪腹泻和肠炎的病原有很多,包括病毒性的如冠状病毒(PEDV、TGEV等)和轮状病毒,细菌性的如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梭状芽孢杆菌,寄生虫性的如隐孢子虫、等孢球虫等。

作者研究发现,PEDV感染同样会严重干扰新生仔猪的肠道菌群,使得益生菌如拟杆菌门数量大幅度降低而致病菌如厚壁菌门(包括芽孢杆菌属、梭菌属等成员如产气荚膜梭菌、梭状芽孢杆菌等)、变形菌门(以肠杆菌科致病菌增加为主,该科包括了埃希氏菌属、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等成员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等)、梭杆菌门(包括梭杆菌属)数量大幅度增加,这一过程会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并且可能加重PEDV的感染程度。在大量增殖的众多致病菌中,尤以产气荚膜梭菌和梭状芽孢杆菌数量增加最为显著,其中,产气荚膜梭菌在患病母猪和仔猪中的数量相较健康个体上升了10-15倍之多。通常情况下,产气荚膜梭菌C型很少存在于健康猪的肠道中,但作为肠道主要致病病原,该菌经常以继发感染的形式在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或轮状病毒等感染后侵染肠道上皮,并且加重病情的恶化。目前已有多个研究证实了这一现象,作者的研究恰好也证明了这一观点。

综上,笔者认为,目前新生仔猪腹泻病因未明,而国内仔猪腹泻病频发,感染压力巨大,且PEDV防控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仔猪腹泻病的防控不能只聚焦于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或轮状病毒等病毒病。控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等肠道致病菌的感染,预防继发感染,维护母猪及新生仔猪肠道菌群平衡和健康状态,可能对防治新生仔猪腹泻,确保产房安全同样重要。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1 评论

  • ☆再拼搏again☆

    ☆再拼搏again☆

    这种情况真的让人非常担心,希望相关部门能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大家的健康。

    2023-05-19 17:48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