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农技综合 > 鱼类越冬期死亡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预防补救措施吗)

鱼类越冬期死亡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预防补救措施吗)

农信网 2022-10-29 18:53:28 农技综合 800

鱼类虽然是生活在水里的动物,对水的环境适应能力应该是很强的,但是一到越冬期,有些鱼类就会出现死亡的现象,另鱼类养殖户很是头疼。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提供一些鱼类越冬期死亡的原因以及预防补救措施

鱼类越冬期死亡预防补救措施

一、鱼类越冬期死亡原因

1、越冬鱼塘环境差,严重缺氧造成死亡:首先是池塘老化,鱼类密度高,高投饲,高排泄,耗氧量大。其次是有的村边塘生活污水和附近工厂废水排放落塘,大量耗氧。三是水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超标。四是鱼塘渗漏大,保水性差。五是新挖塘、瘦水塘缺少丰富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产氧量抵不上耗氧量,鱼类缺氧浮头染病死亡。

2、鱼种过密过小引起死亡:鱼种大小不均,加上投喂不当,造成鱼种规格太小,体质越来越差,最终衰弱而死亡。

3、鱼体受伤染病死亡。在拉网上市或拼塘时操作不佳,造成鱼体鳞片、鳍条、鳃丝擦伤脱鳞,使得病菌入侵感染疾病,在越冬期间也容易死亡。

4、管理不善引起死亡:在越冬期间,养鱼户认为鱼类不吃或少吃饲料,而放松管理,导致鱼类呼吸困难,大量浮头死亡。

鱼类越冬期死亡原因

二、预防补救方法

1、改造越冬养殖环境:选择背风向阳、保水性好、水源充足、灌排方便鱼塘。应将过多的淤泥清除,修补渗漏,清平塘底,保留淤泥20厘米即可,并进行阳光曝晒。然后灌水入塘80厘米~100厘米,亩放生石灰150公斤和茶麸50公斤(浸水24小时后连渣带水均匀泼洒落塘)。一星期后将越冬塘水位加深到1.5米~2米,亩施发过酵的有机肥500公斤(或尿素5公斤、磷肥3公斤)培肥水质,使鱼种(或拼塘后不能上市的成鱼)落塘后即可摄食丰富的饵料。

2、提高越冬抗寒免疫力。要多投喂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饲料(如农副产品的下脚料、花生麸、豆饼、麦皮、玉糠和适量的新鲜青菜叶、青草叶),把鱼类(种)育肥育壮。

3、控制放养密度:一般亩放10厘米以上鱼种3万尾~4万尾,无水源补充者则亩放1万尾或者更少些。如果是成鱼塘养殖,一般亩放300公斤不能上市的成鱼,也可捕捞多少放回多少,捕什么放什么,保持鱼量相对稳定,有利增产增收。

4、放养前先进行检疫,用4%~5%的食盐水浸洗鱼体,消毒十几分钟后落塘养殖。

鱼类越冬期管理

虽然鱼类养殖看起来容易,但实际操作也没那么简单。恰好冬季已经来临,鱼类养殖户更好做好鱼类越冬期管理。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暂无评论,欢迎沙发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