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牧养殖 > 哺乳仔猪的腹泻分类及临床防治

哺乳仔猪的腹泻分类及临床防治

农信网 2019-10-26 23:17:46 畜牧养殖 187

哺乳仔猪的腹泻分类及临床防治

1母源带毒型

发病原因为母猪产后感染(如患子宫内膜炎、阴道炎、乳房炎等)和母猪隐性带毒,使致病因子通过乳汁和接触传染给乳猪。乳猪病后表现为红、黄、白痢和水样腹泻。防治主要针对母猪:母猪产前、产后8h各肌肉注射一次长效抗菌剂(磺胺类),剂量10ml/次,或产前24h喂服“子母康”1袋,产后连喂3d,每1d喂服1袋;根据母猪产后感染发病症状,应用抗生素对症治疗。

2乳猪感染型

乳猪自身感染了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毒(如流感、猪瘟、细小病毒、冠状病毒等)、寄生虫等。乳猪主要表现为不食、体温升高,红、黄、白痢及水样腹泻等症状。治疗方法:细菌、病毒感染的,取庆大霉素10支,计20ml(8万/支)、黄连素2支,计20ml(0.1g/支)、盐酸吗啉双胍2支,计20ml(0.5g/支)、复方敌菌净片100粒混合浸泡10min后搅拌均匀,乳猪每1kg体重喂服混合液2ml,病重者重复使用1次。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腹泻可用敌百虫片,按每1kg体重0.1~0.15g1次内服,一周后再服用1次;或用槟榔20g,贯众40g煎水内服。

3环境变化型

昼夜温差变化大,特别是部分地区季节温差达15℃以上时,极易造成乳猪腹泻。另外饲养场所变更、圈舍卫生条件差、消毒药水的刺激等都可引发疾病。防治主要是避免人为因素影响,加强饲养管理。病重乳畜可适当应用黄连素、痢菌净等药物治疗。

4消化不良型

造成消化不良型腹泻的原因有三种:一是母猪产前营养过剩,产后蛋白质摄入过多,造成乳汁过浓,引起乳猪脂肪性下痢。病仔猪粪便呈黄色油脂状,有臭味,以3~10日龄仔猪多发,一般全窝发病。二是母猪营养不良,奶量不足,同时仔猪开食较晚而造成乳猪饥饿性下痢。病猪粪便呈黄绿色,毛色无光。该型多发于15~20日龄。三是在补料期间饲养方法不当,饲料搭配不合理,饲喂次数过少。猪只每次吃得太饱,饮水过多,造成饲养性下痢。病猪粪便中带有未完全消化的饲料。防治:仔猪、乳猪采取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法,防止人为因素造成仔猪下痢。药物治疗:母猪用小苏打片60~80g分4次内服;苦参100~200g煮水后拌料喂母猪;酵母片50~100g分4次给母猪内服;仔猪可口服小剂量的酵母片,用痢菌净粉等结合治疗。

5贫血型

造成此类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营养不良,母猪怀孕期饲养管理不当,缺乏青饲料或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仔猪出生后皮肤灰白,可视黏膜苍白,排泄黏稠的稀粪,呈灰白色。防治:右旋糖酐铁或葡聚糖铁钴注射液2ml(每1ml含铁元素50mg)于仔猪出生后3d内深部肌肉注射;用硫酸亚铁0.5g、酵母粉1g混于补料中,每1d1次连用10d。

6硒、vite缺乏型

据资料显示,我国70%地区的土壤都缺硒,在这些地区的土壤上生长的青饲料会存在缺乏硒元素的问题。另外日粮中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搭配不合理也可造成该病。主要症状表现为仔猪拉黄色或黑色粪便,四肢无力,眼睑、下颌和腹下水肿、肌肉战栗等。采用亚硒酸钠vite注射液10ml(含亚硒酸钠10mg,维生素e500iu)给妊娠母猪肌肉注射,用于预防,并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d、e等。治疗,用上述注射液每头仔猪注射1ml,庆大霉素8万单位,1d2次,直至好转。

7饲料变质型

哺乳仔猪补料中有过期、霉变饲料而造成仔猪腹泻,此时应立即停喂补料,改喂新鲜饲料。

8药物反应型

哺乳母猪在哺乳期发病,若用药不当可引起仔猪腹泻;另外,仔猪在注射猪瘟、副伤寒等疫苗时,由于体质原因也可发生腹泻。为确保免疫成功,此时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只需加强饲养管理,1~2d即可康复。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可道

    可道

    很有用的信息,对于养猪有一定经验的我来说,能够更好地了解和预防仔猪腹泻问题,非常感谢!

    2022-02-08 04:21

  • ℡↘東③环°

    ℡↘東③环°

    这篇文章内容丰富,对养猪户来说非常实用,希望能有更多类似的专业知识分享。

    2020-12-17 13:49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