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牧养殖 > 关于母猪饲养难题为你解密

关于母猪饲养难题为你解密

农信网 2019-01-02 23:09:56 畜牧养殖 954

关于母猪饲养难题为你解密

1 观念是第一限制性因素

笔者认为,我们的品种与欧、美并没有多大差异,规模化猪场饲养的品种基本来源于近几年从欧、美引进的品种。是不是饲养条件及设备的差异?笔者认为也不是。前段时间笔者陪同一位欧洲养猪专家参观国内一家养猪场,设备条件很一般,但窝初生活仔数平均可达12.5头以上,平均窝断奶成活数11头以上,专家看了赞不绝口。虽然设备条件很一般,但生产水平与欧洲很接近,外方专家认为人力资源可以补偿设备条件的不足。技术差距还是关键,又是什么影响了技术?笔者认为是观念。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把猪定位为杂食动物,人不能吃的东西才给猪吃,猪根本就不用吃那么好;但现在的猪变了,与我们20年前养的猪相比较可以说完全不是同一种猪。现在猪的背膘比30年前中国品种至少下降了50%,随着瘦肉率的不断提高,现代猪与其祖先相比对营养更加敏感,而我们大多数猪场没有对这种变化高度重视,养的是现代品种,用的是旧的饲养模式,低投入又想高产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笔者发现,我国猪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在引种时舍得花钱,但饲养过程中却舍不得花钱,养的是优秀品种,用的是旧的饲养管理方式,吃的是低标准饲粮,结果必然是良种的性能不得发挥。

2 后备母猪培育阶段的误区

一个具有优秀繁殖能力的基础母猪群,始于后备母猪的培育。而很多猪场对后备母猪的培育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后备母猪培育结果对繁殖母猪一生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2.1 不使用母猪专用的饲料

有很多猪场后备母猪不使用专用的饲料,与育肥猪养在一起吃在一起,等体重够了就开始配种,这样的母猪怎么能高产?现在的瘦肉型母猪在后备阶段对微量元素、常量元素、维生素的要求一般都会比育肥猪高30%~40%,有的营养素甚至高1倍。我们希望后备母猪配种时骨骼能够充分的矿化,为未来的高繁殖性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母猪培育阶段过度限饲

有很多猪场后备母猪培育阶段过度限饲,导致配种时体重偏小,配种时P2背膘厚度低于要求标准(最后一根肋骨处,距背中线6厘米处的背膘厚度,配种时要求达到18~22毫米),国内很少有猪场测量后备母猪100千克体重时P2背膘厚度(12~14毫米),这个指标对营养师很重要,因为营养师要根据这个指标调整后备母猪饲料配方中各种营养素的供给量,以确保后备母猪配种时P2背膘厚度能够达到18~22毫米。测量P2背膘厚度的意义是能够清楚的知道母猪的储备能力。大量的试验已经证实,配种时母猪P2背膘厚度如果能够达到18~22毫米,母猪使用年限会延长,初产时泌乳能力强,这个指标几乎可以影响母猪的一生。而我国大多数猪场不具备测量P2背膘厚度的能力,这些猪场可以参照另外一个简单的指标,就是让后备母猪能在150日龄达到100千克体重。有很多猪场的育肥猪生长速度都很难达到这么快;第二次发情配种时体重能够达到125~135千克。配种时体重大的母猪繁殖能力表现好,而很多猪场母猪初产时在限位栏中还能转身,这样的母猪没有办法高产,因为储备很快就会消耗殆尽而表现出泌乳能力不足,而且二产以后的生产指标均会受到影响。

2.3 忽略小母猪与公猪的接触,降低母猪的发情率

后备母猪培育成功率下降,有很多后备母猪是因为不发情而被淘汰。后备母猪不发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后备母猪饲养管理过程中忽略了让150日龄的小母猪每天与成熟的公猪接触。常规做法应该是每天接触两次、每次15分钟,而且必须是身体直接接触。欧、美的猪场对这个管理程序做得非常认真,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后备母猪的发情率,更重要的是初产产仔数也会提高。欧、美的人力资本要比我们昂贵得多,而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远不如人家做得好,笔者认为还是重视程度不够,最后不得不把后备母猪变成商品猪,经济损失很大。

3 母猪繁殖能力低下是普遍问题

母猪繁殖能力低下是我国养猪场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仔数少,有很多猪场产活仔数还不足10头,而且母猪泌乳能力很差。如果产仔数上不去,每头母猪年提供的商品猪数就很难达到或超过24头,对猪场经济效益影响非常大。事实上母猪窝产仔数这一指标充分反映了母猪系统繁殖能力的情况,在猪场一提到产仔数少的问题,很多技术人员就会联想到是不是配种有问题。事实上大多数都不是配种的问题,而是营养供给模式不合理,导致母猪基本繁殖体况被破坏,体况差的母猪排卵数少,产仔数自然就少。如果不能从根源上抓起,改变母猪的基本繁殖体况,很难通过其它方法改变这个指标。如何判断母猪的系统繁殖能力是否正常,笔者认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这个猪场平均产活仔数情况,产活仔数达到12.5头以上的为优秀,达到11.5头以上的为较好,10头或10头以下的可以判定为较差。这一指标的改善是根本性的改善,也是母猪系统综合能力的表现,这个指标也反映出了日常管理及营养供给模式存在的问题。下面谈谈饲养管理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些错误做法和存在的问题。

3.1 妊娠阶段的问题

3.1.1 母猪妊娠阶段饲喂量过高

正常的饲喂量应该在1.8~2.2千克范围内,而有很多猪场高达2.5~3.0千克,为什么会多喂?主要是因为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母猪体储消耗过大,如果不多喂母猪的体况就会过瘦;但妊娠期饲喂量过高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哺乳期母猪的采食量就会大幅度下降,导致哺乳母猪日进食营养总量不足,影响母猪泌乳力;初产母猪和二产母猪表现出的问题就会更大,诺丁汉大学的研究(Cole等,未发表)发现,当第一胎和第二胎的母猪妊娠期间的给料量高于1.93千克/天时,就会发生泌乳期采食量降低的现象,第二胎比第一胎更严重;当妊娠期的采食量增加1千克/天时,泌乳期的采食量第一胎会减少1.48千克/天,第二胎则减少了2.21千克/天。妊娠阶段饲喂量过高对母猪繁殖能力的提高是极其不利的。

3.1.2 妊娠后期母猪加料问题

这个问题争议很多,国内大多数猪场愿意在妊娠到84天时开始加料,而欧、美很多猪场是妊娠到100天开始加料。美国堪萨斯大学的研究认为,84天加料会影响母猪乳腺的发育,同样也就会影响到母猪的泌乳能力,详见表1。

分享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AL酱

    AL酱

    真是太好了,我正打算尝试一下养猪,这些信息对我来说太有帮助了!

    2021-09-13 17:13

  • 我—哪吒金刚葫芦娃小人

    我—哪吒金刚葫芦娃小人

    这篇文章真是及时雨啊,我正好最近在考虑养猪,里面提到的经验真的太有用了!

    2020-05-09 08:11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