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牧养殖 > 我国引入猪种的种质特点

我国引入猪种的种质特点

农信网 2018-10-11 23:18:36 畜牧养殖 374

我国引入猪种的种质特点

我国从19 世纪末起,从国外引人的外来猪种(现通称引人猪种)有10 多个,其中包括中约克夏猪、巴克夏猪、大约克夏猪、长白猪、杜洛克猪、汉普夏猪和皮特兰猪等。这些猪种有的在中国长期进行纯种繁育和驯化,在外形和性能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已成为中国猪种资源的一部分。有的随着养猪业的发展,不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而被逐步淘汰,所剩无几。目前,在中国影响较大的引人猪种是大约克夏猪(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和皮特兰猪等。引人猪种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1 .生长速度快引人的国外猪种体格大,体型匀称,背腰多微弓,四肢较高。在标准饲养条件下,肥育猪20 - 90 kg 期问的平均日增重为550 一6509 ,高的可达7009 以上。

2 .屠宰率和胭体瘦肉率高引入猪种屠宰率较高,体重90k 必右屠宰率可达70 %一72 % ;背膘薄,眼肌面积大,月同体瘦肉率高。在标准体重90 kg 左右屠宰时,月同体瘦肉率达55 %一62 % ,优秀的在65 %以上

3 .产仔数较少,母猪发情不明显,配种困难据美国报道,平均产活仔数约克夏(207 窝)为11 . 3 头,长白猪(192 窝)为10 . 52 头,杜洛克猪(4850 头)为9 . 66 头,皮特兰猪(308 头)为8 头。与我国地方母猪相比,引人猪种的母猪通常发情征状不明显,养殖人员很难判断,以致不能做到准确适时配种。

4 .肉质较差引人猪种的肉质不及中国地方猪种,肌纤维较粗,川L 肉内脂肪较少,出现PSE 肉或DFD 肉的比例较高。特别是皮特兰猪,其PSE 肉的发生率较高。杜洛克、大白猪等品种虽然PSE 肉的发生率较低,但其肉色、肌内脂肪含量等均不及中国地方猪种,肉味亦较差。

5 .抗逆性差,对饲养管理条件的要求较高每头猪每天需要精料量较多,在较低的饲养管理水平条件下,生长发育缓慢,有时生长速度还不及中国地方猪种。

(二)主要引入品种介绍

1 .大白猪

( l )育成及引人历史:大白猪(Lal ? g 。wllite ) ,也称大约克夏( Large Yoltk 、llire )。大自猪原产于英国北部的约克郡及其邻近地区,当地原有猪种体型大而粗糙,毛色自,皮肤具有黑色或浅黄色斑点。其后用当地猪种为母本,引人中国广东猪种和含有中国猪种血统的莱塞斯特猪杂交选育而成,1852 年正式确定为新品种,称约克夏猪。约克夏猪可分大、中、小三型,现在世界范围分布最广的是大约克夏猪,因其体型大,全身被毛白色,故又称为大白猪。它在全世界猪种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世界著名腌肉型猪。小型约克夏已经几乎绝迹,中型约克夏或称中自猪,在国外分布不多,我国部分地区亦有饲养。

科学养猪大全

( 1) 中国最早于20 世纪初期引人约克夏猪,原中央大学于1936 ? 1938 年引人大约克夏猪与外来品种比较观察口20 世纪50 年代在上海、江苏一带曾饲养过少量大约克夏猪,后来与中约克夏猪混杂而绝种。新中国成立后,1957 年从澳大利亚引人大约克夏猪40头,养于广州燕塘农场。1967年以后又大规模从英国、澳大利业、加拿大等国引种,先后引人数千头,分布于全国各地。

( 2 )品种特征和特性

①体型外貌:大白猪体型大而匀称,耳直立、鼻筒直,背腰多微弓,四肢较高,全身被毛自色,少数额角皮仁有小暗斑,颜面微凹,平均乳头数为7 对。引人我国后,体型无明显变化,在饲养水平较低的地区体型变小或腹围增大。

②生长发育:在良好饲养条件下,大白猪后备猪生长发育较迅速,6 月龄体重公猪为04 . 89士!. 20 kg ,母猪为97 . 26 土1 . 03 kg ;成年公猪平均体重、体长、胸围、体高分另IJ 为263 kg 、169 、8m 、154C 。,和92 。111 , 成年母猪分别为224 kg 、165 。11飞、151 。rn 和57 。

③肥育性能:据测定,在良好饲养条件下(每千克混合精料含消化能13 . 4 MJ 、可消化粗蛋自1329 ,自由采食),仔猪从断乳至90kg 肥育期内平均日增重为6899,料肉比为3 . 09 二北京养猪育种中心肥育期平均日增重为1 1809 ,料肉比为2 . 28 。

④月同体品质:据测定,屠宰率为74 . 5 % ,膘厚平均为2 . 57 cm ,眼肌面积为33 . 14 士2 . 87C 而,川司体瘦肉率为62 . 7 %。湖北省畜牧良种场测定,100 kg 屠宰时平均膘厚为1 . 21 ( ! lTl ,胭体瘦肉率达69 %。

⑤繁殖性能:大白猪性成熟较晚,母猪初情期在5 月龄左右,一般于8 月龄体重达125 kg 以上时开始配种,但以10 月龄左右初配为宜。大白猪引入国内后,随着对环境条件的逐渐适应,繁殖性能也有提高的趋势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为12 . 15 头。

( 3 )杂交利用:大白猪在中国作为杂交的亲本,有良好的利用价值。大白猪经长期驯化已基本适应我国北方的寒冷气候和南方的温暖气候,对极端气候条件则有所不适。大白猪作父本,分别与民猪、皖南花猪、荣昌猪、内江猪等杂交,在日增重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杂交效果,二元杂交后代的眼肌面积增大,瘦肉率亦有所提高;用大自猪作三元杂交中第一或第二父本,如大白x (长白x 通城)、丹麦长白x (大白x 太湖),也能取得较高的日增重(优势率为24 . 22 % )和瘦肉率( 62 , 66 % )。今后,应加强大白猪纯繁基地的建设,成立相应的育种机构,选育出生产性能各具特点、适应性强的品系:加强试验和筛选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良组合,在养猪业中推广应用。

2 .长白猪

( l )育成和引人历史:长白猪原产于丹麦,原名兰德瑞斯(1 , an - drace ) ,是目前世界上分布很广的著名瘦肉型品种。由于体躯较长,毛色全自,故在中国通称为长白猪。长自猪在1887 年前主要是脂肪烈,出日德国。1887年底后,月一麦人将土种猪与大约克夏猪杂交,进行长期选育,1908 年建立丹麦兰德瑞斯猪改良中心,到1952 年基本达到选育目标,1 % !年正式定为丹麦全国唯一的推广猪品种。日前,瑞典、法国、美国、德国等许多国家经选育后几乎都有相应的兰德瑞斯猪(系)。

(2 ) 中国农业部1964 年首次从瑞典引入长白猪公、母各10 头,饲养于浙江省杭州市种猪试验场、河北省琢县试验站和广东省农业厅种猪场〕以后又陆续从英国、荷兰、法国、口本引人长白猪。自丹麦解除长白猪出「1 禁令后,1980 年5 月我国外贸部又从丹麦引人300 余头长自猪:此后各地也有零星引人,共计千余头,分布于浙江、河南、湖南、湖北、广东、河北等省。

( 2 )品种特征和特性

①体型外貌:长自猪外貌清秀,性情温和,全身白色,体躯呈流线型,头狭长,颜面直,耳向前下平行直仲,颈部与肩部较轻,背腰特长,腰平直而不松弛,体躯丰满,乳头数为7 一8 对。20 世纪60 年代引人国内的长白猪经过长期驯化,体型也稍有变化,体质由纤弱趋于强壮,蹄质变得坚实,四肢病显著减少。

②生长发育:据统计,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6 月龄公、母猪平均体重分别为83kg 和85 kg , 6 月龄公猪的体长、胸围、体高分别为1 lo . 3C , , 1 、81 . 5 ( , n 和56 . 3c , n ,母猪则分别为1 12 . 100px 、92 . 7Cm 和57 . SClil 。成年公母猪体重分另11 为246 . 2 kg 和218 . 7 kg ,体长分另11 为175 . 4 。m 和163 . 4 。

③肥育性能与胭体品质:我国各地引人长白猪的时间和来源不同,因此各地报道的长l ' l 猪肥育性能和胭体品质差异很大,南方地区饲养的长白猪胭体长、日增重等方面均超过北方。据杭州市种猪场1979 年试验,体重在30 . 70? 72 . 81 kg 阶段,肥育期为84 . 2 天,平均日增重为7319 ,料肉比为3 . 38 ,屠宰率为71 . 66 % ,瘦肉率为54 . 8 %。20 世纪90 年代厂东中山食品进出口公司白石猪场平均日增重达9509 ,月IaJ 体瘦肉率达66 % ,湖北省畜牧良种场达到69 . 5 %。

④繁殖性能:在我国东北,公猪多在6 月龄80 ? 85 kg 出现性行为,10 月龄体重在130 kg 左右开始配种;母猪多在6 月龄性成熟,10 月龄体重在130 一140 kg 开始配种,排卵巧枚左右。在江南气候条件下,公猪8 月龄体重达120 一130 kg 开始配种,母猪8 月龄体重达120 kg 左右开始配种。

( 3 )杂交利用:长自猪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等特点,母猪产仔较多,泌乳力好,断乳窝重较高,而且自从引人国内后经风土驯化,适应性有所提高,分布范围也日益扩大。以长白猪为父本,荣昌猪、民猪、土海白猪等为母本的二元杂交后代均能显著提高日增重(6669 )、瘦肉率(48 %一5 ( ) % )和饲料转化率(3 . 5 一3 . 7 )。三元杂交如长自袱大自x 太湖猪)或杜洛克x (长白x 金华猪)等日增重达628 ? 6959 ,料肉比为3 . 15 一3 . 30 , ) J [ aJ 体瘦肉率达57 %一63 %。因此,在今后提高中国商品猪瘦肉率等方面,长白猪将成为一个重要父本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但是长白猪存在着体质较弱、抗逆性较差、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较高等缺点,在较差饲养条件下,与长自猪的杂交组合不能取得一定的杂交优势因此,今后在保持和提高长白猪原来的优良特性的同日,应着重培养其结实性、适应性和遗传一致性,选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长自猪。

3 .杜洛克猪

( l )育成及引人历史:杜洛克猪(DuroC )原产于美国东部,起源可以追溯到1493 年哥伦布远航美洲时将原产于西非海岸几内亚等国的8 头红毛猪运至美洲大陆处女地〔在美国19 世纪上半叶形成3 个种群:新泽西的新泽西红毛猪形成十1820 一1850 年;纽约州的红毛杜洛克始于1823 年;康涅狄格州的红毛巴克夏始于1830 年。1872 年泽西红和杜洛克都被美国养猪育种协会正式承认并逐渐合二为一,于! 883年正式合并为杜洛克一泽西猪(简称为杜洛克猪)。早期杜洛克猪是一个皮厚、骨粗、体高、成熟迟的脂肪型,VLI 种,20 世纪50 年代初始,杜洛克猪由原来动荡不定的脂肪型转为肉用型,并持续到现在。

我国早在1936 年就由许振英先生引人脂肪型杜洛克猪,尼克松总统1972 年访华第一次带人肉用刑杜洛克猪,1978 年和1982 年后,我国又从美国、日本、匈牙利等国大批引入数百头之多,目前国内主要是美系杜洛克猪

( 2 )品种特征和特性

①体型外貌:体型大,耳中等大小且向前稍下垂,颜面微凹,体躯深广,四肢粗壮;毛色呈现红棕色,在国外猪种中较突出,但颜色从金黄色到暗棕色深浅不一,樱桃红色最受欢迎,皮肤卜可能出现黑色斑点,但不允许有黑毛或自毛。

②生长发育:据报道,杜洛克猪成年公猪体重、体长、胸围、体高分别为254 士7 . 85 kg 、158 士6 . 3 ( m 、152 . 2 士4 . 7 。nl 、89 . 3 士5 . 6 。? m ,成年母猪相应为300 土23 . 37 kg 、157 . 9 士4 . 3c , 1 ,、158 . 4 士8 . 6 C . , 1 、54 . 3 士2 . 3 。,11 、

③肥育性能:杜洛克猪生长速度较快,屠宰率高,洞体瘦肉多。据1 994 年北京杜洛克原种场报道,体重20- 90 kg 肥育猪,肥育期为159 天,平均日增重为7609 ,每千克增重耗料2 . 55 kg 。据美国、丹麦等国报道,杜洛克30 一100 kg 阶段平均日增重为767 一8959 ,料肉比为2 . 58 , 屠宰率为73 . 04 % ,月同体瘦肉率为62 . 2 %。

④月同体品质:杜洛克猪90 kg 屠宰时屠宰率为74 . 38% ,桐体长85 . 1 Cm ,平均膘厚为1 . 86 印l ,腿臀比为31 . 8 % ,瘦肉率为62 . 4 %。

⑤繁殖性能:杜洛克猪一般初情期在2 18 . 4 日龄,以10 月龄、体重160 kg 以l : .初配为宜。根据国内有关报道,大群种猪平均产仔数为9 . 08 ? 9 . 17 头,产仔数不高。据1 994 年北京市杜洛克原种场测定,杜洛克种猪平均窝产仔数为9 . 92 士1 . 82 头,初生窝重为14 . 32 土2 . 72 kg , 20 日龄窝重为40 . 34 士7 . 1 1 kg , 70 IJ 龄个体重为23 . 5 士3 . 37 kg 。

( 3 )杂交利用:杜洛克猪对世界养猪业的最大贡献是作商品猪的主要杂交亲本,尤其是终端父本。杜洛克猪与国内猪种杂交,多数情况下能表现出最优的日增重和料肉比,其删体.品质和适应性首属一指。近年来囚内杜洛克猪杂交后代平均日增重为6449 ,料肉比为3 . 27 ,眼肌而积为32 . 2 12 ,瘦肉率为56 . 7 % ,生产性能良好,有很大的经济利用潜力。

但杜洛克猪产仔数不多,早期生长较差,适应性也并非尽善尽美。今后应针对各地区的具体饲养条件,用周密的大样本杂交组合试验来探索杜洛克猪经济杂交利用的可行性,以便能使杜洛克猪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厂一。

4 .皮特兰猪

( 1 )育成和引人历史:皮特兰猪(Pietl 一ai , . )原产于比利时的布拉特地区皮特兰村,1919 一1920 年在比利时布拉特附近用黑白斑本地猪与法国的贝叶猪杂交,再与美国泰姆沃斯猪杂交选育而成.

皮特兰猪被欧洲各国公认,并成为最近十几年来欧洲较为流行的猪种。我国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引进皮特兰猪作为杂交改良之用。

( 2 )品种特征和特性

①体型外貌:体躯呈方形,体躯短,背幅宽,耳中等大小、微向前倾,四肢粗短,骨细,最大特点是眼肌面积大,后腿肌肉特别发达,毛灰白而夹有黑色斑块,还夹杂有少量红毛。

②铜体品质:皮特兰猪背膘薄,胭体瘦肉率高,有的高达78 %。据报道,体重90k 洲宰时瘦肉率高达66 . 9 % ,但肉质差,PSE 肉发生率高③繁殖性能:皮特兰母猪初情期为6 月龄、体重80 - 85k 。时,发情周期平均为21 . 94 天二公猪7 月龄开始采精,平均采精量为145 . 55 - 1 60111 ] ,精子活力为7.9 。产仔数较低,平均产仔为8 头。

( 3 )杂交利用:我国于1994 年引进皮特兰猪进行纯繁与扩群,突出优点是桐体瘦肉率高,并且在杂种组合叶,能显著提高商品猪的瘦肉率。因此可以作为杂交组合很好的终端父本猪。例如皮特兰x 杜洛克的杂交猪平均日增重达718 . 869 ,料肉比为3 . 03 ,瘦肉率达60 . 71 %。但皮特兰猪肢蹄不够结实,生长速度慢,尤其在96 kg 以后生长速度缓慢,耗料多,肌肉的纤维亦较粗,而民氟烷阳性基因比例高达5 洲。在杂交利用时,最好将其与杜洛克猪或汉普夏猪杂交,杂交一代作终端父本,这样既可以利用其瘦肉率高的优点,又可以避免PSE 猪肉的出现。5 .汉普夏猪(图2 一19a 、图2 一19b )

( l )育成及引人历史:汉普夏(Hampshire )猪原产于美国肯塔基州的布奥尼地区,据传早年(1825 一1830 年)在英国苏格兰的汉普夏州曾饲养这种白肩猪,后来由Makay 输人美国,和一种薄皮猪杂交使皮肤变薄,1893 年集中饲养于美国肯塔基州的农家,并改称为薄皮猪,1904 年统一命名为汉普夏猪,为世界著名鲜肉型品种,1939 年又成立汉普夏种猪协会。早期汉普夏猪也是一种脂肪型猪种,20 世纪50 年代开始才逐渐向瘦肉型方向发展。

在国内,1936 年许振英先生在洛氏基金委员会支持下购人与中国本地猪(淮猪)杂交,抗日战争时期中断。1983 年春,中国种畜进出口公司从匈牙利引人一批汉普夏猪供杂交利用,并饲养在北京市农业科学院原种猪场。

( 2 )品种特征和特性

①体型外貌:被毛黑色,在肩和前肢有一条白带围绕(一般不超过l / 4 ) ,故称“银带猪”。后肢常是黑色,在飞节上不允许有白斑,嘴较长而直,耳中等大小而直立,体躯较长,肌肉发达,性情活泼

②生长发育:6 月龄公猪体重达85 . 3kg ,母猪为71 . 7 kg 。成年公猪一般平均体重为315 一410 kg ,母猪为250- 340k 称

③肥育性能:1990 年世界养猪展览会测定,平均日增重为7259 , 屠宰率为73 . 05 % ,胭体长为863 Cm ,最后肋膘厚为2 . 77C , n ,眼肌面积为37 . 54 即12 ,肌内脂肪为2 . 59 %1994 年河北畜牧研究所测定,体重24. 78 一sg . lsk 溯l 司平均日增重为8199 ,达gokg 日龄为159 . 35 士4 . 51 天,料肉比为2 . 88 士0 . 05 ,宰前活重91 , 18 kg 的屠宰率为74 . 42 % ,眼肌面积为43 . 03 Cln , ,平均膘厚达1 . 90 * 0 . 27 c . n ,月同体瘦肉率为65 . 34 %士2 . 97 %。

④月同体品质:据20 世纪90 年代丹麦试验站测定,公猪平均日增重为8459 ,料肉比为2 . 53 。农场大群测试,公猪平均日增重为78 19 , 母猪平均日增重为7319 ,瘦肉率为60 . 8 %。据湖南长沙市种猪场报道( 1987 年),在每千克饲料中含消化能12 . 98 一13 . 36 MJ 、粗蛋白14 . 4 % - 18 , 5 %的日粮饲养条件下,肥育猪25 . 6 一97 . 6 kg 期间平均日增重为697 土1 0 . 09 ,达90 kg 日龄为1 63 天,非I ? 肉比为2 . 95 ,屠宰率为74 . 5 %。

⑤繁殖性能:多数母猪在6 月龄开始发情,据1994 年河北畜牧研究所报道,初产母猪平均产仔数为7 . 63 士1 . 83 头,初生重平均为1 . 33 士1 . 98 kg ,二胎产仔数为9 . 74 土1 . 91 头。

( 3 )杂交利用:汉普夏猪具有瘦肉多、背膘薄等特点,以汉普夏猪为父本与某些地方猪种杂交,能显著提高商品猪的瘦肉率。在二元杂交中,以汉普夏猪做第二父本亦有很好效果。但汉普夏猪与其他瘦肉型猪相比,生长速度慢,饲料报酬较差。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要尽量克服这些缺点,以筛选出更加优良的杂交组合。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3 评论

  • 玉立

    玉立

    希望引入的猪种能够适应中国的气候和环境,为养猪业带来更多的好处。

    2022-02-22 23:33

  • 昔lwx

    昔lwx

    我很期待看到引入的新猪种能够带来更多的肉质改进和生长速度提升。

    2021-01-08 23:28

  • 碎梦碎

    碎梦碎

    中国引入猪种的品种特点非常重要,这将有助于提高养猪业的发展水平。

    2019-11-25 23:23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