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牧养殖 > 猪的冠状病毒感染与防控对策(2)

猪的冠状病毒感染与防控对策(2)

农信网 2018-04-25 01:34:07 畜牧养殖 853

猪的冠状病毒感染与防控对策(2)

临床上表现为:哺乳仔猪2日龄即可发病,体温升高达39.5℃~40.5℃,呕吐、腹泻,排水样或糊状粪便,呈乳白色、黄色、绿色或灰色,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有的粪便中带血,有恶臭或腥臭味,口渴、脱水,皮肤与结膜苍白,精神沉郁,机体消瘦;保育猪与肥育猪发病表现为厌食,轻度腹泻,有呕吐,死亡很少,能自愈;生产母猪发病有一过性体温升高,厌食,轻微腹泻,伴有呕吐,泌乳量急剧减少或停止,个别母猪发生流产,7天左右可自行康复。

目前本病的发生常见与流行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或者与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和蓝耳病病毒共感染;也常见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球虫病继发感染,使病情复杂化,发病率与病死率增高。

1.3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感染

本病是由猪呼吸道冠状病毒引起猪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呼吸急促、肺炎为主要特征。目前已在北美洲、欧洲以及亚洲呈现地方流行性发生。PRC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亚科α冠状病毒属1群成员。病毒在猪群中感染率较高,在仔猪群中常年存在并向外排毒,通过空气与接触经呼吸道感染。在养猪密集地区,病毒可扩散到几千米以外的猪场散播传染。PRCV可感染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猪只,但易感性最高的是哺乳仔猪。多数猪只感染PRCV后表现为亚临床感染,不出现症状,但血清学检查时病毒感染阳性率均较高。猪群的饲养密度过大、猪舍间距很近、寒冷季节、气温突变等各种因素的存在,对PRCV感染的发生与流行都会产生直接影响。

据有关报道,欧洲毒株和美洲毒株PRCV感染猪只后多数表现为亚临床症状,经组织学检查可见轻微的间质性肺炎。部分猪只感染PRCV后出现呼吸道症状,表现为发热、呼吸急促、减食,7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则表现为严重的肺炎,病死率可达60%。保育仔猪感染后可见短时间内体重下降、食欲减少,生长缓慢,病死率很低。如果有流感病毒、蓝耳病病毒及伪狂犬病病毒与PRCV共感染,则会使病情加重,呼吸道症状严重,发热与减重时间延长,若同时继发感染细菌病,可导致病猪呼吸道病症状更加严重,发病率与死亡率明显增高。

最新研究发现,PRCV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犬冠状病毒(CCV)、猫肠道冠状病毒(FECV)和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在病毒中和试验(VN)和IF试验上存在交叉反应,具有抗原亲缘性。

1.4猪环曲病毒(PTOV)感染

本病是由猪环曲病毒引起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严重腹泻与脱水为主要特征。本病于1998年首先报道于荷兰,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猪群中也存在该病,病毒在猪群中的感染率较高。PTOV属于冠状病毒科凸隆病毒亚科凸隆病毒属(Torovirus)成员。PTOV具有多形性,呈球形、椭圆形或肾形等,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具有囊膜。病毒基因组大小为28kb。1998年Kvoneman等利用RT-PCR监测猪粪便发现,88.8%的猪只粪便中可检测到PTOV。Park等发现PTOV常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多种病原混合感染。PTOV可在猪群中持续感染,成年猪只长期感染并向外排毒,但不出现任何症状,通过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环境及人员传递,经消化道和呼吸道发生水平传播。断奶前后的仔猪感染PTOV后,部分猪只表现为精神沉郁、不食,水样腹泻,脱水,不愿站立,如有细菌继发感染,会使病情加重,发病率与死亡率增高。

2防控对策

2.1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

2.1.1仔猪出生后能否发生腹泻,与母猪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2.1.1.1对哺乳母猪要给予全价优质的专用配合饲料,保证其营养的全面与均衡,可使仔猪获得充足而富有营养的乳汁。母猪的乳汁稀薄,营养不全,缺乏维生素与矿物质,可引发仔猪发生黄、白痢。

2.1.1.2产房、产床要每天清扫干净,彻底消毒,并保持通风干燥、清洁卫生、温度适宜、冬暖夏凉。产仔舍内要保持无吸血昆虫、无鼠害、无寄生虫卵。

2.1.1.3母猪进产房之前要用32℃温水清洗全身,然后用1∶1000聚维酮碘溶液或1∶1000月苄三甲氯铵溶液(拜毒清)等带猪消毒后再进入产房待产,以避免母猪将病原带入产房,污染环境。

2.1.1.4母猪产仔后,产床要立即清扫消毒,母猪的乳房与乳头要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干净,然后才能固定乳头让仔猪吃初乳,严防病原菌从口而入。

2.1.1.5做好母猪“三炎征”,即子宫内膜炎、阴道炎与乳房炎的预防,因为这些产科疾病发生后直接影响到仔猪吃乳及腹泻疾病与其他疾病的发生。

2.1.2管理好哺乳仔猪

2.1.2.1仔猪出生后要用干净的消毒纱布或毛巾将其全身擦洗干净,放入保温箱中待20分钟左右,让其尽快适应自然环境,然后再固定乳头吃初乳。

2.1.2.2仔猪断脐、打耳号等要严格用碘酊消毒,防止感染,避免发生各种应激。

2.1.2.3分娩舍的温度要保持在20℃~24℃,保温箱:仔猪1日龄~7日龄32℃~34℃、8日龄~12日龄30℃~32℃、15日龄~30日龄28℃,低温环境与室内温差变化过大均可引起仔猪腹泻的发生。

2.1.2.4让仔猪饮用清洁的饮水(饮水消毒可用1∶1500的聚维酮碘溶液进行),防止其吸吮脏水及尿液等,否则易诱发仔猪腹泻。

2.1.2.5仔猪出生第2天用伪狂犬病疫苗滴鼻,每个鼻孔滴0.5毫升。第3天补铁、补硒,每头肌注牲血素1毫升、0.1%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0.5毫升;或者每头肌注铁制剂1毫升~2毫升,可预防仔猪缺铁性贫血与缺硒性拉稀。

2.1.2.6仔猪于7日龄开始补料,可在乳猪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如金唯肽C211或唯肽C211,1吨料中添加400克,或于1吨料中添加康元(益生菌制剂)200克,连续饲喂至断奶,少喂勤添,每天喂6次。既可锻炼其胃肠的消化机能,改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饲料利用率,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又可增强仔猪的免疫力,防止仔猪发生腹泻。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1 评论

  • yolanda

    yolanda

    疫情防控任重道远,希望大家都能做好自我防护,共同渡过难关。

    2020-05-03 18:00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