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类 > 养猪 > 当前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当前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农信网 2017-04-04 20:02:37 养猪 821

当前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 PR )是由猪疱疹病毒Ⅰ型引起的一种致多种家畜、野生动物主要以发热、奇痒(猫、狗和小鼠) 、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猪和鼠类是自然界中病毒的主要贮存宿主,也是引起其他家畜发病的疫源动物。猪既是该病原的原发感染宿主,又是病毒的长期贮存者和排毒者。猪发生伪狂犬病的症状因日龄不同而异,日龄越小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哺乳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会出现神经症状,拉稀,最后脱水衰竭死亡,死亡率几乎高达100%。中大猪一般为隐性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但病毒可在猪体内保存很长时间。妊娠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流产,产木乃伊胎和死胎等繁殖障碍。

猪伪狂犬病具有病死率高、传播快、流行范围广、传播途径多、病原体顽固等特点,我国自1948年首次报道该病以来,已有多个地区报道伪狂犬病的流行,该病已成为危害中国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给无数猪场带来了灾难性的经济损失。随着我国规模化养猪趋势的快速发展,2000年左右大面积暴发了伪狂犬病疫情,随着伪狂犬病弱毒疫苗的大面积使用,基本控制了伪狂犬病的爆发和流行,有一定数量的猪场已经实现了伪狂犬病的净化。但最近几年,整个全国猪伪狂犬病在规模化猪场有抬头趋势,在个别散养户的猪场也出现了伪狂犬野毒感染的问题,而且死亡率很高,因此,猪伪狂犬病在目前的防疫形势下依然不容忽视,应引起猪场管理者高度重视。

1、猪伪狂犬病的现状

2014年春季河南的多个规模化猪场以及散养户暴发了疑似猪伪狂犬病的传染病,并从猪场送检病料中分离、鉴定出猪伪狂犬病病毒。部分规模化猪场在进行实验室伪狂犬病 gE 抗体检测时,发现其阳性率升高,有的甚至接近100%。具体情况表现如下:

(1)大部分发病猪场猪群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gE抗体阳性率接近100%。有部分猪场仅发现gE抗体阳性率上升但没有临床症状,同时发现gB 抗体阳性率偏低。

(2)发病猪场主要表现为刚出生的仔猪第一天状态很好,从第二天开始发病,先呕吐后腹泻,拉黄色油亮的稀粪,3-5天可达死亡高峰,死亡率达到80%,并且经常发生整窝死光的现象;40-60天的保育猪打喷嚏和咳嗽,个别猪拉稀,有神经症状,生长缓慢,病死率 30%以上;育肥猪呼吸道症状、消瘦,病死率10% 以上。

(3)剖检病死猪主要的病理变化:全身淋巴结水肿、肾表面有出血点、脾肿大并有针尖状坏死点,部分猪肺有小出血点、扁桃体坏死。采集病死猪扁桃体、脾脏和肺脏等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测,经PCR鉴定后发现,伪狂犬病毒阳性。

(4)猪群出现伪狂犬病临床症状后,全群立即进行猪伪狂犬病gE/gI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Bartha-K61株)紧急免疫,3天即可控制,7天左右恢复正常。

2、猪伪狂犬野毒感染加剧的原因分析

(1)经常引种且来源混杂

引进的后备母猪未进行伪狂犬病野毒抗体检测。目前,不少商品猪场无本场培育的后备母猪,有时候数量不足,加上经产母猪的正常淘汰,引种就会很频繁。另外如果猪场使用带毒公猪的精液也会使伪狂犬野毒的感染风险加大。这些现象对猪场来讲,风险是很大的。

(2)伪狂犬病防疫意识淡薄,导致免疫程序不合理

近几年猪场大面积爆发伪狂犬病疫情的案例几乎没有,导致对该病的免疫重视程度有所降低,只免疫种猪不免疫仔猪的现象在养殖场中很常见。未免疫的仔猪群成为伪狂犬病毒繁衍的温床,从而给该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当前还有不少猪场对种猪实施跟胎免疫,这种免疫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容易造成漏免,种猪群免疫空白期延长,最终导致种猪群抗体水平整齐度差,免疫力低下的现象。

(3)生物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

一些猪场的入场消毒工作敷衍了事,甚至有猪场就没有严格的消毒程序和比较方便实用的专用消毒设备,这给场外病毒进入猪场创造了条件。另外猪场灭鼠工作不到位,饲养的犬、猫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病传播。

(4)返饲“自家苗”导致的种猪带毒率增高现象

最近两三年,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大范围流行,常规的手段无法控制该疫情。不少猪场冒险使用仔猪发病时的稀粪、小肠及内容物适当处理后返饲给怀孕母猪,如果病料中含有伪狂犬病毒将使母猪感染;另外如果猪场返饲的这种自家苗灭活不完全也将增加母猪感染伪狂犬野毒的概率。

(5)使用污染的伪狂犬疫苗

众所周知,高质量的伪狂犬疫苗是使用SPF鸡胚成纤维细胞生产,SPF鸡胚不含17种病毒,3种细菌(如白痢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2种支原体,而如果使用普通种蛋生产的话就极有可能使疫苗混有其它病毒及沙门氏菌,同样能造成仔猪腹泻。

(6)伪狂犬野毒抗原发生变异

有研究指出,2012年后分离到的伪狂犬野毒具有某种程度的抗原变异,对gE 抗体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后发现,与之前分离株亲缘关系比较远。但使用现有疫苗(Bartha-K61株)紧急免疫后,疫情可在1周左右迅速得到控制。这就充分说明当前的伪狂犬病疫苗效果还是非常好的。但在养猪实践中发现,对于伪狂犬病的预防,应重视整个猪群的疫苗免疫,效果会更好。

3、伪狂犬病的防控策略

(1)良好的生物安全是前提

做好猪场和外界的隔离,出入猪场人员、车辆应严格消毒。场内禁养猫、犬,做好灭鼠工作。慎重引种,定点引入种猪并进行伪狂犬病 gE 抗体检测,阴性猪方可留作种用,务必做好配种前的伪狂犬疫苗免疫工作。

(2)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基础

改善猪舍设备,保持猪舍内空气的新鲜度,冬季保温的同时做好通风工作;降低猪群的饲养密度以降低猪群应激和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发生;饲料要求营养全面,原料不发生霉变,防止霉变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饲料中添加质量好的脱霉剂。饲养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猪群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的高低,而猪本身的这种非特异性免疫在养猪过程中比疫苗和兽药更为重要。

(3)高效的免疫接种是关键

免疫接种伪狂犬疫苗(Bartha-K61株)可预防该病导致的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死亡现象,可降低排毒量并缩短排毒的持续时间,对于控制疫情扩散蔓延、减少经济损失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种猪每头注射2头份,每年普免4次。商品猪免疫方案为3日龄内每头滴鼻 1头份,70日龄左右肌肉注射1头份,100日龄时再加强免疫1头份。每季度或者半年要进行一次疫苗抗体水平检测,对疫苗抗体水平低下的个体或滴度参差不齐的群体予以加强免疫或普免。

在免疫前后,给猪群的饮水或饲料中添加免疫促进剂,以促进猪群的免疫应答;添加适量的电解多维等营养性药物以提高猪群抗应激能力。

(4)果断的淘汰病猪是核心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猪和隐性带毒猪,它们的存在是阳性场伪狂犬病净化的最大障碍。猪场每年监测2-3 次gE抗体。具体方案是:种公猪全部检测;种母猪按10%-20%的比例抽检;商品猪不定期进行抽检;留作种用的仔猪在100日龄左右检测。对有繁殖障碍的母猪全部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可以掌握猪群野毒感染状况,对于野毒感染阳性猪要坚决淘汰。

总之,控制和净化猪伪狂犬病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慎重引种、定期检测和坚决淘汰阳性种猪,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良好的饲养管理以及使用优质高效伪狂犬疫苗(Bartha-K61株)进行免疫等。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1 评论

  • rhy200

    rhy200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措施真的是非常重要,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督和宣传,保障猪的健康和人民的生活安全。

    2019-01-13 12:34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