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牧养殖 > 提高猪场生产力的途径及策略

提高猪场生产力的途径及策略

农信网 2017-04-17 05:27:25 畜牧养殖 817

提高猪场生产力的途径及策略

    现代化的养猪应当是全进全出,分阶段饲养,推行以周为单位的全天候流水线作业的工厂化的生产体系,是当前高效、低耗、优质的先进生产方式。笔者根据在长流畜牧公司十六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必须从种猪的遗传育种、营养状况、健康状况、管理水平几方面做好工作,环环相扣,才能提高猪扬的生产效率。

    1 目前猪场已存在和易出现的问题

    (1)忽视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没有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没有根据猪场实际制订科学合理的猪群免疫程序,盲目用药,盲目注射疫菌苗。

    (2)选择品种时,盲目或过分追求肉猪体型。

    (3)猪场设计不合理或过分简单。

    (4)忽视生产工艺的更新,没有做到全进全出。

    (5)人工授精难以推广。

    (6)对猪场环境卫生重视不够,对猪群环境改善认识程度不够,没有理顺兼顾通风与保温的关系。

    (7)在饲养上舍不得投入,尤其是仔猪前期营养投入不够,肥育后期营养过剩,临时抱佛脚。

    (8)猪群管理混乱,没有分品种、分体重、分性别、分用途饲喂。

    (9)市场定位不明确,没有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绩政考评机制。

    2 坚持科学管理,技术创新

    (1)建立和完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为猪群安全生产保驾护航。随着我国养猪企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对外种猪贸易频繁,猪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发生了变化,主要呈现为:猪病非典型化,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某些病原发生变异,疫苗保护力下降或根本没起作用;混合感染;细菌病增多;免疫抑制病危害加重。因此建立生物安全体系迫在眉捷。

    ①提高对生物安全认识,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解放思想,革新观念,科学做好猪群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②建立猪场疫病监控体系,定期对猪场健康状况进行抽检,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必要的监控措施。

    ③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疫菌苗免疫程序,有的放矢地调整免疫接种程序,从而杜绝滥用疫苗的发生。

    ④加强猪场生产区和生活区的消毒,驱虫、灭鼠,定期更换消毒药物。

    ⑤保证猪场环境卫生,洁净的环境是消灭病源有效的途径,这也是有些猪场疫病常年不断最根本的原因。各场就结合实际,做到一周一打扫,一周一检查。

    (2)加强种猪群管理,提高种猪繁殖效率。

    ①注意生产母猪的使用年限。良好的母猪管理使用年限可以超过3年以上,产仔高峰为,8胎以上,而且淘汰率低于30%以下,有研究表明,淘汰率为 25%的猪场比50%猪场每头可多提供仔猪1.5头。

    ②掌握种猪初配日龄、体重和适宜的配种时机。

    根据实践,后备母猪一般在8月龄,110~120kg体重时,身体发育已成熟,这时配种不但受孕率高,产仔数多,而且可以延长母猪使用年限,降低种汰率,减小引种成本。

    为了做到后备母猪提高配种,应当在后备 75—80kg时进行选择,每栏后备猪6头左右群养成熟公猪每天接触一次,可以使初情期提前30天。

    ③缩短经产母猪发情间隔时间,据本公司观察,膘情合适的母猪断奶的一般在5~7天情,其方法是多头群养,配前加料,以刺激母猪发情和促进排卵。

    ④提高配种技术,掌握适配时间。

    第一次配种应当在静立发情开始后12~1时完成,间隔12~24小时后复配。

    ⑤为了提高母猪受孕率和产活仔数,没有人工授精的猪场应每月不少于二次对公猪精液镜检,及时发现精子活力差、畸形率高、密度小的公猪。

    (3)坚持科学创新,推行猪舍全进全出管理。整批进出有利于猪舍彻底清洗消毒,其目的是:一是由于同期内猪的体重、年龄大小均为一致,使共同期猪的管理、饲料、日采食量及日增重相对一致,易于管理;二是可避免猪群间疾病的传播,使总的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我公司于2002年在以前流水线性连续作业基础上,全面推广统进统出工艺后,仔猪腹泻、肺炎发病率明显下降,仔猪成活率由原来88%提高为92%以上,28日龄仔猪断奶重达8.5kg,全群料肉比由原来3.5:1降为3.2:1。应用效果相当明显。其作法是:根据以周为单位,对原有产仔舍、仔育舍进人大间改小间改造,培育舍和肥育舍实施全进全出。

    (4)积极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技术。

    人工授精是一项可增加猪场利润,成熟的、有价值的猪育种技术。除了一次性设备投资,付出检查发情和对母猪输精少量额外支出外,你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一是人工授精使用公猪少,可节省饲料、栏舍投资,降低成本;二是可以增大种公猪选择强度,使用具有最高性能的优秀公猪,提高后代群体质量,提高卖价;三是整个猪群可在母猪断奶、配种、分娩和再配上进行管理,有利于分娩窝间交叉寄养和仔猪均匀度,成批生产还有利于控制疾病;四是可以控制疾病传播。我公司在未推广人工授精前共计饲养公猪120多头,自从改为人工授精后,只饲养 40头公猪,每年节省饲料成本16万元,受孕率达 92%以上,比自然交配提高4—6个百分点,尤其在炎热夏季更为明显。胎平产活仔达11头以上,比自然交配提高0.5~1头,出口猪一致性大为改善,在香港出口猪场卖价达800港币/司马担,在湖北出口猪场名列前茅,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来源:养殖与饲料

分享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谁把年华错落成诗

    ℡.谁把年华错落成诗

    我觉得猪场生产力的提升是个挑战,但是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应该是可以取得进展的。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养猪人一些启发。

    2020-11-12 06:22

  • 雪雨

    雪雨

    这篇文章对于提高猪场生产力的途径和策略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内容丰富,对于养猪人来说非常有帮助。

    2019-01-29 17:54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